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姬
【摘要】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我國各個領域都取得了不小成就,經濟生態化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契機。綠色金融是一種可以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新興的金融形式,深受社會各界廣泛關注。本文將主要圍繞綠色金融區域經濟生態化發展的影響展開分析,并提出具體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綠色金融 區域經濟 生態化發展
一、引言
近年來,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區域經濟在科技不斷創新的浪潮中不但要抓住這一發展契機,同時還要正確看待綠色金融為其帶來的影響。必須要充分綜合現在市場形勢、自然環境特點等綜合考慮,研究出切之可行的應對方案,以此全面推動我國區域經濟生態化進一步朝著和諧、綠色、迅速、穩定的方向發展。
二、綠色金融對區域經濟生態化發展的影響分析
(一)綠色機構對綠色經濟發展的支持量薄弱
各個金融組織對綠色金融政策的援助會提高綠色金融的資本運轉速度,進而優化綠色金融的資本分配以及提高其投資質量。我國將銀行視為主體的金融系統中,銀行過分注重利潤的觀念與綠色發展項目初期資本高、產出慢的特點構成了明顯的沖突,致使體現綠色金融觀念的金融組織寥寥無幾[1]。
(二)產業構造不夠完善
不考慮生態邊緣條件提升的形式固然是沒有持續性的,而社會在前進過程中到現在還沒有全部摒棄以往發展形式。尤其是在綠色發展的大環境以及政府的功績審查規范下,區域政府不但要肩負綠色發展以及優化環境的重任,同時還要順應中央政府圍繞GDP為重點的功績審查需求,追求適當的經濟提速。但提高GDP的最關鍵方式就是大面積的招商引資,因為有些造成污染的企業常常是區域交稅大戶且是區域財政的重要組成,所以政府容易被眼前功績所折服,在政策中側重于污染嚴重的第2產業。
(三)購買者的綠色消費觀念欠佳
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在于,以往購買習慣早已植根在購買者的心中,對綠色消費的認知匱乏,無法準確判斷綠色商品以及承擔價錢昂貴的綠色商品,限制了綠色消費活動的進行,政府也無法利用高效的對策處理綠色消費的外在不足,綠色商品制造商生產資本較多,技術也比較滯后,質量達不到理想標準,抑制綠色消費市場的開拓和進取。
三、優化綠色金融背景下經濟生態化發展的有效對策
(一)強化金融組織對綠色經濟發展的幫助
要想讓綠色金融良好的促進地區經濟的生態化發展,那么一定要改善相應的綠色信貸規范,金融組織要加強對整個社會,特別是企業用戶的綠色信貸的宣揚教育工作,強化企業具備綠色產業的認知,利用合理的綠色信貸規范鼓勵企業積極創建相應的環境支援系統。憑借市場條件以及政府的指引性能打造一個健康信貸市場平臺,以此促成綠色衍生品以及綠色貸款下發形成業務關系,讓大量企業可利用平臺取得綠色貸款,了解綠色產品,推動地區經濟生態化的進一步實現。在優化綠色貸款交易平臺后,要積極創建企業進步中針對環境破壞的保護程度為參數,將其區分成嚴禁、激勵、制約貸款三大級別,不但能指引綠色資本切實參與環保企業中,還能鼓勵一些環保認識差的企業漸漸走向正軌,進而轉變地區的環境效益[2]。
(二)全力推動綠色產業前進
我國現在經濟已進入一種新常態的發展趨勢,經濟構造變化需要對污染嚴重、耗能量多、浪費水資源多、炭釋放量大的落后產業進行更新和變革,全力促進綠色產業的發展和進步。例如,大量電解鋁、鋼鐵、煤礦領域的過剩產能還有化工、電力、建筑等行業的大量碳釋放要加以關注且側重處置。在促進企業的關閉、停辦、合并、轉產過程中,要增加資本、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投放,全力促進綠色產業深入發展,提高能源、資源的有效使用率,實現集約化監管。與此同時,地區經濟要想具備生態化,十分依賴現代科學技術的創新,并且高新技術的發展在重視生態的綠色企業進步中發揮著積極的推動性作用,十分易于出現規模回報。
綠色金融身為一種緊缺型資源,貸款企業在利用的過程中必須要通過政府展開適當的引導,指引諸多金融資源融向環境破壞少且單位GDP能耗小的制造流程。政府要積極運用政策輔助耗能、電少以及科技水平高的綠色企業,這樣才能有效促進地區經濟的生態化實現。
(三)塑造綠色消費倆年
塑造綠色消費理念主要站在制造者與購買者,還有政府三個角度來考慮。通過購買者視角來看。由于購買者的綠色行為活動是通過綠色消費理念以及承擔能力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要從這兩點來引導消費者的購買行為。首先,要讓其清楚綠色消費對本身和經濟的益處,這便需要購買者積極學習和了解綠色消費相關知識,深入掌握綠色消費的定義,塑造正確的消費理念,主動參加綠色消費活動。其次,購買者在有條件綠色消費的前提下擇選綠色消費,樹立簡樸節約的消費思想,在平常生活中踐行節省,形成綠色和諧的生活形式,保護生態環境。
站在企業角度來說,一是,要建設綠色制造理念,不但要通過綠色消費作為風向標加大綠色產品的制造力度,而且還要及時調節產業構造,制造出各種各樣的綠色商品;二是,要增加技術革新的資本投放,利用研制新商品、引入先進技術等方式減少綠色商品的制作成本,轉變其應用功效來負符合現代購買者的消購買心理。三是,要樹立誠信的企業形象,杜絕濫竽充數,制假販假的行為,切實制作綠色商品。而對于政府來說,要積極推行綠色教育,宣揚綠色觀念,利用創建綠色的社會文化氛圍來提升購買者的綠色購買認識,進而摒棄以往錯誤的消費形式,并且要優化綠色商品制造、銷售有關的法律機制,針對以次充好等不良行為要予以法律制止。
四、結論
綜上所述,針對綠色金融對區域經濟生態化發展的影響展開分析,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相關人員一定要對此加以重視,積極研究科學合理的應對措施,以此確保社會和諧發展,全面促進我國綜合實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吳婷婷,肖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下中國綠色金融體系的構建研究[J].西南金融,2018,(01):3-11.
[2]徐旭初,光年玉.可持續視角下我國綠色金融發展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1(03):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