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彤彤
一、微信平臺開展大學生法治教育的必要性
(1)微信平臺使用的普及。在互聯網普及的時代背景下,微信作為新興的自媒體,已經成為高校信息發布、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工具,是新時期學生生活學習交流互動的重要載體。微信作為移動互聯網發展的產物,其功能早已不僅限于通訊交流,從學習、娛樂、購物、出行等方方面面影響著人們的生活[1]。
(2)大學生法治教育的缺失。目前,大學生法治教育存在不受重視、教學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等問題,再加上大學生心智仍完全不成熟,缺乏自控力,防范意識薄弱,導致大學生犯罪、受害案件頻發,如“藥家鑫案”“復旦投毒案”“校園網貸”及“電信詐騙”等,深刻觸及了法治教育的痛點,影射了法治教育工作的蒼白和無力,使大學生法治教育迫在眉睫。
二、微信平臺開展大學生法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1)法治教育內容推送量較少。目前微信平臺大學生法治教育正處于探索和嘗試期,大部分高校沒有專門的法治教育宣傳公眾號,更沒有專門的法治教育公眾號運營團隊。法治教育內容只是高校微信公眾號推送內容之一。除大學生法治教育內容之外,高校微信公眾號更注重學校黨團建設、專業建設、招生、文化等學校工作動態新聞宣傳,大學生法治教育內容推送比例很少。
(2)法治教育宣傳內容質量不高。在為數不多的法治教育宣傳內容中,各高校微信公眾號多以一些安全常識、法律小知識的形式推送,緊密結合學生實際生活,但內容多是轉載和引用,缺乏原創性。另外,法治教育內容還缺乏專業性和高度。
(3)關注度不高,教育效果不理想。高校微信平臺內容豐富多彩,但傳播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微信平臺關注人數較少,推廣力度不夠,關于大學生法治教育內容的閱讀和點贊數量更是少之又少,與大學生群體總量和微信平臺其他推送內容相比較,閱讀數量并不可觀。由此可見,雖然利用了新媒體微信平臺開展大學生法治教育,但沒有閱讀和點贊數量作為支撐的傳播效果并不理想,沒有達到應有的教育效果。
三、探索微信平臺開展大學生法治教育路徑
(1)組建專門的法治教育微信運營團隊。微信平臺法治教育宣傳離不開專業的微信平臺運營團隊。一是組建大學生法治宣傳志愿者協會或社團,具體負責法治教育微信公眾號的內容創作和維護工作。二是指定團隊指導教師,指導教師應由法律專業、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師或輔導員擔任,指導大學生法治宣傳志愿者協會或社團具體工作。三是積極聘用校外法律專業人才,與當地法治機關合作,邀請檢察官、法律顧問擔任法治教育微信運營團隊的客座教授,指導其法治教育內容創作工作。
(2)提升大學生法治教育內容品質。為增加關注度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必須創新大學生法治教育形式,提升法治教育內容品質。因此,豐富微信平臺法治教育內容,要做到“接地氣、通下情”,積極創作緊密結合大學生生活的案例解析。利用新媒體圖像、視頻以及音頻相結合的方式代替傳統的理論教學,使原本枯燥的理論教學更加形象[2]。此外,也要“懂時政、掌政策”,增加法律政策、時事熱點等內容,緊扣宣傳日、宣傳周、宣傳月等時間節點,深層次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工作。
(3)加強大學生法治教育微信公眾號的推廣工作。信息傳播不能沒有接收者和反饋,為不負普法宣傳的初心和實現理想教育效果的目標,必須加強大學生法治教育微信公眾號的推廣,使在校學生人人在關注和人人在學習。充分發揮輔導員和班主任班級管理的作用,積極倡導學生關注微信公眾號和帶領學生共同學習,鼓勵學生評論留言和投稿原創作品。
微信平臺作為高校大學生最常用的社交媒體,是加強大學生法治教育的重要輿論陣地。我們要積極克服困難,探索微信平臺開展大學生法治教育路徑,利用高校新媒體平臺傳播社會主義法治理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文 凡,劉宏達.自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法治教育的新境遇與對策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7).
[2]張馨文.基于微信平臺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衡陽:南華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