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昌
一、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外科護理課堂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1.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外科護理的理論知識極多,教學任務重,導致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對知識學習只停留在簡單記憶。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師講解后,學生要對知識進行自主研究學習,以自己的理解進行記憶,明確自身不足。這種模式使學生真正地參與到教學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切實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1]。
2.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可提高學生專業學習水平。一是這種教學模式將學生納入到教學活動中,提高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二是其可以培養學生專業知識學習水平。通過自主學習與研究,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3.降低了教師的教學壓力
第一,減輕教師教務壓力。傳統模式下教師對外科護理的所有知識進行詳細講解,以保證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外科護理的理論知識極多,教師講解的壓力極大。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利用部分課堂時間對重點進行講解,由學生自主學習細節知識,減輕了教師教務壓力。第二,減輕教師課堂教學效率低帶來的壓力。傳統模式下學生學習興趣低,課堂參與度低,教師無法了解學生對當堂知識的理解情況,導致課堂效率提高困難,教師教學壓力極大。利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師生互動與同學間的互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氛圍活躍,教師的教學壓力得到緩解。學生參與度高,既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率提升,也有利于緩解教師教學壓力。
二、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外科護理課堂教學中應用的方法
1.整合教學內容,科學設計教學環節
教師要對外科護理所有的教學知識進行整合,制訂整體的教學方案。這有利于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并保證教學的邏輯性。第一,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與課時安排,對每節課的任務量與教學內容進行劃分。第二,要對每節課的任務內容進行規劃整理,將任務量中的內容進行劃分。如劃分為必講內容、帶入內容與學生自主學習內容,然后對具體內容進行教學設計。
2.科學利用課堂時間,講解理論知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根據教學設計方案進行重點內容講解。同時,通過設問等方式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入思考與自主學習。通過自主學習,學生對知識進行消化吸收。
3.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加強學生對知識的自我理解
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對知識內容進行自主學習與消化理解,只有將知識消化理解,才可保證知識為自己所用。教師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變為自己的知識,提高教學水平。
4.組織學生討論,實現交互學習
教師要利用課堂的前半部分時間組織學生對上節課知識進行討論,交流分享對上節外科護理知識的學習與理解方法,同時就不理解的內容記性交流討論,最后由教師進行解答。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師要控制討論的時間與節奏,及時停止討論,并對學生提出的重點問題進行解答。然后,引入下節課的教學內容。
5.完善教學評價方式,促進教學進步
在對分課堂教學活動后,教師要對整個過程進行評價[2]。總結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取得的成就,研究教學中仍存在的不足,并及時對不足之處進行處理。通過不斷的調整,逐步完善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外科護理課堂教學水平。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就是將傳統的課堂講授模式與探討式教學模式有機結合,在講授知識的基礎上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自主理解。這種教學方式有效避免了傳統模式下學生以應付考試為學習目的,提升了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掌握與運用能力。教師應加大對這一教學模式的應用與創新,提高外科護理課堂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張小敏,郝麗亞.淺談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外科護理學實訓課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14).
[2]來和平.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外科護理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8(5):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