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媛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結合學生所處環境及實際情況,從心理學角度了解學生的心理和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師應針對大學生心理發展過程中的常見問題,積極運用社會心理學開展思政教育工作。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社會心理學;價值觀;目標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9-0003-0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以開展的原因之一是大學生經常接觸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教師對大學生活躍的思想把握不夠。而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涉及思想教育,還涉及很多社會心理學知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結合學生所處環境及學生實際情況,從心理學角度了解學生的心理和思想動態,從而對癥下藥,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文針對大學生心理發展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從社會心理學方面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提出建議。
一、大學生心理發展過程中的常見問題
1.人際關系處理不當
高中的人際關系處理辦法并不適用于處理高校的人際關系,因為高中的人際關系比較簡單,而大學的人際關系相對要復雜些。高中學生的人際關系主要體現在師生關系、同學關系,大學生則要處理與朋友、與同學、與教師、與室友等多種關系。有些初入高校的大學生對于高校人際關系的把握還不是很準確,導致人際關系較緊張,如出現落單或者被孤立的狀況,從而影響心理健康。另外,一些大學生由于從小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所以容易出現心理封閉現象,從而產生一系列消極情緒,這非常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長。
2.網絡不良信息對大學生三觀的影響
大學生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觀點,網絡中便存在很多新事物、新思想、新觀點,然而網絡中的信息有時良莠不齊,一些大學生不能很好地分辨信息的優劣,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導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受到影響。同時,網絡中相應的過濾機制和監督機制有時不太到位,所以存在一些不良信息,容易影響大學生的判斷力,造成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
3.自我價值得不到體現
在青春叛逆期,學生往往是想證明給父母看自己長大了,到了大學,他們的自我意識愈發強烈,則急于體現自我價值,急于證明自己的價值。但在體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中,一些大學生往往忽視現實因素的存在,導致自我價值實現的失敗。長此以往,大學生的積極性就會受到打擊,容易陷入頹廢的消極情緒中無法自拔。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社會心理學的運用
1.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提高心理學教育的比重
教師積極運用社會心理學,有助于思想教育工作的開展。例如,對于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困擾,教師可以開展人際交往課程,培養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幫助大學生改善人際交往關系。又如,教師對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咨詢工作,可以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思想健康狀況,進而能夠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治療和思想教育。另外,教師要注意從心理上、情感上鼓勵大學生,并引導大學生建立正確的自我評價機制,促使大學生學會對自我進行積極的肯定,從而激發他們的成就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2.強調價值觀教育,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價值觀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在高度發達的信息社會,價值觀多元化的趨勢日益明顯。而價值觀多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戰,又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契機。同時,價值觀多元化雖然能給大學生提供多樣選擇的空間,但會在一定程度上讓大學生感到迷茫和困惑,所以教師應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引導大學生進行目標管理,體現自我價值
大學生在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中,容易因為對現實因素考慮不周、受客觀因素影響而失敗。例如,一些大學生存在目標、想法與自身能力不匹配的情況,長此以往,他們向目標而努力的積極性就會受到影響和打擊。因此,教師應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對大學生實施目標教育,引導他們對自己進行目標管理,從而解決大學生目標、想法與能力不一致的矛盾。另外,大學生的自我意識強烈,教師在思想教育過程中不能引發大學生的逆反心理,而要從心理學角度引導學生對自我意識進行管理,滿足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需求。
三、結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積極運用社會心理學,既可以更好地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為大學生提供思想教育上的幫助,促進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又能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進一步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喜俊霞.社會心理學視域下大學生思政教育方法探析[J].學理論,2015(09).
[2]關峰.淺析心理學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