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嵐
選題來源:上海市虹口區人民檢察院
案件類型:盜竊罪
安徽民警在某火車站的候車室巡邏時,發現一名形跡可疑的女子,在盤查過程中發現她攜帶的身份證與本人樣貌不符,經過進一步查證發現她竟是一名潛逃十年的盜竊犯。女子王某承認自己十年前曾在上海市虹口區犯下盜竊罪后逃走,之后一直假借別人的身份生活。近日,虹口區檢察院以涉嫌盜竊罪向法院提起公訴。
2007年,王某離開家鄉來到上海打工,在東余杭路的一家酒店內做服務員。麗麗是她的同事,兩人一起住在酒店的宿舍內。麗麗曾在閑聊時無意中透露,“沒文化的人銀行密碼最好留好記的,比如六個6、六個8”。一次王某陪麗麗取錢時,隱約看到了麗麗輸入的銀行卡密碼。聯系之前的談話內容,王某猜出了麗麗的密碼。9月25日,王某像往常一樣待在宿舍內休息,她的室友麗麗不在,但留下了自己的包。當時王某的奶奶飽受疾病的困擾,手頭沒有錢,想要湊錢治病,于是一念之差翻了室友的包,偷走了包里的銀行卡。當天下午4點,王某去ATM機上取走了卡內的2萬元整,拿到錢后立刻辭職離開了上海。
王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秘密竊取室友財物,數額較大,其行為已經觸犯《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構成盜竊罪。法院審理后,以盜竊罪判處王某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4000元。
主講檢察官韓崢點評
本案中,被害人疏于防范,設置了過于簡單的密碼,并對身邊的熟人不設防,結果輕易中招。王某對逃脫法律制裁抱有僥幸心理,然法網恢恢疏而不漏,2018年6月王某被警方緝拿歸案。
潛逃的十年間,王某的心理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極其膽小,一直生活在“黑暗”中。據王某交代,她發現自己被網上追逃后,很害怕,壓力也大,過得特別累。因為害怕被警察發現,她都不敢以真名示人。有一次,王某撿到了一張吳姓的女性身份證,此后她去哪兒都是以吳女士的身份購票,自己的身份證不小心丟了,也不敢去重新辦理。這滄桑的十年,給王某套上了法律刑之外的“心理刑”。
(韓崢,虹口區人民檢察院檢察一部業務主任,第七屆上海市檢察機關優秀公訴人,從檢近24年,始終奮斗在一線業務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