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華
摘 要: 隨著經濟的發展及企業規模和數量的擴大,社會對高校工商管理人才的重視度不斷提升。但是從職業教育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情況看,對人才的創新能力不足,與社會的需求不符,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主要是我國在教育中過于重視理論教學,忽視實踐,導致教學手段單一。本文就工商管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 工商管理專業 應用型 創新人才
工商管理專業的主要任務是為社會輸送更多合格的工商管理型人才,特別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對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更高,導致我國職業院校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模式落后,所以需要加強對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和方法的完善,使培養的人才更加符合社會的需求。
一、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意義
首先,促進教學活動順利地開展,工商管理專業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社會輸送更加優秀的管理人才,通過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構建,有利于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通過與學生工作崗位的聯系,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學習,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課堂活動的有效進行;其次,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在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還需要保證教學目標的明確性,并構架科學、完善的教學體系,加強對教學方式的創新,通過將理論與實踐活動相結合,提升人才的培養質量[1]。
二、工商管理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人才培養的理念不足。
工商管理專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保證人才培養的專業性和實踐性,畢業生不僅要掌握基礎的理論知識,還要具有相應的工商管理實踐技能,進而使培養的人才更好地適應現代企業的發展,培養出能夠勝任工商管理工作的高素質、高能力水平的人才,但是由于我國在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中理念和目標建設落后,使得人才培養的目標存在偏差。具體表現在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只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培養,忽視學生在工商管理工作中綜合能力的培養,比如在企業發展中的戰略制定、談判技巧及公關能力等,從而使得畢業生難以快速適應工作崗位。
(二)課程體系的建設缺乏合理性。
課程體系建設的目的是使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了解需要“教什么”,解決教的問題,這是人才培養中的重要理念和方式。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的工商管理專業教學中,還需要將落實人才的管理作為關鍵內容。但是在課程體系的建設中依然以傳統的基礎課程、專業的核心課程及選修課程為主,各個年級課程的開設中格局沒有發生突破,而且課程體系雜亂無章,所以需要以知識為導向,突出學生能力培養的根本需求,實現對各個課程模塊的銜接,進而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2]。
(三)實踐教學的重視度不足。
從我國工商管理的實踐教學情況看,實踐教學的形式化嚴重,學生不僅要具備基礎的工商管理理論知識,還需要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進而更好地適應崗位需求。高校在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中還要采取科學的、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和途徑。但是我國高校的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形式化嚴重,教學目標設置模糊,難以有效地達到人才培養的目的,同時在人才培養目標設置中缺乏系統性和層次性,導致實踐性的培養難以真正落實。
(四)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素質有待提升。
在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轉變中,對高校的工商管理專業師資力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中,教師需要注重對自身素質的完善,并加強對專業人才技能的提升。但是由于部分教師的素質和專業能力有限,導致教學中存在心有余而不足的情況[3]。在“雙師型”教師模式的過渡過程中,部分教師甚至因為難以適應教育要求而不得不轉崗,而師資力量的不足導致現代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面臨一定的挑戰。
(五)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
教學評價是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在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需要注重對教學評價體系的完善。但是從當前的教學評價方式看,評價方式單一、片面,主要的評價方式為學生的出勤率和期末的考試成績,這種評價方式不利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全面了解,同時也難以為教師提供有效的反饋,更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還需要改進和完善。
三、工商管理專業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的對策
(一)注重對人才培養理念的創新。
理念是指導行動的基礎,所以在工商管理人才培養過程中還需要樹立良好的理念,以學生未來從事的職業及人才培養的全局性為指導。在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上,需要以創新理念為基礎,以市場區域經濟的發展為戰略的重要支撐,堅持工商管理崗位培訓中學生各項基本能力的培養為導向,注重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通過對課程體系的完善、師資力量的建設及人才培養機制的改革等,建立符合市場需求和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二)完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在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核心,構建科學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同時對教學方法、課程設置、師資隊伍建設及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完善和改進。在課程的設置中需要以人才培養的目標為基礎,結合工商管理專業的教學內容,建設科學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體系,同時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設置相應的選修課程,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此外,還需要加大對教材及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的投資力度,結合當前社會發展形式和崗位的人才需求等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同時,還需要注重對理論課時與實踐課時的合理設置,保證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
(三)強化實踐教學,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工商管理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還需要注重實踐教學的作用。高校需要以人才能力的培養為核心,加強對工商管理實踐課程體系的完善,并明確職業能力培養的目標,同時針對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提出相應的指導建議,保證實踐教學的有效落實。不僅要調整實踐課程的課時,還要構建科學的實踐教學模塊,并結合專業的實踐教學方式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此外,注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校企合作模式應用,可以通過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課程資源,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而且為了保證實踐教學的有效落實,還需要完善實踐教學評價機制,突出學生在工商管理實踐中的能力,利用倒逼人才的評價方式,提升人才的實踐能力。
(四)注重師資隊伍的建設。
師資力量在高校工商管理的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保證教師的高素質和高能力,才能保證學生的能力和水平,所以高校要加強對工商管理專業師資水平的建設。在高校師資隊伍的建設中,首先,需要加大對原有教師隊伍群體力量的培訓,通過多種方式鼓勵教師到相關的企業進行學習,同時可以通過掛職培訓的方式提升教師的工商管理基礎知識和專業的實踐技能,進而實現對學生教學更好的指導;其次,高校注重對“雙師型”人才的引進,提升工商管理專業師資隊伍的專業素養,打造與時代發展相符和高校工商管理師資隊伍,同時通過競賽、考核等多種方式鼓勵教師轉變教學模式,實現與職業和教學方式的對接,并通過與企業工作的融合使教師更好地適應新形勢下的專業人才培養需求,為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奠定基礎。
(五)加強對教學評價和監督體系的完善。
教學評價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同時教學評價和成果的檢驗可以實現對教學的有效監控,促進工程管理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有利于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改進教學方法。在教學評價中需要將傳統的、單一的評價方式轉變為多元化的評價模式,包括學生的課堂發言情況、平時的測試表現、實踐的技能等。同時采用教師、學生、輔導員等多層評價方式,保證評價的全面性,并實現對學生學習的監督和管理。通過這種全程監控的方式,改善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進而更有利于對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
綜上所述,我國高校在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由于教學理念、課程體系及師資力量等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影響全面型、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所以還需要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積極轉變教學思想,完善課程設置及人才培養機制,并加強對師資力量的建設等促進工商管理人才的革新,為社會和市場輸送更多的高素質、高能力水平的人才,在促進工商管理專業不斷完善的同時為社會的發展做出相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段超.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創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對外經貿,2018(1):155-157.
[2]蘆夢嬌.工商管理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析[J].商情,2013(22):33,75.
[3]朱國華.本科院校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商情,2013(4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