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營改增是我國近年來推行的一項重要的稅務新政,將以往企業經營中收取的營業稅改成了增值稅,有效地降低了企業的稅務負擔,對企業來說更加公平。現階段,營改增政策在建筑施工領域也逐漸深入推進,為這個領域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與問題,主要體現在建筑企業的稅務問題方面。這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文章闡述了營改增的基本理論,同時針對現階段的發展狀況分析了營改增政策施行下建筑施工企業的稅務籌劃方面存在的具體問題,并提出了科學合理的建議,以期引導建筑施工企業解決問題,得到長期穩定可持續的發展。
【關鍵詞】營改增 重復納稅 抵扣比例
營改增政策是國家稅務部門結合我國企業近年來的發展現狀推行出的一項減少企業負擔的新稅務政策。國家推行此項稅務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杜絕重復征稅,為企業減負增效,從而對國家經濟起到推動作用。企業如果想長足有效地發展,就要做到改變自己的發展策略,根據營改增政策來確定新的稅務籌劃方針,發揮在新稅務政策下的優勢,不斷優化發展。
一、營改增基本概述
在營改增政策推行之前,營業稅全部屬于企業的計稅基數,征收的稅額相對較大,企業稅務負擔較大;而在營改增政策推行之后,企業只需要對產品的增值部分納稅,使自己進行生產和服務的環節更加科學,也使企業的發展更具有動力。簡而言之,就是將營業稅改為了增值稅。營改增政策從試點開始,已經進行了5年有余,并且在各行各業試用,是一項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狀況進行調整的稅務政策,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下的經濟發展具有推動作用。
二、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稅務籌劃的影響
(一)減少重復征稅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形勢下,社會分工不斷地細化,隨之而來的便是在稅務征收中出現重復,給后加工的企業帶來極大負擔的問題。營改增政策的推行很好地改善了這一點,其是面向流轉環節中的增值額來進行展開的,只對企業進行加工和服務的增值部分進行征稅,避免了重復進行征稅的問題。體現在建筑施工企業的征稅上,負擔也相應得到降低。
(二)增加籌劃空間
在營改增政策深入展開之后,國家稅務機關還出臺了其他的稅收優惠政策,對建筑施工企業來說,在稅務籌劃上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間。建筑施工企業在進行納稅人身份選擇的時候,也同樣需要謹慎,這個問題直接牽扯到稅費的繳納數額。除此之外,跟稅務籌劃聯系緊密的因素還有經營方式、采購模式與組織結構等[1]。
(三)部分成本支出難抵扣
大部分建筑施工企業在生產活動中,為了最大限度地進行成本壓縮,在工程材料的采購中往往會選擇個體經營戶來進行材料供應,甚至還會采取現金交易,這種不太注重形式的交易可能會致使企業無法拿到合法有效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所以,一些本來可以抵扣掉的稅額,沒有辦法進行抵扣,而且就算是一些規模比較大比較正規的供應商,也可能會因為某些原因提供不了可抵扣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這種并不應該出現的情況會造成額外的納稅成本。
(四)可抵扣比例較低
在建筑施工企業中,人工成本支出占據著建筑成本的很大比例,但根據我國現行的稅法來看,建筑施工項目里的人工成本支出并不能作為開出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依據。雖然大部分的建筑施工企業可以對工程進行勞務分包,以這種“曲線救國”的方式來獲取增值稅專用發票,但這樣只是在企業間形成了一種行業之間稅務負擔的轉嫁,并沒有從根本上進行稅負的降低。若是想要利用好營改增政策,真正實現減稅的效果,就要建立健全完整的稅務抵扣制度。綜合現行的稅法來看,勞動密集型企業比資本密集型企業可抵扣的項目要少很多,因此稅務負擔也就更重。在現今階段,我國的建筑施工企業的主營業務并沒在行業上下游環節來進行有效的擴展,仍然主要在建筑業務,因此,建筑施工企業可折扣的比例相較于其他企業來說要偏低。
(五)現有資產無法抵扣
建筑施工企業的前期投入很大,固定資產的購置在其中占據了很大的投入比例,而且這種大型設備一般使用年限比較長,企業在營改增政策施行之前購置的設備沒有辦法補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因而,建筑施工企業不能按照增值稅的標準來進行抵扣,稅負也不能減少。
(六)財務管理不能及時跟進
營改增政策可以很好地起到減輕稅務負擔的作用,這種減負不僅是通過外部大環境受到影響的,跟建筑施工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也息息相關。營改增政策全面施行以后,生產鏈一環扣一環,前面的環節稅務負擔減小,企業采購的成本將會降低,固定資產拿到專票后也能抵扣,這種計稅方式的變化對建筑施工企業內部的財務核算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稅務政策改革之后,建筑施工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從含稅的收入變成了不含稅收入,在計稅中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增值稅并不反映在企業的利潤表中,這對企業的財務報表產生了直接而重大的影響,進而影響到企業的財務分析核算與管理。營改增政策的全面施行于2016年,許多建筑施工企業所聘用的財務會計人員,在這個新政推行過程中,沒有進行相應的學習和轉型,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不足,在企業的稅務籌劃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大[2]。
三、營改增政策下建筑施工企業稅務籌劃對策
(一)讀懂政策,巧用文件
在營改增這項新政策出臺以來,建筑施工企業為了確保自身的穩健發展,應該及時對政策進行解析并適應。對于新政策里并不明朗的問題,更應該進行深入的剖析,一個非常緊要的問題是新老項目如何進行判定,營改增政策中對此類問題的規定并不是非常的明確,需要在不斷發展中出臺相關政策來進行完善。因此,在對現有的新稅務政策進行學習的同時,還應該對之后頒發的政策進行學習,做好按照新政策來對企業內部稅務籌劃進行調整的準備,最大可能地運用稅務政策中的新優惠來積極地進行稅務籌劃,減輕稅負,規避稅務風險。
(二)提升公司銷項稅和進項稅管理水平
在建筑施工項目中,首先應該規范合同的管理模式,發票與合同中所使用的企業名稱應該是一致的,從源頭避免稅務抵扣中所出現的問題。此外,建筑施工企業在建筑原料采購的過程中,應該注重資質,確保該供貨商可以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盡量避免選用小規模納稅人企業,同時還應該加強對發票與合同的管理工作,為對企業收取的進項稅額進行有效抵扣打好基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集團公司作為一種組織比較復雜的經濟實體,可能會出現有些子公司的進項稅抵扣額用不完而有些子公司的進項稅抵扣額不夠用的情況。若建筑施工企業將子公司改變為沒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分公司,進項稅的抵扣額就可以均勻地進行使用,匯總之后再來進行稅額的核繳,可以充分地利用抵扣稅額,從整個企業層面上來有效降低企業的稅務負擔。
(三)加強財稅人員培訓與建立公司稅收管理體系
為適應營改增新稅務政策,建筑施工企業應該注重財稅人員的綜合素質與業務能力,提高用人的準入門檻,同時不斷地對財稅人員進行技能培訓,以提升其業務能力和技能水平。
建立一個科學系統的稅收管理模式與體系,是建筑施工企業進行稅務籌劃工作的重要前提條件。建筑施工企業在營改增政策推進的過程中,應該注重根據新政策不斷地對現行的稅收管理體系來進行調整,使稅收管理體系在減輕本公司稅務負擔中發揮最大化的作用。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營改增政策的施行,展現出了其本身的兩面性。對于建筑施工企業內部的稅務統籌來說,既有積極的一面,又有消極的影響。建筑施工企業要注重對營改增新稅務政策的剖析,加強企業內部的稅務籌劃。營改增對財務核算管理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因此要重視財務稅務管理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完善企業內部的稅務管理模式,促進企業健康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明平洋.建筑施工企業“營改增”后增值稅籌劃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7(14):127-128.
[2]張揚.營改增條件下建筑施工企業稅收籌劃探討[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6(06):20+19.
作者簡介:王振春(1984-),男,湖北漢川人,會計師,本科,從事財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