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艷
摘 要: 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的戰略支撐,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將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創新型國家戰略的實施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國家對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工作制定了大量相關支持政策。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教育是順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是高校教改的重要課題。本文分析應用型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現狀,提出高校生物工程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策略。通過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創新創業平臺建設,使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深度融合,全面促進高校生物工程專業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 應用型高校 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生物工程專業
生物工程專業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應用型專業,目前我國高校生物工程專業學生就業前景堪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與長遠的戰略意義。
一、創新創業教育相關研究
創新創業教育概念最早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創新創業教育是以培養創新創業精神能力為核心的教育模式,根本目的是將就業型人才轉變為創新創業型人才。創新創業教育培養目標應以創新意識為核心。創新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內容,創新創業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大批創新創業人才走入市場,發達國家高度關注人才教育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方面問題,在此方面課題研究起步較早,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研究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果。英國政府大力支持鼓勵高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通過校企合作,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1],設立啟動高等教育創新基金,相繼搬出相關法律,大力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建設發展。
國內教育對創新人才培養的研究集中在創業人才培養提出背景、評價標準等基礎問題探討,對國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經驗的引薦,以及關于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模式構建探索等方面。創新創業是國家發展之本,當前我國已進入大眾創業的新時代,高校人才與科技需求多元發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成為教育方針改革的重點。中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階段,創新創業發展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途徑。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創新放在國家發展核心位置,使創新貫穿黨和國家的一切工作。
二、我國應用型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問題
當前,我國在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教育方面較為薄弱,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教育尚未完全得到國民教育的高度重視,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期階段,很多無創業經驗的學生自主創業困難重重,多數家庭家長將學生的穩定生活視為人生目標,此思想觀影響了我國教育人才培養理念的創新發展。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以學生就業率為衡量標準,導致創新創業教育從一開始就扭曲了本質意義。一些高校開展創新創業計劃比賽多出于功利性心理,注重比賽結果,對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認識不夠充分全面。
在應試教育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目的,往往是獲得社會認可的文憑證書。學校教育,以學生的就業率為最高標準。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教育發展應積極轉變以往教育理念,改革應試教育模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創業實踐是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有效手段。一些高校不愿在創新創業方面投入大量資金開展實踐教育活動,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部分高校學生對創新創業缺乏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在創業實踐中遇到一些問題。在以往教育觀念方式影響下,學生缺乏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教育方式的落后使得學生創新精神得不到有效發展[2]。高校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單一,導致學生缺乏綜合能力與應變能力,使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發展受到阻礙。
當前我國應用型高校在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方面尚未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學體系。開設的創業創新課程數量較少,教學課程以理論課為主。實踐課程質量不高,難以有效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教育部未出版統一的創新創業教學教材,導致高校創新創業課程授課效果不理想。
高校在組織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活動方面存在形式單一、內容陳舊、缺乏創新等問題。活動形式內容單一陳舊影響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增強活動形式的新穎性、多樣性與活動內容的豐富性、針對性,是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的關鍵因素。
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是我國教育平穩發展的主要推動器。我國科學教育理念發展起步較晚,國家與社會教育處于探索學習先進思想階段,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部分家長就業觀念落后,社會對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薄弱,一些高校未理性認識到大學生創業創新能力培養教育的戰略意義。
三、加強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探索
目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多以選修課形式開展,生物工程專業應不斷調整教育教學模式,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挖掘整合學校工科資源,改進完善課程教學體系。將低年級學生創業基礎課列入必修課程,重點培養高年級學生的核心創業能力,重點增設發酵工程、生物工程分析與檢驗、藥劑學藥物分析等相關專業課程。
高校生物工程專業應堅持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積極探索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業能力的新途徑,努力為學生搭建良好的創業環境與平臺。學科競賽是由國家有關主管部門,企業行業學會組織,國際學術團體組織等為大學生參加常設的學科競賽。學科競賽在培養具有創業創新能力的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學科競賽為載體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是高校生物工程專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徑。學科競賽能激勵學生積極參與競賽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興趣,使學生的實踐技能、理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高校應積極成立學科競賽協會,加深生物工程專業師生對學科競賽的了解。定期組織開展學科競賽活動,提高學生參與學科競賽的積極性。通過借助計算機網絡技術,對優秀學科競賽作品通過互聯網進行展示。吸引全國行業對學校科技成果的關注。充分利用新媒體傳播優勢,以新聞形式深入報道學校學科競賽情況,增進社會及學生對學科競賽舉辦的作用意義及規章條件等情況的了解。
積極采用多元化教學方式,加強學生對生活學科知識的接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問題解決意識。不斷優化競賽環境,充分發揮學科競賽的創新創業教育作用。在校企合作背景下設計學科競賽項目,以便將學科競賽優秀成果項目直接投入企業生產中。企業應對參與學科競賽的學生予以物質及精神獎勵,激發學生學科競賽的興趣與創新熱情。
隨著我國高校對科技創新的重視,高校科技公司、高新技術企業迅速發展,成為科技創新人才創業的重要渠道[3],要充分發揮高校科技公司創業平臺作用。高校理工類專業是我國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的主要領域,我國高校在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教育方面研究實踐起步較晚,在教育理念、教學模式、課程設置、師資建設等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下,創業教育成為人才培養的新型模式。高校管理者應與時俱進,積極適應當前教育發展新形勢。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與辦學模式,提高對學生創業教育的重視。
實驗室教學中心、生命科學基礎實驗室等教學實驗室以不同形式對全校學生開放,對生物工程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給予實踐指導。學院統一安排立項團隊選擇課題,鼓勵學生在讀期間組織成立專項團隊,由專業教師根據科研項目擬定研究課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一系列實驗環節,進行課題探究。
加強校企合作,與生物發酵、生物技術制藥企業結成創新戰略聯盟,探索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綜合方案,組織學生提供企業項目研發,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創新創業指導培訓。
創新創業教育是新的教育理念,在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戰略意義。我國關于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起步較晚,目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仍存在一些問題,高校應加強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教育重視,整合教育資源優勢,深入推進教學改革,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深度融合,構建科技創新、學科競賽的教學模式,增強生物工程專業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完善創業教育體系,為我國經濟轉型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持。
參考文獻:
[1]黃兆信,趙國靖,唐聞捷.眾創時代高校創業教育的轉型發展[J].教育研究,2015,36(07):34-39.
[2]楊曉慧.我國高校創業教育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5(01):39-44.
[3]黃兆信,王志強.論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6,34(12):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