羅國輝
四川省自貢市貢井區五寶中學校
當今社會,我國部分地區霧霾肆虐、環境惡化,許多人環保意識淡薄。對中學生進行綠色環保教育,讓他們在心目中樹立環保意識可謂是刻不容緩。關注自然,關注人類,綠色環保思想在語文教材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利用語文教學的課堂陣地,因勢利導地對學生進行綠色環保教育的滲透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語文學科滲透環境教育不僅必要,而且可行。只要我們語文教師教師胸中有“環保”,那么語文課堂教學中一定能成功地滲透綠色環保教育,不斷激發和培養學生保護生存環境的義務感,責任感,使命感,逐步形成正確的人、地協調觀念。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具體做法。
初中語文課文都是編者從古今中外名家名篇中精心篩選出來的文質兼備的好文章,即使現在新增的科普類文章中也確有直接或者間接可以用來進行環保教育的好素材。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正是“新課標”要求教師利用課文對學生進行思想方面的教育和滲透。在教完語文知識方面的內容之后,我就適時對學生滲透綠色環保方面的內容。如:在教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科技說明文單元時,在教《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時,我設計了“羅布泊的消逝,對我們當今社會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如何協調,發展經濟絕對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談啟示。學生在此環節中暢所欲言,環保意識大大增強。《喂--出來》雖然是科幻小說,但文章題材很適合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所以我在教這篇課文時,我設計了“大家談——我們身邊類似的黑洞有哪些?應如何整改?”的拓展環節。讓學生說出身邊的環境破壞現象,并提出一些整改的意見,從而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認識到環境破壞后的代價。在教七年級下冊《斑羚飛渡》一文時,我設計了“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角度來看,人的行為是否光彩,我們人類應該怎樣做才能與自然界的動物和諧相處?”學生自然而然談到了“愛護自然環境、愛護野生動物”等話題,環境保護意識自然增強。《大自然的語言》文中的第一、二自然段為我們展現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春天草木萌發,萬物蘇醒;夏天燕子翩然歸來,果實孕育;秋天果實成熟,落葉紛飛;冬天衰草連天,風雪載途。一年四季,周而復始。教學時,我就應該抓住描寫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人們肆意踩踏草木,砍伐樹木,亂扔垃圾,會是一幅什么景象?這就很容易將學生的思維帶到環保主題上來;這樣無形之中就使學生走近了環保,提高了環保意識。當然,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不失時機對學生進行綠色環保教育。如:《奇妙的克隆》、《生物入侵者》、《看云識天氣》、《月亮上的足跡》、《綠色蟈蟈》、《敬畏自然》、《談生命》、《那樹》等,語文教師在教學時應深入挖掘文本內容,一般都能找到綠色環保教育的滲透點。正如王崧舟所說:“一定要打開自己的生命,去教參之弊,去教材分析之弊,去他人言述之弊,讓自己的精神胸懷敞開再敞開,始終保持對文本言語的一種高度敏感和警覺,對每一句話,對每一個詞,甚至對每一個標點符號,都抱有那種黛玉進賈府式的敏感和警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指導學生準確捕捉到那些跳動著綠色脈搏的關鍵詞句,觸摸到文本真實的溫度,產生情感共鳴。
有針對性地開展以保護環境為主題的演講賽,辯論賽,講故事比賽;有針對性地開展以保護環境為主題的作文比賽;開展以保護環境為主題的手抄報比賽,讓學生積極參加社會調查活動,書寫調查報告。讓學生面對現實,通過主題實踐活動,使學生逐步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逐步增強環保意識,并以實際行動來保護環境,美化家園。學生不論在口語交際中還是在所寫的作文實踐活動中,往往有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的,也有對所見景致有所欠缺之處深深憂慮的,更有對改善環境提出自己見解的。通過有目的地觀察自已周圍的環境,引起學生對自己生存環境的關注,從而提高環保意識。
語文教師要努力掌握現代教育手段,結合教學實際,充分利用遠程教育設備和網絡設備,下載、制作多媒體課件,通過圖片、聲音、動畫及相關音像等多媒體手段的展示,向學生滲透環保知識,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環境問題是當今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大問題,廣大語文教師應當自覺的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主動地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只要每位中學語文教師都主動、適時、并持之以恒地滲透環境保護教育,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環境問題的憂患意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尊重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情感。只要每位教師長期堅持環保教育的滲透,我們的學生必會形成良好的環保意識。
[1]尤文菁.環境倫理教育+環保實踐活動=社會責任意識[A],開拓科技育人之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輔導員教師論文集[C],2005年.
[2]何詠燕.在開展科技與環境教育中打造學校特色[J],教育導刊,2004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