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彥峰 李強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作為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高校要大力營造和培育創客文化氛圍,積極研究和拓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路徑。
2015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文件。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里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從國家層面推動了我國“創客文化”的發展改革和創新創業,對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和優化就業結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高校作為青年一代的集結地,同時也是文化傳播和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主戰場,有責任和義務營造和培育創客文化氛圍,研究和拓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路徑。
一、高校創新創業現狀及分析
(一)大學生創業意識、氛圍缺乏,社會認知度不高
當今社會,大學生普遍存在創新意識不強的現象,學校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只求依葫蘆畫瓢,學習和就業缺乏個性。臨近畢業,隨波逐流進入就業市場、跟風求職的畢業生比比皆是。高校對創新創業的引導作用也相對滯后,基本處于傳統思維,專業培養的設計方案中傳授專業知識、培養各類考試應考能力和就業求職技巧仍占培養方案的主要內容,常規就業率是評估專業培養成效的主要考核數據。社會上亦存在創業開頭難、成功率低等困境,找工作求穩定、求保險、求舒適的家庭傳統觀念仍對大學生畢業就業產生主導作用。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缺乏啟動資金及社會參與度
社會層面,雖然制定了一些支持高校創業的政策,但鑒于創新創業的教育成本較高,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低,大學生亦缺乏愈挫愈勇的精神動力,政府無法給予高校大量有效的創新創業資金支持。高校層面,較多院校就算提供了場地和硬件鼓勵創客開創空間,但是多數也只能停留在空間大、創客少、有效創意更少的局面中,無法投入專業有效的技術支持和資金保證,嚴重制約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
(三)缺乏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及師資團隊
課本上談創新,黑板上寫方案,教室里搞創業的教育現狀仍然是各大高校創新創業課程的主要授課方式。課程設置也基本是在原有就業指導、職業規劃課程中增加一些創業理論知識的介紹,課后組織學生以完成作業的形式提交一些創業計劃書,老師講學生聽,紙上談兵,既無新近創業知識的引領,也無創新創業實踐經驗的指導。學生憑借一己興趣成立組建的學生社團,進入了創業設計大賽環節,雖有大膽的想象但沒有專業教師的指導,最終走不上正規有效的實踐道路,而只能永久停留在興趣愛好中。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路徑
(一)設立學生創客社團組織,以賽促學
高校可以將創客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范疇,設立學生創客社團組織,以賽促學,提升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和成效。將大學生創客社團組織列入教學活動和團學活動的日常管理,配備專門的教師對該社團進行管理和指導。活動形式可按照校園活動和校外競賽方式開展。校園活動通過舉辦大學生創新創意大賽、創業計劃設計大賽等形式收集學生的創新思路。校外活動可積極組織學生參與社會調研,集思廣益,產生初步創新方案后,由專業教師團隊指導改進,選拔校園動手能力強、思維活躍的學生組隊參加諸如挑戰杯大賽、數學建模賽事等,通過參賽幫助大學生提高創新創業的意識,通過參賽獎項凝練創新創業成效。
(二)加大政策、資金投入力度,構建眾創空間,培育創客文化
高校大學生的創意夢想成為現實之所以困難重重,較大的絆腳石就是產生創意后沒有在最快的時間內得到技術和資金的支持以及政策上的推動,創意隨即夭折。對于創客空間所需的場地、資金、軟件及硬件設備等必備條件,高校應給予重點支持。對創業成功率較高的方案,還應幫助創客團隊申請社會資金的助力,幫助大學生降低創業啟動資金借貸的門檻,開設創業孵化基金申請的綠色通道,以期最短時間內得到資金場地等方面的有力保證。
(三)開創創客教育系統化教學活動,完善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
首先,高校應根據市場需要調整大學生專業培養方案,將創新性、個性化、滿足社會需求的專業課程和實踐環節融入各專業培養方案中,尤其需要加大實踐教學環節所占學分比例。其次,將慕課、微課和翻轉課堂等新媒體、新技術、新方式融入教學實施過程中。最后,打破大學生原有的“敢想不敢做,想做做不好”的現狀,利用新課程和新授課方式,挖掘大學生潛在的創新能力,并將新創意新方案付諸實踐,使創新創業理念融入日常教學的所有環節,滲透每個師生的思維中。這就要求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進行改革,更加注重實踐動手,關注學生個性發展,逐步實現學生由“教中學”向“做中學”的觀念轉變,倡導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實踐觀。
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的建設是創客教育成效的決定因素,高校應增強創新創業師資力量,采用送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努力打造多元化的創新創業師資隊伍。首先,應將高校原有的就業指導及職業規劃教師派送至與本校開設專業相對應的社會機構及企業一線單位進行實踐學習,并鼓勵本校教師積極參與創新創業類的師資培訓學習,提高和豐富本校教師的理論和實踐水平。其次,利用社會力量特別是優秀校友資源,有效引進創業經驗豐富、教育背景良好、忠于教育公益事業的成功企業家和社會人士,使其成為學生創客團隊的兼職導師,定期舉辦專題講座,有針對性幫助大學生解決實施過程中的疑難雜癥,實現創新創業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
三、高校培育創客文化的重要意義
高校營造創業文化氛圍,不僅要培養大學的創業熱情,更重要的是培養一種高層次的精神追求和價值體現。大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活動,把“創客文化”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實現優秀創新文化進校園,有利于高校創新教育的開展、創業教育的深入和創業精神的培養。高校還應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辦學的長遠發展規劃中,只有校園時時處處以創新為思考方式,積極鼓勵大學生做好“雙創”,把熱衷實踐、參與創造的創客文化本質和精髓融入辦學的指導思想和教育發展理念中,才能真正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目標。
(1.贛南師范大學科技學院;2.贛南師范大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獨立學院‘創客文化培育路徑研究”(項目編號:MKS150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