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突出,高校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推進。本文以旅游管理專業的職業規劃導向教學模式創新設計為例,研究高校“點鏈式”教學創新模式,即:從“學生”這一中心主體出發、通過“關鍵點”激發學生綜合競爭能力的“動態鏈”轉換,最終實現學生主動培養自我綜合競爭力,使得高校能夠為企業界、實業界培養供需對路的人才資源。
關鍵詞: “點鏈式”教學創新模式 職業規劃導向 人才綜合競爭力平臺
一、研究背景與研究基礎
(一)研究背景
近年來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量持續增大,2018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又創歷史新高820萬人,全國同期新增城鎮就業崗位1100多萬;應屆高校畢業生卻需要與1600萬的社會青年(包含大量有經驗技術型勞動者)競爭這些需要工作經驗的崗位。高校學生的就業壓力巨大,并且這些壓力產生了前置歸因反應——社會普遍呼吁高校教育與學生職業導向緊密聯系。然而,高校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在于增強本科畢業生的綜合競爭能力,不同于職業技校單純的技能操作型人力資源培養目標。高校教育模式改革創新需要頂住學生短期擇業壓力,從長遠角度思考如何提高學生綜合競爭力、思考如何提高大學生職業規劃能力。因而,高校需要依托系統思維,在高校與學生“教—學”互動的關鍵點、能力培養的動態轉換過程中尋找教育改革出路。
本文以旅游管理專業的職業規劃導向教學模式創新設計為例,嘗試研究高校教學創新模式。具體而言,改革開放近三十年來,我國旅游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備受世界矚目;但國內旅游管理的教育研究才剛剛興起不過十幾年光景,改革創新呼聲此起彼伏,但是尚不足以形成規范性教育教學研究成果。筆者就此研究熱點站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依據旅游行業的人才供需主體與高校旅游管理人才主體本身的發展需要,探討旅游業的人才培養創新性思路,并且從中取得的一些經驗能夠對其他專業教育的職業規劃導向設計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二)高校重視職業規劃導向的教育模式改革研究基礎
世界旅游業理事會(WTTC)測算:中國旅游產業對GDP綜合貢獻10.1%,超過教育、銀行、汽車產業;國家旅游數據中心測算:2017年中國旅游業旅游直接就業2825萬人,旅游直接和間接就業7990萬人,占同期國內總就業人數10.2%。當前國家文旅局加快發展現代旅游職業教育的理念是:培養適應我國旅游產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高技術技能的、順應旅游業未來的創業創新行動需要的多層次人才。高校旅游管理人才的教學模式改革應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規劃導向和創新能力。
目前高校有關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改革的研究成果有很多,都很重視探討理論與實踐教育相結合[1]、校方與行業企業的“三螺旋”聯合培養[2];另外,也有研究提出重視“能力”本位[3]、“能力——市場導向”[4]對于旅游管理專業教育的重要性;此外,還有研究從具體的學科課程內容設置[5]、實踐工作過程[6]等多種角度探討高校教學改革的具體內容。只是,這些研究成果研究視角與重心各有側重、較為分散;另外,旅游人才供需錯位及差額仍然巨大[10],旅游管理專業教育仍然存在培養模式不夠系統成熟的問題。因而,在以往有關旅游教育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得到進一步研究啟示:旅游管理專業既然如此重視實踐能力,高校進行教學內容的改革探索,應該怎樣促使學生把在校學習的“理論知識”有效轉化為“個人實踐創新能力”呢?這其中的轉化方式是否有規律可循、是否需要特定的支撐輔助體系才能發揮“規律”的影響作用?高校和實業界的人才培養需要把握和引導哪些關鍵因素、關鍵節點[11],才能促使大學生在自我發展過程中實現這種影響效果?
本文從高校各項專業教育的“服務主體對象應該是學生本身”這樣一個研究起點出發,探索通過“點鏈式”教學創新模式提升學生的綜合競爭力,才能有效應對當前高校人才培養效果有待增強、人才供需錯位的現實矛盾。
圖1 高校人才培養“點鏈式”教學創新模式
二、構建高校人才培養的“點鏈式”教學創新模式
(一)高校“點鏈式”教學創新模式基礎理論
本研究倡導的高校“點鏈式”教學創新模式(詳見圖1),將“高校教育方”視為教學模式創新的“基點”、將“企業和實業界”被視為“背景點”,(在當前越來越重要的職業發展背景下),并且由兩者共同引導與支撐起來一個“高校人才綜合競爭力培養平臺”。并且在此平臺上,“學生”的中心地位得以凸顯,“在培養”人才能夠依托此平臺、形成主動性學習能力,實現“個人教學互動本底能力”(“起點”)、(“核心點”)、職業規劃能力(“檢驗點”)之間的動態轉化(如圖1所示的平臺上的箭頭之間的動態鏈接形成的“動態鏈”);使得高校大學生在個人職業規劃導向下,盡量發揮自主性專業學習生涯規劃、職業生涯管理創新能力。
(二)高校“點鏈式”教學創新模式的結構支撐
1.各個關鍵點與支撐平臺之間互動溝通
高校“點鏈式”教學創新模式包括三大部分:以高校教師為主體的教學“基點”、以實業界為主體的人才需求“背景(支撐)點”和以學生為主體的“個人綜合競爭能力培養平臺”。其中,高校教學方的教學培養系統,這一“基點”在教學研究方面具有權威性;但是當下大學生人才的市場化發展態勢不容忽略,“企業界、實業界”這一“背景支撐點”的人才需求特征顯得尤為重要;因而,以大學生為主體的綜合競爭力培養平臺,事實上已經成為一個人才供求雙方的互動溝通支持界面(如圖1所示的橫向平臺)。
2.點鏈式教學創新模式的關鍵點內涵分析
基于職業規劃導向的“點鏈式教學模式”的創新模式,包括五個“關鍵點”與一條“動態轉化鏈”:
(1)以“教師師德提升及專業理論教學改革”[9],作為校方的教學改革“基點”;(2)以“實業界人才需求特征,作為學生職業規劃的導向,構成實業界的“背景(支撐)點”;(3)在以學生為中心的“綜合競爭力培養平臺”上,“喚起學生的主動性”,作為“個人基礎能力”研究的“(教與學)起點”;(4)在此平臺上,以學生從“專業理論學習”到“實踐總結分析”的創新思考,作為“專業能力”研究的“(獨立思考能力)核心點”;(5)在此平臺上,以校企人才供需互動的需求導向下的“職業素質培養”作為“職業規劃能力”研究的“檢驗點”;(6)在此培養平臺上,學生經由“個人基礎能力提升”階段,過渡到“專業理論學習及專業實踐體驗創新”階段,最終邁進“職業生涯規劃發展”階段的“學習——能力”的“動態轉化鏈條”。
3.高校人才綜合競爭力的動態轉化鏈分析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與學生相關的三個關鍵點是大學生綜合競爭能力的核心影響因素,是學生主動建構動態轉化鏈條的重要支撐。學生通過主動覺察“個人自身的本底基礎”、主動學習“專業知識理論”、主動規劃“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等一系列創新性思考與行動,實現個人綜合競爭力的動態轉化與提升。所以,探討動態轉化系統中的各個因子之間的關聯和作用機理,對提高旅游人才綜合競爭力有著重要意義。筆者與所在科研團隊一起在相關研究[10]中對高校旅游人才現狀進行調查評價,結合“點鏈式創新模式”中的“動態轉化鏈條”的支撐要素進行系統的探索性實證研究,探討影響高校旅游人才綜合競爭力的具體影響因子之間的相關關系和影響作用,并為提高高校人才綜合競爭力的對策提供參考依據。
三、高校“點鏈式”教學創新模式的意義
當前有關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改革成果不斷涌現[10],這對于新興旅游管理專業教育而言難能可貴,“點鏈式”模式恰巧彌補了旅游管理教學改革思路的研究所欠缺系統性不強、理論性不強的問題,更進一步肯定了高校與學生之間“教-學”互動路徑;并且緊密關注實業界對旅游人才的需求特征,實現職業規劃發揮導向性影響作用的路徑設計。
“點鏈式”教學創新模式從本質上講可以實現專業教學改革的創新式發展。其一,該模式實現“學生從學習理論知識向運用學習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及模擬問題)”的專業能力轉化鏈條,該鏈條將促進并推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改革迎來創新性的整合發展。使得高校教學方的教學改革既重視“授之以好魚”更重視“授之以好漁”的務實理念,引導學生自主性“漁魚”。其二,通過“點鏈式”教學模式改革與職業生涯規劃的結合創新研究,能夠促進高校培養出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并且與高職中專培養的服務操作型人才相比而言,具有更深刻的專業理念和解決專業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得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人才在就業市場、職業規劃領域實現差異化、錯層化分工定位。
四、結語與展望
本文倡導的“點鏈式”教學模式創新最終旨在實現——大學生自我專業生涯設計和自我職業管理的高層次統一。并且當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的國內旅游、國際旅游大國,國內旅游產業的人才需求持續旺盛、不斷增長[10],未來我國高校的旅游人才“點鏈式”創新培養模式作為一種可操作性的、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還應該更具有前瞻性,牢牢把握我國旅游業發展的休閑趨勢,把“國民休閑旅游”、“旅游體驗是人的自我完善與發展”[11]等理念及時納入校方教學“基點”的教學內容改革之中,以便高校更為準確地把握今后旅游管理教育內容與內涵的發展變化趨勢;非常有助于學生在提升個人綜合競爭能力的動態轉化過程中直接把握先機、有助于學生更準確地實現個人具體的職業規劃定位。
參考文獻:
[1]吳國琴.旅游教育人才培養研究——評《中外旅游人才培養模式與教學方法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18(10):88.
[2]成宏峰,馬兆興.基于“三螺旋”理論的旅游院校社會服務模式創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24):26-28.
[3]金疆,趙建宇.“能力本位”——高職院校旅游專業教育教學的新思路[J].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12,17(3):102-105.
[4]謝春山,劉妍.試論“能力——市場導向”型旅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4(5):30-35.
[5]程柯.論全球視野下旅游資源開發規劃人才培養改革模式[J].內江科技,2011(2):3,18.
[6]唐閃光.基于工作過程的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4(1):166-167.
[7]程柯.高校旅游管理人才綜合競爭力評價研究[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5(6):137-142.
[8]程柯.旅游人才培養現狀及其培養模式探析[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06(1):100-104.
[9]程柯.基于青年教師的自身發展需求提升高校師德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4(24):35-36.
[10]余昌國,曾國軍.旅游管理學科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J].旅游學刊,2016,31(10):18-19.
[11]趙曉芳.國民旅游休閑教育模式構建研究[J].經濟問題,2015(6):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