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立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金融的激烈競爭和合規營運成本的不斷提高,導致大量網貸機構的生存和發展受到嚴重威脅。網貸機構為了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除了增加服務收入、降低網貸風險之外,必須重視網貸成本的控制。加強網貸成本控制,對出借人、借款人及網貸機構自身都具有重要意義。網貸機構應結合自身特征選擇適當的成本控制策略,合理有效地控制網貸成本。
一、網貸機構成本的概念和分類
(一)網貸機構成本的概念
網貸機構是指在我國境內依法注冊登記,專門從事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業務活動的金融信息中介企業。該類機構以互聯網為主要渠道,為借款人與出借人實現直接借貸提供信息搜集、信息公布、資信評估、信息交互、借貸撮合等服務。網貸機構的成本是指網貸機構因從事上述中介服務而發生的各種費用。主要包括租賃費、折舊費、員工薪酬、辦公費用、獲客費用、軟件開發及維護費用、貸前貸后管理費用、資金存管費用、電子合同存證保全費用、信息披露費用、中介費用。
1.租賃費:指網貸機構租賃的用以辦理網貸業務的房屋、車庫、設備等的租金費用。
2.折舊費:指網貸機構擁有的用以辦理網貸業務的房屋、車庫、設備等的折舊費用。
3.員工薪酬:指網貸機構支付員工的工資、福利、獎金等以及按照國家法律繳納的“五險一金”。
4.辦公費用:指網貸機構支付的會議費、差旅費、水電費、辦公用品費等。
5.獲客費用:指為獲得有效的投資者而支出的費用。包括客戶的注冊登記費用和促使登記客戶轉化為實際投資者而支付的費用。
6.軟件開發及維護費用:指網貸機構為提高借款撮合技術、數據分析技術、優化交易處理等軟件及數據的設計、開發及維護費用。
7.貸前貸后管理費用:指網貸機構為完成貸前貸后管理發生的費用。包括貸前資信調查、審核費用;貸后日常管理費用、清戶撤押費用以及貸款檔案管理費用等。
8.資金存管費用:指網貸機構為實行自身資金與出借人和借款人資金的隔離管理,支付給銀行的資金存管費用。包括存管銀行收取的盡調費用、技術對接費用、技術維護費、賬戶管理費、通道費、交易費等。
9.電子合同存證保全費用:指第三方電子合同服務機構向網貸機構收取的服務費用。包括合同簽署費用、認證服務費、接口集成費用(如API接入費)、服務器存儲空間費等。
10.信息披露費用:指網貸機構依據《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為收集和披露網貸機構自身的備案信息、撮合交易信息、借款人信息、項目評估及風險信息等而發生的各種費用。
11.中介費用:指網貸機構向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購買會計、法律等中介服務而支付的費用。
(二)網貸機構成本的分類
網貸機構成本的內容多種多樣,為了便于控制,有必要根據管理層控制的需要進行適當分類。
1.可控成本與不可控成本。某些網貸成本是否需要支出,以及支出的多少是網貸機構可以控制的,此類成本屬于網貸機構的可控成本;反之,某些成本是由國家規定的、或由合同約定不可改變的,此類成本屬于網貸機構的不可控成本。
可控成本與不可控成本是相對的,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例如,網貸機構辦公用房的租賃費,若網貸機構尚未與房東簽訂租賃合同,租金的高低尚在談判中,該費用就屬于可控成本;若租賃合同已經簽訂,且合同期限是長期的,每年的租賃費用是固定的,該費用就變成了不可控成本。
2.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固定成本是指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隨網貸機構交易量變動的那部分成本。例如,網貸機構辦公用房的折舊費,在不增加辦公用房的情況下,每年是固定不變的,因此是固定成本。
變動成本是指在特定的業務量范圍內,其總額會隨業務量的變動而成正比例變動的成本。如按獲客量多少計算的獲客成本,按賬戶多少計算的銀行存管成本,按金額計算的充值、提現費用等。其基本特征是:變動成本總額因業務量的變動而成正比例變動,但單位變動成本(單位業務量負擔的變動成本)不變。
3.付現成本與非付現成本。付現成本是指會導致網貸機構當期現金流出的成本。比如,網貸機構當期支付的租金、工資、水電費等。網貸機構的成本大部分屬于付現成本。
非付現成本是指不會導致網貸機構當期現金流出的成本。比如,網貸機構當期計提的辦公用房折舊費,盡管屬于當期的費用,但并不需要在當期支付現金,因為該項費用的現金支付在該項房屋取得時已經完成。
二、網貸機構成本控制的意義
(一)有利于吸引出借人
網貸機構通過成本控制,降低網貸成本,可以減輕盈利壓力。因此,可以向出借人承諾較高的出借利率。在出借人承擔的風險保持不變的前提下,給出借人帶來較高的投資回報。這樣不僅能吸引更多潛在的出借人到網貸平臺注冊,進一步成為網貸機構的現實投資人,也能吸引現有出借人追加投資,為網貸機構提供充沛的現金流,從而解決網貸機構經常遇到的資產端有業務而資金端現金匱乏的問題。
(二)有利于吸引借款人
在出借利率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網貸機構通過成本控制,降低網貸成本,可以減少向借款人收取服務費用,從而降低借款人的借款成本。這不但有利于吸引現有借款人信守借款合同,及時歸還借款本息;同時,也有利于吸引潛在的借款人轉化為現實的借款人,增加資產端的業務量,從而解決網貸機構經常遇到的因資產端業務不足而發生搶標的問題。
(三)有利于網貸機構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網貸機構能否可持續發展并不取決于初始投資的大小,而是取決于投資后能否持續地盈利。在初始投資較大的情況下,可以解決網貸機構業務開拓期的生存問題。在初創時期盡管發生了虧損但并不影響業務的迅速拓展和市場份額的擴大。但是,若網貸機構長期、持續虧損,其業務的拓展必然受到限制,甚至不得不終止業務。所以,從長期來看,能否盈利是網貸機構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解決網貸機構的盈利問題有兩個途徑:要么擴大平臺的服務收入,要么降低平臺的服務成本。可見,控制網貸機構成本也是網貸平臺自身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三、網貸機構成本控制的策略
(一)抓住重點,兼顧一般
網貸機構的成本構成多種多樣,其成本的高低和變化趨勢也各不相同。在網貸機構的初創時期,推廣成本特別是獲客成本無論從絕對金額還是從相對比重看,都是網貸機構的重要成本項目,應作為重點項目進行控制。這個項目控制得好,就有利于消滅“羊毛黨”,把真正的投資者留下來,從而保持網貸機構資金流的穩定;反之,若這個項目得不到有效控制,就會導致網貸機構“羊毛黨”泛濫,造成虛假繁榮。一旦“羊毛黨”撤退,網貸機構就會出現資金鏈斷裂的情況,業務就會陷入癱瘓、停頓。許多網貸機構就是由于不重視獲客成本的控制,被“羊毛黨”逼出網貸行業的。
當然,對非重點成本項目也應加強控制。非重點成本項目單項成本可能不是很高,但這些成本的項目數量一般較多,其總計成本往往會超過重點項目的成本。因此,在抓住重點項目成本控制的同時,還應兼顧一般項目的成本控制。
(二)結合成本對收入的敏感性控制成本
成本對收入的敏感性,是指單位成本的變動對收入變動的影響程度。若成本的變動幅度小于收入的變動幅度,說明敏感性較高;反之,若成本的變動幅度大于收入的變動幅度,說明敏感性較低。比如,若每增加100元的獲客成本,會帶來200元的服務收入,就說明獲客成本對服務收入敏感性較高;反之,若每增加100元的獲客成本,只能帶來50元的服務收入,就說明獲客成本對服務收入敏感性較低。
一般情況下,當網貸機構的業務規模很小時,成本對收入的敏感性較高,投入較少的成本往往可以帶來較高的收入,因此,網貸機構應加大各項成本的投入,特別是獲客成本的投入,以便迅速占領市場,擴大市場份額,為網貸機構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市場基礎。但是,隨著網貸市場參與者的不斷增加,競爭日趨激烈,獲客成本會迅速上升,成本對收入的敏感性會不斷降低,致使成本的變動幅度大于收入的變動幅度。此時,若繼續加大成本投入往往得不償失。在這種情況下,網貸機構應該維持投入成本不變,不應再繼續增加投入成本(特別是獲客成本)。
(三)把成本控制和風險控制結合起來
風險控制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網貸機構的生死存亡。網貸機構若能夠加強貸前、貸后管理,有效降低借款人的違約風險,就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客戶加入投資者隊伍,從而大大降低獲客成本。反之,若網貸機構服務質量差,甚至為了增加客戶故意降低貸款門檻,對借款人貸前審核、調查不嚴格;貸后催收不力,出現大面積逾期甚至壞賬,就會導致大量投資人離場,潛在的投資者也不敢入場,更不能轉換為有效的投資者。網貸機構的投入成本(特別是獲客成本)就會變成無效成本。
可見,網貸機構的管理層不能為控制成本而控制成本,要把成本控制和風險控制有機地結合起來。理想的目標是在成本得到控制的同時,網貸風險也得到有效控制;避免成本得到了控制,但是網貸風險特別是壞賬風險卻出現大幅上升的情況。
(四)把成本控制和合規控制結合起來
我國目前對網貸機構的準入實行備案制。隨著互聯網風險的不斷積聚和暴露,國家不斷加大對網貸風險的整治力度,網貸機構獲得備案所需要的條件也越來越嚴格,備案成本不斷上升。網貸機構若不按國家備案要求進行逐項整改,將難以獲得備案,網貸機構將被視為非法機構。可見,網貸機構獲得備案所需的合規成本不是由網貸機構控制的,而是由國家控制的。網貸機構不能因成本控制而影響合規備案進程,為備案而發生的合規整改成本必須得到保證。
(作者單位: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