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璐 李濤
一、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構成要素
“要素”一詞在英語中是elements,具有基礎性、本質性、必要性等含義,不同的生態系統有不同的特質,而系統特質則是通過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表現出來的,這就表明要素一定是最能參與系統運作過程的存在物[1]。既然要素是系統過程中的必然存在物,那么要素又是以怎樣的身份和作用存在于創業教育生態系統中的呢。眾所周知,生物的生長和發育是離不開生活環境的,如果把高校的創業教育比喻成生物體,那么其構成要素我們可以稱之為生態因子。可以說,創業教育及其生態因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創業教育的生態因子以不同的性質和特征形成制約、調控創業教育環境的內外部因素,從整體的角度上講,創業教育的生存和發展與生態因子的延續不是單一的影響因素,而是一個綜合的、多因素的影響關系綜合體,這其中包括創業教育理念因子、創業教育師資因子、社會環境因子以及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因子和創業教育實踐因子。在這些生態因子中,不同的因子對創業教育生存和發展起到不同的作用,共同在創業教育生態系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以下就美國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重要生態因子進行介紹。
(1)創業教育理念因子。在美國,創業教育已經成為現代教育的一種理念,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豐富學生的創業知識、提升學生的創業心理品質,使學生初步具備企業家的精神。創業教育課程的主要任務是揭示創業的一般規律,探究創業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以創新性的心理特質適應社會轉型的需要。美國曾一度將培養創新型人才提升到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美國創業教育培養的高校學生為國家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2)創業教育師資因子。成功的創業教育離不開強有力的師資隊伍建設。美國高校非常重視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通過建立創業學科體系,增加對創業專業知識的講解和技能的培訓,為創業教師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和晉升保障,不斷提升師資隊伍建設的力度。鼓勵教師參與社會創業,增加創業經驗的積累。教師通過創業積累了創業經驗,可以直接為學生提供創業信息,提升授課效果。此外,通過聘請成功的企業家作為創業教育的兼職教師,為封閉性的大學創業教育提供開放性的、真實性的案例和創新思路,同時也可以為具有創業想法的學生提供切實可行的創業建議。
(3)社會環境因子。美國高校在創業教育的發展中有良好的社會環境,各行各業都給予高校創業教育足夠的支持。非營利組織機構和工商界提供金融或技術支持,基金會和企業家的贊助也是高校創業教育得以迅速發展的重要支撐。1966年企業家考夫曼創辦了考夫曼基金會,該項目基金會支持高校創業教育項目,以培養青年的創業精神。此外,美國有良好的創業教育文化傳統,對于企業的經營失敗給予更多的寬容和理解,在政策和制度上也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他們認為創業本身就存在不確定因素,并且具有很大的風險,所以創業失敗或創業中的挫折應該被視為一種學習經歷,社會環境對失敗的容忍使許多大學生敢于直面創業失敗。
(4)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因子。美國高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設計,為創業教育目標的實現和教育理念的落實奠定了基礎。主要課程可分為創業基礎知識類、創業意識培養類、創業能力提升類、創業實踐類等課程,主要由商業計劃書、創業營銷、技術競爭優勢、企業發展戰略等組成。許多大學在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設計上堅持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實習相結合、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加強學生創業教育的實效性,強化學生的實際創業知識。
(5)創業教育實踐因子。創業教育與創業實踐是分不開的。美國通過實踐基地的建設,例如,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創業實習基地、創業研究中心、創業實驗室等形式加強創業教育實踐,實現創業教育和創業實踐的良性互動和協調發展。麻省理工學院創業教育中心開設的創業課程中,學生可以獲得在高科技公司實踐體驗工作的機會。斯坦福大學同樣非常重視創業實踐教學和現場模擬教學。通過學校、企業相對接,為學生提供了便捷的研發平臺和實踐平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創業與技術中心建立了創業風險實驗室,設計并安排了創業實踐的相關課程,為創業項目預測未來風險,并提供一些創業資源,幫助學生從事初創的企業運營和新興產業的孵化活動[3]。
二、創業教育生態要素的關系
1.創業教育生態要素的互動關系
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生態性和互動性促使創業生態系統與外部環境以及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的壁壘被打破,呈現出一種開放性的姿態,實現了多渠道的互動與交流。
高校的創業教育并不是學生、教師、教學、科研等要素的簡單疊加,而是由各組成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相互補充的有機系統,該有機系統一方面因為內部元素之間的相互聯系不斷演化成長,另一方面因為創業環境與有機系統之間不斷進行物質(主要指資金)、信息、能量(主要指科學知識與技術)的交換,通過有機系統的自適應性而不斷成長[4]。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是一個開放的、多種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的整合系統。如下圖所示,系統內各要素如何進行優化組合,系統與外界如何進行有效聯動,都與構建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出發點、主要著力點和系統運行中的文化氛圍有著最緊密的聯系。
任何一個生態系統都不能脫離構成要素獨立存在,創業教育生態系統也不例外。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由多個要素組成,這些要素是有機的、相互關聯的。各個元素在系統結構中的位置、作用的發揮以及和其他要素之間建立的聯系決定了生態系統的性質與功能。研究創業教育生態系統要素之間的互動關系對發現生態系統的發展規律和構建合理的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運行機制
從高校的角度看,創業教育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現狀有明顯的不確定性。部分教授局限于已有的教育理念、方法,創業案例缺少更新。有的教材存在與社會發展嚴重脫離的現象,創業教育教材更新不及時,對大學生的現實指導意義缺乏時效性等,是目前高校創業教育存在的嚴重弊端。從政府角度看,相關部門沒有明確的優惠政策體系,導致一些看似科學合理的政策在實施過程中遇到困難,商業指導效果大打折扣,這些問題都凸顯了中國創業教育系統性的不足。
高等教育生態系統作為整個教育生態系統的一個子系統,發揮著培養具有專門知識和專業實踐人才的重要作用。高校創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教育系統內的各種要素與其生態環境相互作用形成了具有一定物質性、充滿能量流動、信息傳遞功能的統一體。簡單地說,高等教育系統與其生態環境共同構成高等教育生態系統。
美國創業教育的發展經歷了從課程教學到專業教學,再到學位教學的過程。美國創業教育體系主要包括普及創業知識、提升創業基本能力、提高創業者素質、培育企業家精神,這種創業教育體系,使更多的受教育者將創業作為一種職業選擇,一方面增加了社會就業率,另一方面也減輕了社會就業的壓力。創業教育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模式基于兩個基本的子系統:一是因為在教育子系統建立了完善的創業教師選拔培訓方案,開發了系統的課程體系,建立了完善的實踐平臺,為創業教育者提供交流和流動機會;二是因為創業子系統日趨完善的激勵和保障政策,龐大的社會資本支持,為各種創業組織和創業者搭建孵化平臺。這兩個子系統有機結合,既滿足當前高校創業教育的需求,同時又為創業人才提供發揮才能的平臺,創業成功的效應反過來又進一步促進創業教育的發展,進一步實現了創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5]。
我國創業教育要得到持續的發展,必須在全社會形成一種良好的創業文化氛圍。從政府的角度上講,為創業教育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刺激形成社會創業的良好氛圍。從高校的角度來講,將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形成系統的創業教育體系,著力構建師資隊伍建設。從社會的角度來講,形成對創業者有效的資金支持,打破社會傳統的就業觀念,形成與創業有關的社會意識形態及文化氛圍。要想創業教育真正長遠發展下去,必須團結一切力量,在整個社會孕育出濃郁的創業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李曉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態系統建設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2012.
[2][3]劉月秀.中美高校創業教育生態因子比較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7).
[4]薛永斌.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與提升策略研究——基于創業教育生態系統構建[J].學術論壇,2016(7):177-180.
[5]劉月秀.生態系統視域下美國高校創業教育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12(10):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