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航 巴黎
語言與文化的關系是緊緊相連的,不同地域、不同國家的語言反映著其特有的文化,這些不同的語言反映出的文化也是各具特色,各有不同。學習一門語言,不僅要熟練掌握詞匯、語法和發音,更需要熟知該語言在其使用國中所具備的文化內涵,要了解人們怎么用語言反映思想和行為。本文通過剖析語言和文化的關系,來闡明文化教育對語言教學的必要性,并針對韓國語教學在“準職業人”培養課堂中如何滲透文化教育的方案提出一些建議。
一、在“準職業人”培養課堂中滲透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準職業人”培養課堂提出,用文化給專業墊底,用基本功給實踐墊底,結合相關文化學習語言。因此,首先,要加大對母語國的文學史和文學鑒賞能力的學習,用厚重的文化助力語言學習的快速提升;其次,要將每一門課程的內容設置成模塊鏈,并與工作崗位所學的能力標準進行對接;最后,要與時俱進,隨時把課程前沿的知識、技能及一線的經歷經驗補充到課堂上去,每門課程之間要有邏輯遞進、承上啟下的關系,并且要與工作的過程順序保持一致。
二、在韓國語教學“準職業人”培養課堂中滲透文化教育的措施
隨著外語教學正在由學術型轉向應用型,在教學過程中文化滲透顯得日益重要,但現今韓國語教學只注重語言技能,即聽、說、讀、寫、譯能力的培養,對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認識程度不夠高,所以沒能形成系統化的文化教育體系。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有必要在韓國語教學中滲透文化教育,即把語言和文化融合在一起教學,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利用情景教學法讓學生感受韓國文化
讓學生通過切身體會和實踐參與到韓國文化的學習中來,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其對韓國文化的感受和理解更深刻,并且能夠在無形中形成對韓國文化的自我觀點。例如,在教授韓國傳統的節日文化時,教師可以在簡單的介紹后,以情景教學法在實訓室當中教授韓國傳統節日的一些禮節或發放食物,比如年糕、泡菜等,在實際課堂中進行模擬操作,讓學生能夠真正地融入其中。
(二)通過電影、電視劇等媒體形式展示韓國文化
通過電影、電視劇等媒體形式讓學生感受到的文化教育比教師以說明、講解為主的課堂教育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比如,在講到韓國經典小說《雷陣雨》的時候,給學生先放一小段韓國電影《假如愛有天意》中男主角和女主角在雨中奔跑的場景,然后再給學生介紹《雷陣雨》這個韓國經典短篇小說的由來和相關文化內容;以前一段時間比較流行的韓劇《太陽的后裔》為例,從這部韓劇的名稱中蘊含的韓國傳統文化,即太陽在韓國的傳統文化中是守護神的寓意為切入點,讓學生在觀看影片的同時了解韓國文化。
(三)使用新媒體提高學生的語言和文化思考能力
當今的網絡媒體不僅能讓學生更快速地學習到最新的詞匯和語言,還可以及時了解最前沿的韓國文化,是便捷實用的文化教育媒體。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新媒體收集完信息后,用韓國語進行總結概括,或者擴展寫作;也可以對所讀物發表感想與觀點,并進行討論;還可以作為聽力資料,進行聽力練習。教師可以整理出有關韓國文化的資料內容,讓學生比較自己國家的文化,并進行討論。
三、結語
目前由于高校和教師對韓國文化教育的重視度不夠,因此在課程設置方面課時較少,學生在課堂內所能學到的文化知識有限,對韓國深層次的文化如韓國人的價值觀、思考方式和行為習慣等文化內容沒有全面的了解,使得學生在實際交流中產生很多誤會和問題。一個國家的語言反映的是所屬國人們的思想和行為,這些思想和行為構成了當地文化,如果不了解語言所屬國的文化,就無法正確運用外語來進行交流。因此,必須在語言教學中重視文化教育。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水平和興趣,采用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韓國語的同時,對韓國文化也有所了解。
(作者單位:河北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