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悅
一、介紹
隨著 “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南寧市以其優越的區位條件,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融入這一倡議的重要節點,因而越來越多的外商、游客到南寧市投產興業、觀光旅游。在這一背景下,南寧市地鐵一號線應運而生。2016年12月28日南寧地鐵一號線全線貫通,對進一步完善南寧市交通運輸網絡,緩解南寧市東西交通壓力,提升市民的出行質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義。如果把地鐵一號線稱為南寧市的“新名片”,那么地鐵公示語便是這座城市的“新窗口”,準確、地道的雙語公示語不僅方便在南寧市生活的外國人的生活、出行,也有助于提升南寧地整體形象。因而,探究南寧市地鐵公示語的翻譯十分必要。
二、公式語分類和對應的翻譯原則
根據2008年北京市發布的《公共場所雙語標識英文譯法通則》(DB11/T 334.0—2006)(以下簡稱《通則》)的分類,地鐵公示語可根據所提供的信息內容,分為實體名稱、設施功能和警示提示信息三大類,本文將針對這一分類中各類公示語的特性,提出對應的翻譯原則。
實體多指公共建筑和機構單位,比如“南湖廣場”。為避免出現指示的現象,這類公示語翻譯應該做到“準確”和“規范”,針對這一特性,本文提出此類翻譯應遵循的兩大原則:“語言準確性”和“規約性”。
設施功能包括硬件設施和服務設施,如“問訊處”“服務窗口”等,由于部分設施名稱包含文化因素和地方特色,東西文化差異會導致部分文化缺省,為減少文化差異引起的交際障礙,在翻譯此類公示語時應避免出現“名不副實”的現象,做到以讀者為本,符合英語表達習慣和思維方式,讓外籍人士一看即懂,因此本文提出地鐵公示語英譯的第三個原則:“從實性”。
警示提示類信息最為常見,主要是為了引導和約束人們的行為,比如“請勿攀爬”等。為更好地抓住目標群體的注意力,此類公示語應該做到“用詞恰當”“簡單醒目”,為實現這一目的,本文提出此類公示語翻譯的第四個原則:“醒目禮貌”。
三、地鐵公示語的英譯對策
呂和發(2004)指出漢英公示語翻譯首先應考慮使用英語中規范和標準詞匯進行一對一的漢英置換;在無法對應譯法的情況下宜參照英語公示語的功能要求確定語言風格進行試譯。筆者通過走訪南寧市地鐵一號線24個站點,收集各類公示語的英譯版本,對其進行分類和總結,下文將對發現的錯誤進行分析,并根據前文所述四個原則,提出修改對策。
1.語言準確性原則
地鐵公示語發展至今已經脫離了低級的拼寫錯誤范疇,但是語法錯誤的現象仍然不少,甚至還有“胡譯”現象存在,其主要表現為明顯語法錯誤和較重機器翻譯痕跡,造成的語義與內涵不對應。表1為此類譯本及其改譯。
2.規約性
為了規范實體名稱類的公示語翻譯,全國幾個省市出臺了相關譯法、通則或者規范,例如,2008年北京市發布的《通則》,以及蘇浙滬三地專家共同討論制定的《公共場所英文譯寫規范》(DB32/T1446.1—2009)。但實際操作中,各地地鐵公示語仍然存在 “有規不知”“有規不依” 的現象,本文沿用北京市發布的《通則》對南寧市地鐵實體名稱類的公示語的翻譯進行分析,發現其存在兩個問題:“名不從主”“譯不從規”。
根據《通則》中《道路交通》部分的規定:在地鐵站牌中,某些站名有其對應的英文譯法,在這種情況下,常用的方法就是直接借用,即“譯名從主”。“萬象城(站)”譯為:WANXIANGCHENG,這種全部用漢語拼音拼寫的方式并不準確,建議根據其官網現有譯法譯為 “The MIXC”.
《通則》第2部分4.1條還要求,實體名稱專名部分用漢語拼音拼寫,通名部分用英文譯寫。涉及 “路”“街”等名稱的,應該使用英文譯寫,即“譯名從規”。但是南寧市地鐵這類站點的翻譯沒有遵循這一慣例,如:新民路(站)、明秀路(站)、建設路(站)、魯班路(站)現用譯文分別為:XINMIN LU, MINGXIU LU, JIANSHE LU,LUBAN LU,故建議修改為:XINMIN Road,MINGXIU Road,JIANSHE Road,LUBAN Road。
3.從實性
王穎、呂和發(2007)曾提出公示語翻譯必須 “對象一致”“轉換對應”,便是要求根據同質的受眾,一對一還原成準確的源語。設施功能類地鐵公示語主要起到“指示、提示、限制、強制”等作用,翻譯的根本目的便是要讓受眾“看得懂、能照做”,這一目標的實現要求譯本要充分考慮公示語使用的語境,將核心放在傳達給外國讀者的實際內容上,避免名實不符的錯誤(王樹槐,2012)。即,地鐵公示語翻譯要 “形式服從功能”,溯本追源,對應“相同對象”,將漢語公示語實現一對一準確 “還原” 源語的轉換(戴宗顯、呂和發,2005)。
除了滿足條件能夠進行 “還原” 的公示語之外,還存在一些具有本地、本國特色的公示語,針對這些公示語,筆者借助黃友義(2004)提出的“外宣三貼近”原則對其進行改譯,即貼近中國發展的實際、貼近國外受眾對中國信息的需求、貼近國外受眾的思維習慣的原則。
4.醒目禮貌原則
公示語根據其指示作用,可分為“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強制性”四種,其中,除了“強制性”公示語外,其余多帶有“溫馨提示、請求、建議”的意味。所以委婉禮貌的語用表達更利于目標群體接受。比如“緊握扶手”,原譯文為:“Always Hold the Handrail When Taking the Escalator”,除了翻譯不地道、不夠簡潔外還存在“不夠禮貌”的問題,故建議修改為 “Please Hold the Handrail Tightly”。
此外,地鐵公示語要求在人流量大、旅客行色匆匆的情況下傳達信息,因而語言簡潔、用詞通俗格外重要。比如“使用須知”原譯文Use Notice,譯文不夠醒目,建議改譯為:INSTRUCTIONS。
綜上所述,本文援引2008年北京市發布的《通則》的分類,將地鐵公示語分為實體名稱、設施功能和警示提示信息三大類,在此基礎上,提出地鐵公示語翻譯的四大原則:語言準確性、規約性、從實性和簡單禮貌性。表2為此類譯本及其改譯。
參考文獻:
[1]呂和發.公示語的漢英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2004(1).
[2]王 穎,呂和發.公示語漢英翻譯[M].北京:中譯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
[3]王樹槐.地鐵公示語翻譯:問題與原則[J].上海翻譯,2012(3):30-33.
[4]戴宗顯,呂和發.公示語漢英翻譯研究——以2012年奧運會主辦城市倫敦為例[J].中國翻譯,2005(6):38-42.
[5]黃友義.堅持“外宣三貼近”原則,處理好外宣翻譯中的難點問題[J].中國翻譯,2004(6).
[6]李 萍.南昌市地鐵公示語翻譯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海外英語,2016(15).
[7]陳 哲.青島地鐵公示語翻譯淺析[J].校園英語,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