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臻懿
“網約車”是共享經濟時代最為卓越的發明之一,但乘客在搭乘“網約車”時接連遭遇的惡性事件,也使得如何強化“網約車”安全監管成了民眾高度關注的議題。除了提高車輛與司機的服務準入門檻,強化運營審核監管外,利用安全科技手段的介入,亦不失為一種確保“網約車”安全監管的有效良策。
一鍵智能報警功能
人們在面臨危險時,能否迅速報警,并第一時間獲得警方幫助,往往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者阻止悲劇的發生。有學者認為,如果能在“網約車”服務的安全監管中,引入一鍵智能報警功能,無疑將從科技層面為乘客人身安全增添一道“防護墻”。
一鍵智能報警功能可以內置于“網約車”平臺APP之中。若乘客在搭乘過程中感受到威脅的侵襲,即可以利用該功能直接撥打報警電話,并根據APP軟件顯示的實時位置,準確告知警方自身所處的地點。但在某些危急情況下,乘客若無法直接通話,則可借助一鍵智能報警,利用互聯網技術自動將乘客信息、車輛外觀、車牌號碼、行程線路以及GPS位置等數據實時分享給警方接警人員。
不過,這一技術的引入,需要“網約車”平臺系統與警方報警系統進行緊密聯動與溝通協調,從而實現信息數據共享。乘客在觸發一鍵智能報警功能后,第一時間就能獲得警方的幫助,從而切實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
行程信息記錄功能
反思已經發生的數起惡性事件,司機膽敢在車內作案,一方面源于車內空間較為狹小,另一方面則是車內私密性較強。加之夜深時分,或者是偏僻路段的行人稀少,更有利于司機在作案當時不容易被發現。安全科技在“網約車”亂象中的介入,除需要解決如何令乘客能夠及時、迅速報案外,還需要讓“網約車”司機不敢實施作惡。
這就要求每一輛從事“網約車”經營服務的車輛,都必須加裝行車記錄裝置、駕駛位前端鏡頭錄像、拍照裝置、行車全程錄音裝置、車輛衛星定位裝置等模塊。“網約車”在運營過程中,各項行程信息記錄功能不得被司機關閉或破壞,且須處于良好運行狀態,并通過互聯網技術實時分享行程信息。一旦“網約車”乘客“失聯”,警方、監管部門以及“網約車”平臺即可借助行程信息記錄,第一時間聯手尋找“失聯”的乘客。
除此之外,行程信息記錄功能還可用來推動“網約車”交通事故的責任判別與取證,進一步規范司機駕駛活動,從而確保行程安全。基于行程信息記錄的GPS定位技術,則可實時掌握車輛運行軌跡,進而強化“網約車”平臺對于所有車輛的動態化監管。
自動識別校驗功能
“網約車”運營服務中存在的人車不符問題,往往會帶來安全隱患的滋生。除了以線下方式對車輛、司機進行檢查、監管,并對乘客予以相應提示,鼓勵乘客檢舉“人車不符”等問題外,還可借助于科技力量的介入。
當前,人臉自動識別已成為治安防范領域內的重要技術手段。這一科技力量同樣可為“網約車”服務的安全監管提供技術支撐。人臉自動識別智能設備與“網約車”服務的結合,能夠實現動態影像的抓拍與比對,從而杜絕司機冒名頂替與人車不符的現象。若發現出車人與注冊司機信息不同,系統應及時禁止其接單從事“網約車”運營服務。
此外,自動識別校驗功能的引入,還能起到突發事件預警作用,對車內司機或乘客的行為予以監測。其可以通過智能算法,來判斷車內司機和乘客是否已使用安全帶,進而保證行駛全程的安全性。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網約車”多為小型汽車,其具有內部空間較小、可視角度較寬以及光線復雜多變等特點。這就需要人臉自動識別智能設備在設計上不僅要求體積小巧,更需要借助于人臉增強的智能算法,來實現不同光照條件下的清晰人臉圖像抓拍、存儲、比對與傳輸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