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永超
“兩分工作法”打通精準扶貧“最后一公里”
初秋時節,沙澧大地,花果飄香,生機盎然。記者來到漯河市召陵區崗趙村,村民趙國林的兩層小樓里收拾得干凈利落。見到記者,這位憨厚的農民喜上眉梢。
“今年我們家摘掉了‘貧苦帽子,實現了脫貧,日子過得安心、舒心,感謝黨委、政府,感謝習主席。”他激動地說。
原來,幾年前的一場大病,讓他欠下大額外債,成為村里有名的“貧困戶”。無法干活導致他失去了一切經濟來源,雪上加霜的是,看不到生活希望的妻子撇下雙胞胎兒子回了湖北娘家。
為了能使像趙國林這樣的貧困戶得到全方位、有效的救助,脫貧攻堅戰打響后,召陵區在精準幫扶過程中逐步探索實踐“兩分工作法”。“兩分”具體來講就是:分類匯總、科學分配。“分類匯總”是指通過各級幫扶隊員入戶調查,分類統計貧困戶的幫扶需求,然后經各鎮(辦)匯總,上報區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行業扶貧組;“科學分配”是指行業扶貧組把各鎮(辦)上報的數據和資料歸類匯總,把貧困戶的幫扶需求分配給11個重點行業扶貧部門,部門根據幫扶需求組織人員入戶核查、落實,促進行業扶貧政策精準,及時惠及貧困戶。
為確保行業扶貧“兩分工作法”落到實處,召陵區實施了“雙報告”制度,各有關單位每季度報告行業扶貧“兩分工作法”工作進度,其中行業扶貧部門分行業對扶貧政策落實到戶到人情況進行統計上報;各鎮辦對本轄區貧困戶享受行業扶貧政策情況進行統計上報。通過“雙報告”制度,形成相互印證、相互監督、相互促進的工作格局。
7月20日,在召陵區第九次脫貧攻堅推進會上,區委書記劉耀軍特別強調,要通過“走出辦公室、走進貧困戶”深化“兩分工作法”,各行業“一把手”要督促前期排查出來的慢性病辦理、公益性崗位、危房改造等社會保障制度和行業幫扶政策,確保貧困群眾該享受的政策不漏一項、不落一人。
實際上,早在4月18日,召陵區就已下發《開展走出辦公室、走進貧困戶深化“兩分工作法”活動實施方案》,抽調行業部門50名干部分成三個工作組,由三個督查巡查組、鎮村干部、幫扶責任人參與,逐村、逐戶、逐人了解貧困戶需求,排查行業扶貧政策享受落實情況,確保排查率達100%。對排查出的未落實的政策,按貧困戶需求,現場辦理、現場解決,不能現場解決辦理的,要建立落實臺賬,限時落實辦理,確保所有貧困戶行業扶貧政策應享盡享,不落一人。
幫扶人員對趙國林家進行詳細調查后,從耕種、吃住、醫保、低保、水電暖、孩子上學等生活的各個層面給出了具體幫扶措施。讓趙國林更為感動的是,分包他家的召陵區常務副區長丁曉永經常過來詳細了解其家庭的需求,鼓勵他重新振作起來。
去年年底,趙國林家已符合脫貧標準,退出了貧困戶序列。這也是趙國林從最初的頹廢絕望到現在精氣神十足發生轉變的根源所在。
今年6月22日,在該區召開的漯河市“兩分工作法”推進會上,漯河市副市長呂娜指出:“‘兩分工作法加深了各級扶貧干部對行業扶貧政策的理解和把握,推動了行業政策的全面落實,拉近了黨員干部、幫扶責任人和貧困戶的感情,提高了貧困戶對扶貧工作的滿意度,增強了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從根本上解決了精準施策、精準幫扶問題,打通了‘最后一公里,值得在全市推廣。”
“三免兩減兩全部”繪就健康扶貧新畫卷
2018年,召陵區以幫助貧困戶“少生病、少花錢、看好病”為目標,創新舉措,狠抓落實,以醫療健康助推脫貧攻堅,全面打通健康扶貧到戶到人“最后一公里”。
一是制定了貧困群眾就醫免住院押金、免掛號費、免費進行康復理療;門診檢查費用減免50%、住院費用自費部分減免20%;全部提供免費簽約服務,全部免費進行健康體檢的“三免兩減兩全部”扶貧政策,并采取多項措施,最大限度地減輕貧困戶的就醫負擔。
二是在全區所有貧困戶中實行了“1+1+1”模式的簽約服務,每個貧困戶均有一個包括一名鄉村醫生、一名鎮衛生院醫生和一名區人民醫院醫生在內的簽約服務團隊,為其提供就醫指導、健康咨詢、聯系轉診等免費服務。
三是實行了大病補充醫療保險。區財政除了為4966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繳納2018年度人均180元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費用外,還出資42萬多元為4696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員繳納2018年度人均90元的大病補充醫療保險費用,確保貧困戶不因病加重負擔、因病返貧。
四是實行了六項報銷(救助)措施: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困難群眾補充醫療保險、貧困人口醫療社會保險、醫療救助(五保戶)和慈善救助。前四項所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員符合條件的都可以享受,后兩項為特殊人員救助。
五是實行了“網格化”管理制度。以行政村為基本單位,1~3個行政村設為一個網格,每個網格配備3~4名網格員,由各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約服務醫生、公衛人員、護士和村衛生所人員組成。職責包括掌握和宣傳衛生計生政策、排查和上報各類問題、了解和提供優質服務、推進和落實各項工作等。由貧困戶監督健康扶貧各項措施的落實,有效解決了服務貧困戶上熱下冷問題,達到貧困戶“平時健康有人管,需要服務有人幫”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