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采用EFE和IFE矩陣分析法對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行系統分析,并結合SWOT分析法,確定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所應采取的戰略,提出推動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的對策建議,為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推進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EFE矩陣 IFE矩陣 創新驅動 發展戰略 陜西
一、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EFE和IFE矩陣分析
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EFE矩陣就是指通過對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外部機會因素和威脅因素進行分析,主要涉及國家政策導向、財政扶持力度、科技管理體制等方面因素。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IFE矩陣就是指通過對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內部優勢因素與劣勢因素進行分析,主要涉及省內科技資源情況、產業結構布局、自主創新能力和動力等方面的內部相關因素。
針對影響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的主要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進行逐一分析、篩選與評價,最終確定了14個外部關鍵因素和14個內部關鍵因素,賦予各關鍵機會因素與威脅因素相應的指標權重及評分,將各因素的指標權重與相對應的評分相乘得到每一個外部關鍵因素的權重系數,所有外部關鍵因素的權重系數相加得出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外部因素評價的總分為(見表1),所有內部關鍵因素的權重系數相加得出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內部因素評價的總分為2.7(見表2)。
(一)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EFE矩陣分析
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外部關鍵因素評分最高為4,評分最低為1,評分平均值為2.5分。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外部關鍵因素評價總分為2.74分,機會因素評價得分為1.6,威脅因素得分為1.14,這就表明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面臨機會遠遠大于威脅,但是略高于平均分。因此,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過程中,要利用“一帶一路建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歷史發展機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搶占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制高點,早日實現建設創新型省份的戰略目標。
(二)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IFE矩陣分析
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內部關鍵因素評分最高為4,評分最低為1,評分平均值為2.5分。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內部關鍵因素評價總分為2.7分,優勢因素評價得分為1.88,劣勢因素得分為0.82,這就表明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面臨優勢遠遠大于劣勢,但是略高于平均分。因此,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優勢條件,立足陜西省實際情況,著重解決創新驅動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劣勢因素,確保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可持續發展。
二、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SWOT定點分析
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EFE和IFE矩陣評價分別得出外部關鍵因素的加權總分為2.74、內部關鍵因素加權總分為2.7,據此,在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SWOT定點分析圖中可以確定唯一一點P(2.74,2.7),這一點綜合反映了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內外部關鍵因素的評價結果,決定了陜西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選擇和發展方向。要在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SWOT定點分析圖中確定點P(2.74,2.7)的位置,需要建立以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內部優勢與劣勢為橫坐標、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外部機會與威脅因素為縱坐標的坐標軸,以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內外部關鍵因素評分的均值(2.5,2.5)為坐標原點,并以半徑為2.5畫圓,并在所建立的坐標軸與圓相交處標注相應的刻度,從圖中可以看出點(2.74,2.7)一定落在圓內(見圖)。從點P所處的位置可以看出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應選擇機會型增長戰略。所謂機會型增長戰略就是說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充分利用“一帶一路”建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等重大發展機遇,發揮陜西科技創新資源優勢條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扎實推進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可持續發展,將陜西省建設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科技創新中心,成為西部地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的橋頭堡。
三、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踐路徑
綜上所述,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應選擇以SO戰略為主,即要抓住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所面臨的重大歷史機遇,發揮現有的優勢條件,實現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新突破,同時應輔之以WO戰略,即要規避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自身所面臨的劣勢條件,將劣勢條件轉化為優勢條件。
(一)打造科技絲綢之路,夯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橋頭堡地位
要抓住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有利契機,充分發揮陜西科技資源優勢和科研創新能力,“依托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范基地”,不斷創新科技管理體制機制,提升省內科技綜合競爭力。加強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或地區之間的科技領域合作和交流,共同搭建科技研發共建共享平臺,建立區域創新人才交流戰略,構建面向中亞的區域創新體系,提升輻射絲綢之路沿線地區的特色科研服務能力。
(二)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制定并完善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措施方案,推動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體系的主體,確保產學研一體化進程的順利推進,使技術創新更符合市場的需求,更好地滿足陜西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大力扶持規模以上企業設立研發中心、實驗室、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并給與一定額度的支持,同時,加強對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的創新扶持力度,創新孵化模式,進一步提高數量和質量,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
(三)深化統籌科技資源改革,著力破解陜西現象
以建設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范基地為抓手,不斷深化統籌科技資源改革,著力破解陜西科技資源分散分離、共享程度低的現象。一是進一步發揮陜西統籌科技資源中心的功能,充分整合省內科技資源,實現大型儀器、實驗設備、科技文獻等資源的共享,對科技資源共享實現雙向補貼政策;二是發揮省內高新區等科技產業園區的示范引領作用,重點扶持西安、寶雞等高新區的發展,建立創新型產業集群和產業化基地,同時推動省內其他地區的高新區建設,破解經濟發展面臨能源枯竭的問題,是高新技術產業成為陜西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三是大力推進創新人才引進與培養計劃,培育一批重點的創新團隊,并給予配套經費支持,同時打破科技人員流動障礙,實現科技人員在不同性質的企業、不同地區之間的有效流通,實現科技人員的共享。
(四)建立創新驅動多元金融支持體系,創新金融支持模式
開展科技與金融融合的試點,鼓勵和促進金融機構創新科技貸款產品,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的扶持力度,建立企業與銀行之間的戰略合作關系。開通陜西科技金融服務網站和科技企業融資服務熱線,擴大銀行機構對科技性企業貸款的業務范圍。要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向全社會公開融資與發行,同時要制定科技型企業貸款風險防控方面的政策法規[5]。同時,要加強科技型企業金融監管機制,強化企業信息的披露,放寬對民間資本進行科技型企業的門檻及準入制度,實現科技型企業資金來源渠道的多元化。
參考文獻
[1]李東興.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研究[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4):101-104.
[2]蘇源泉,陳寒凝,孫曉娜.基于十八大精神的陜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路徑研究[J].陜西行政學院學報,2013(11):89-94.
[3]葛秋萍,李梅.我國創新驅動型產業升級政策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16):102-106.
[4]王海花,謝富紀,周嵩安.創新生態系統視角下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四維”協同框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17):7-10.
[5]洪銀興.論創新驅動經濟發展戰略[J].經濟學家,2013(1):5-11.
[6]陳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路徑選擇[J].經濟問題,2013(3):42-45.
作者簡介:姚詩雯(1997-),女,陜西寶雞人,長安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