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鷗
本刊訊 “三年前,我要乘車1個多小時前往欽州市區辦理首貸;三年后,辦理點已經開設到了鄉鎮一級。現在我乘車到附近的代辦點只需20分鐘,非常方便,而且這些代辦點的服務也很好。”如今已讀大三、家住欽州市欽北區長灘鎮的黃奕寶告訴記者。
2016年開始,我區要求每一個設區市至少選擇一個縣(市、區)開展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業務鄉鎮代辦試點工作,將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辦理工作延伸至鄉鎮一級,使有助學貸款需求且符合貸款條件的學生就近就能辦理相關業務。
目前,我區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代辦工作已覆蓋全區14個設區市的30個縣(市、區)的46個鄉鎮,各鄉鎮代辦點根據實際情況精心選址,打通了服務家庭貧困大學生的“最后一公里”,如欽州市欽北區代辦點設在鄉鎮中學,玉林市容縣代辦點設在鄉鎮中心校,百色市田東縣代辦點設在鄉鎮政府政務中心,真正讓有需求的學生在“家門口”就能辦理該項業務,有效避免了排長隊等候、多次往返奔波等現象。
近年來,我區逐步完善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管理政策,對家庭貧困且有借貸需求的高校學生進行更細化、更周全的幫扶。近日,我區又制定出臺了助學貸款救助機制,并配套制定了《廣西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還款救助實施細則》。根據該救助機制,已確認死亡、失蹤的已申請獲得助學貸款的大學生,其法定家屬可以申請一次性代償全部應還本息。因故喪失勞動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的借款大學生,畢業后可以申請一次性代償全部應還本息。家庭遭遇重大自然災害類借款大學生、患有重大疾病類借款大學生、家庭成員經濟收入特別低或失業的借款大學生,畢業后均可申請代償當年部分應還本息。
為了讓學生資助管理工作更加規范有序,自2008年啟動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業務以來,自治區教育廳和國家開發銀行廣西分行大力推動全區14個設區市、109個縣(市、區)成立具有編制和獨立法人資格的學生資助管理辦公室,確保該項工作有專人管理、有場地辦公及有場地受理相關業務。
2008—2017年,我區已累計發放生源地助學貸款136.4億元,貸款余額85.25億元,受益學生216.4萬人次,發放額全國第一、貸款余額全國第一、受益人數全國第一。目前,全區40%以上考上大學的學生都能獲得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的支持,有效遏止了“因教致貧”“因教返貧”等現象。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