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軍
摘 要:我國是農業大國,玉米是我國主要的農作物之一,玉米種植水平直接影響著我國農業的發展水平,想要提高我國農業發展水平就要對玉米種植技術進行研究,將先進的種植技術應用到種植中去,提高玉米品質與產量還要提高防治病蟲害的水平,從而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高產量;玉米種植;病蟲害;技術研究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1033085
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業產業結構也在不斷調整著,人們對于糧食品質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所以集中注意力于研究新種植技術,將現代化種植技術應用到實際種植過程中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就我國玉米種植的現狀展開分析,研究現代化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技術,促進我國玉米種植水平的提高。
1 高產玉米種植技術要點分析
1.1 選擇優質的玉米品種
玉米品種的選擇直接影響著玉米的生存率,所以一定要重視玉米品種的選擇,選種時要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土壤與氣候等條件來選取合適的種子。春玉米的生長周期比較長,所以在選擇春玉米品種時要選擇生存能力強的品種,這樣才能提高玉米植株的生存效率,促進玉米產量的提高,夏季多旱澇災害,所以在選擇夏季播種玉米的品種時要選擇抗旱抗澇能力強的種子,來提高玉米的抗災能力。還可以用輪作套作等方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還可以實現玉米的抗陰能力。選擇玉米品種時不僅要選擇品質好的還要選擇抗病能力強、生存能力強的種子來進行種植。營養價值高、存活率高的品種不僅可以讓玉米品種更加優,還可以實現豐收豐產。
1.2 對種子進行處理
為了進一步提高玉米品種的生長效率,要對選取好的種子進行處理,要將選取好的種子中發霉、破損、有病蟲、不完整的種子剔除出去,而且要對種子的質量進行檢測,發芽率與水分含量都要控制到合適的范圍內。挑選完成后還需要曬種子,曬種子時要選擇天氣良好的時候,曬種時要將種子鋪到陽光能直曬的地區,在曬種期間還要翻動種子,讓種子受熱均勻,有效地提高種子的存活率。曬種結束后還要將種子浸泡到水中,要控制好水溫,浸泡之后再將種子曬干,提高種子的抗病蟲能力。
1.3 整理好土地
在種植之前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要對土地進行整理,玉米對于土地整理的要求不是很高。種植地區的土地一定要平坦,土層要深厚,還要翻動土壤讓土壤更加疏松,利于種植與灌溉,還可以提高土壤的滲水性與透氣性。土地整理工作必須要在種植之前完成,土地中不可以出現大塊兒土,在第1年作物收割之后一定要將土地中遺留的作物碎茬進行處理,以后在冬季之前還要對土地進行深耕,改善土壤基本結構,提高土壤肥力,為作物提供更加優質的生存環境。
1.4 玉米的種植與管理
土壤濕度、溫度、氣候等因素影響著玉米的播種時間,春季氣溫回升快,土地溫度適宜,玉米就可以盡早種植,反之氣溫回升慢土壤溫度低就會推遲玉米的種植時間。玉米播種量、播種密度、種子存活率、土壤基本條件等都直接影響玉米的生長狀況,所以要控制好種植的密度,對于容易成熟的玉米可以提高種植密度,根據種植地區的氣候條件來選擇合適的種植時間。種植玉米之后也不可以放松警惕,要定期查看玉米苗,做好玉米苗的管理工作,觀察玉米的出苗情況,及時的補苗,及時給新苗補充水分,進一步提高玉米苗的存活率。
1.5 合理施肥
玉米種植過程中施肥是否科學也直接影響著玉米的品質與產量,合理的施肥可以給玉米提供充足的養分,促進玉米的生長,提高玉米的種植效率。在玉米生長的不同階段要根據玉米的需求來選擇合適的肥料,有機肥與無機肥的比例一定要協調。避免因過度使用無機肥而造成土壤污染水源污染等問題。在獲取經濟效益的同時要兼顧生態效益。
2 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
防治病蟲害要將物理防治技術與化學防治技術相結合,最大限度的發揮二者的作用,從而提高整體的防治水平。要做到預防為主治療為輔,選擇玉米品種時就要考慮到種子的抗病蟲能力,種植完成以后要加強觀測,保證發生病害時可以第一時間采取措施進行治療,在種植之前還要采取化學方法來提高種子抗病能力。鉀肥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高植株抵抗病蟲的能力,所以在種植完成以后要施用鉀肥,進一步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在病蟲害沒有大幅度擴展的情況下,要及時處理已經得病的植株,防止病害進一步傳播,盡量降低經濟損失。田地的通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降低病害的發生頻率,所以要控制好種植密度,保持田地的通風性。在多雨季節一定要做好排水措施,防止由于土地過于濕潤而引起病害。
玉米產量高、用途廣、利用效率高,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且玉米是我國非常重要的糧食作物,所以研究玉米生產技術與病蟲害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新技術的研發可以提高我國種植玉米的水平。玉米生產力的提高可以促進我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高整體糧食產量,增加農民收入,助推農業的現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姜慧琴.高產玉米種植技術及病蟲防治關鍵技術分析[J].農村科學實驗,2018(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