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季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這是古今中外的共同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圍繞“培養什么人”這個教育的首要問題,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重要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教育領域一以貫之的集中體現,鮮明地揭示了我國教育的社會主義性質的質的規定性,深化了我們對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規律性認識,直接決定著我國教育的正確政治方向和辦學方向。對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層面來理解和認識。
我國教育所要培養的人,為什么必須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首先,堅持好、發展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續奮斗。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我們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實踐,是一個接續奮斗的歷史過程,是一項救國、興國、強國,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完整事業。”而接續推進這個完整事業,不僅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為之不懈奮斗,也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在黨的堅強領導下為之不懈奮斗。廣大青年在這個接續奮斗過程中,都應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立為自己的人生信念,都應努力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其次,經過改革開放40年特別是最近6年來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建成了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從教育層級看,各階段在校生人數,都相當于一個中等人口國家。這么多青少年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精神風貌、知識才能,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長遠發展的全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們黨的教育方針,是我國各級各類學校的共同使命。”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既要抓好對青少年的知識教育,更要抓好道德人品教育,真正把他們培養成“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之才”。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我國一代又一代青年手中不斷推進向前。
此外,“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當代中國青少年成長、成才和成熟的過程,恰好是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過程。正如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的:“現在,在高校學習的大學生都是20歲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很多人還不到30歲;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時,很多人還不到60歲。也就是說,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你們和千千萬萬青年將全過程參與。”這種“全過程參與”的歷史性契機,也就決定了當代中國青年能夠與全國各族人民一道,“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來說:“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你們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
我國教育所要培養的人,必須是“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那么,“合格”的標準和“可靠”的依據是什么?這就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不僅繼承而且深化了黨的幾代中央領導人的重要思想,多次作出重要論述。比如,2014年4月4日,他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節活動時,曾勉勵少先隊員們“努力做到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在努力學習的同時,樹立勞動觀念、勞動意識、勞動習慣,熱愛勞動,強健體魄,長大以后通過辛勤勞動為建設祖國貢獻力量”。2016年9月9日,他到北京市八一學校看望慰問師生時指出:“素質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注重以人為本、因材施教,注重學用相長、知行合一,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2018年9月10日舉行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明確地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并明確了“合格”和“可靠”的具體標準,這就是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在培養奮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這些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德智體美勞在青少年成長、成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無疑就是我們所要培養造就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進入新時代、適應新形勢、完成新要求,教育工作必須把“首要問題、根本任務”貫穿于各個環節、各個領域和各個方面。
(作者系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