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環
【摘要】共享視角下的“高校技能共享”商業模式是依靠互聯網將不同的技能需求對接在一起,使擁有不同技能的人相互學習,從而達到各自掌握新技能的目的。對于大學生而言,有充裕的課外時間來發展自己的興趣或者學習其它新的技能來提升自己。但是大多數學生的閑置時間和資源的匹配并不是很理想,而且許多技能例如網球、攝影、相關證書等的課程費又十分昂貴,所以基于互聯網的技能共享不斷發展,技能共享平臺的建立也變成了一種趨勢。
【關鍵詞】共享經濟 技能共享 商業模式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共享經濟
傳統的共享經濟一般是朋友、熟人之間信息的分享,而且大多數是免費的。然而當今時代,隨著的互聯網的普及,共享經濟也得到了迅速發展,湯天波,吳曉雋(2015)在《共享經濟:“互聯網+”下的顛覆性經濟模式》提及共享經濟(亦稱分享經濟、合作消費)是通過互聯網平臺將商品、服務、數據或技能等在不同主體間進行共享的經濟模式。其核心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和紐帶,實現產品的所有權與使用權的分離,在資源擁有者和資源需求者之間實現使用權共享(交易)。
(二)技能交換
技能交換最早出現在歐美咨詢網站上,后來才漸漸進入到大眾的視野里,人們以不同形式實踐著技能共享。更有許多建立于技能共享的基礎上的研究論文。例如:斯圖爾特-愛麗絲(Stewart, Alice,Dec2012)等,在《Usinga Trading Room to Teach Strategy》一文中讓不同專業的學生相互交流,他們各自擁有自己所學習的技能,共同模擬商業交易,之后共同交流各自的工作是什么。在這個過程中老師的作用淡化,而學生們可以學到不同的技能。我國在2007年成立的技能交換網站,是國內成立時間最早的,也是目前規模最大的網站,并且主要以已經參加工作的人為主,用戶時間不充裕并且分散在全國的各個地區,大部分要靠的就是線上的交換。
(三)基于共享視角下技能共享的商業模式探究
鑒于以上兩點,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中國的經濟環境下,將共享經濟和技能交換相結合,以技能交換為工具,以互聯為平臺,以共享經濟為商業模式,創造并檢驗一種共享視角下的“高校技能共享”新的商業模式的可行性。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以共享經濟為基礎而發展的技能交換,對我國經濟在新常態下實現中高速增長和成功轉型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ヂ摼W時代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理念,更重要的是,互聯網的發展能夠更好的將技能資源與需求相匹配,推動這種商業模式的發展。
二、高校技能共享平臺商業模式可行性分析
(一)共享經濟下共享企業(技能共享,房屋、汽車等)的現狀
1.共享出行。共享出行是指人們無需擁有車輛所有權,以共享和合乘方式與其他人共享車輛,按照自己的出行要求付出相應的使用費的一種新興交通方式。共享出行涵蓋了網約車、汽車分時租賃和共享單車等模式。目前中國共享出行日活躍用戶已超過1000萬。以摩拜和ofo為代表的共享單車迅速發展壯大,受到了廣大學生的青睞。共享出行對公共交通也起到了補充作用,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出行需求。
2.共享空間。隨著房價的不斷飆升,買房成為一個西西弗斯式的沉重話題。然而只要空間得到很好的利用,小空間也可以住的很舒服。對此,青山周平提出了“400個盒子”的未來家居概念;劉冰清創建了IdeaPod共享辦公空間,在國貿CBD繁華的鋼筋水泥叢林中,開拓出了一片充滿人性關懷的公共社區;范陽創建了Elsewhere的城市空間共享應用,讓整個城市變成你的工作室和會客廳。
共享空間不僅讓用戶結識自己的“同道中人”,獲得大量圈層和資源的附加價值,又可以盤活存量房產,有效調節供給,通過促進供需匹配,為房客及房東雙方都帶來了效益。
3.共享技能。技能街、喏喏、知乎等技能交換平臺的建立,給用戶提供了展示技能、分享技能、交易技能的社交平臺。同時億人幫“共享技能”開展了一場“斜杠青年”的跨界公益分享會,讓技能共享充分挖掘人的力量,爆發出更大的社會價值。
(二)高校技能共享的可行性
在大學里技能交換不僅能夠豐富大學生的課外生活,還可以幫助他們學習自己喜歡的技能。賈連芝,張曉鑫,楊丙振(2013)在《大學校園內構建技能交換平臺的可行性研究》中統計的數據中表明88%的學生愿意技能共享。所以如果把技能共享具體推及到校園,把學生作為技能交換的主人公,這樣會最大限度的發揮出技能共享平臺的效用。技能共享的實際意義就是自我教育的實現,在校園里開展技能共享,技能PK等活動,一方面擴大了大學生的社交圈,另一方面讓學生們走出小圈子,融入生活和社會。
通過近幾年技術的進步和其他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共享經濟迅速發展。作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共享經濟已滲透至交通、住宿、金融、餐飲等多個領域。我們通過對共享經濟條件下的共享企業特別是對技能共享的研究,我們發現現存的技能共享企業針對的人群是所有華人,然而專注大學生的“高校技能共享平臺”將會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
三、結論
我們正在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互聯網將世界聯系在一起,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共享經濟通過互聯網讓我們能夠以很低的價格享受到高品質的產品與服務,信息技術的發展又能把最近的資源與需求聯系起來,技能交換又利用了人們閑置資源,為社會帶來經濟效益,共享視角下的技能交換是一種新型的商業模式,得到恰當實施,會讓社會經濟運轉得更加高效,更具價值,然而現在最重要的是讓這種模式走入人們的視野中,讓人們熟悉這種商業模式,通過用它來方便人們的生活。
參考文獻
[1]Stewart,Alice,
[2]賈連芝,張曉鑫,楊丙振.《大學校園內構建技能交換平臺的可行性研究》.2013.
[3]湯天波,吳曉雋《共享經濟:“互聯網+”下的顛覆性經濟模式》[A].2015.
基金項目:共享視角下的“高校技能共享”商業模式研究,編號:201710475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