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摘 要: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新媒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了整個社會。其中呼聲最高的是"三網融合",它不僅將傳統的媒體格局打破,還將三網之間的優勢實現了完美互補,為觀眾提供更加多樣的收看方式的同時,也實現了傳統電視媒體表現形式的改變。隨著三網融合的不斷發展,大大影響了電視業的媒介形式以及觀眾的收視行為,電視節目的改革已經勢在必行。
關鍵詞:新媒體技術;電視節目;融合
引言
基于互聯網的發展,新媒體時代來臨,傳統電視節目面臨巨大的挑戰。根據傳統電視節目的特殊性,探索出一套符合實際情況的融合道路,確保傳統電視節目更好地發展。
1 新媒體時代下傳統電視節目發展面臨的挑戰
1.1 年輕受眾流失
現在的年輕人是在互聯網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更喜歡新媒體,也更加關注該方面的內容。圖1為中國互聯網網民規模統計圖,可以看出,網民的規模不斷擴大。年輕受眾對互聯網的應用不斷提升,但對傳統電視節目的收視時間逐漸縮減,他們更喜歡上網。也就是說,年輕的傳統電視節目受眾在不斷流失。
1.2 傳統的電視節目無法滿足個性化發展需求
傳統電視節目多是單向傳播,以聲音和畫面相互結合的方式進行播放,受眾只能在電視機前被動地接收節目,個性化需求無法得到滿足。而新媒體時代,電視節目的傳播方式更豐富,人們可以通過多個渠道收看電視節目。
1.3 信息時效性差
傳統電視節目需要經過后期的編排,環節繁多,信息的時效性大打折扣。在新媒體時代,人們可以借助新媒體手段搜索相關的線索,但是整體上依然較為滯后。觀眾在觀看某個電視節目的時候,要在特定的時間守在電視機前,在觀看的過程中,也無法返回重新觀看。但是,新媒體不受時間的限制,能隨時觀看想看的節目內容,時效性更強。
2 新媒體和傳統電視節目的融合策略
2.1 將視野擴寬到國際,提高跨文化傳播能力
從國際上看,在交流與合作中,其中的文化交流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自身具有獨特的魅力,也因此吸引了眾多西方中華文化愛好者,東方文化具有同源性,因此也深受許多亞洲國家的青睞。對于文化類電視節目所能引起國外受眾群體的共鳴之處在于其人文情懷,還有所傳播的語言、意境、音韻之美,因此,文化類節目要將視野向國際擴寬,從兩方面提高跨文化傳播能力。一要重視跨文化表現力,在文化類節目中,要盡量展示外籍嘉賓的身份、外國的文化作品、在國外進行拍攝時的場地等,將這些國際元素充分體現。二要充分利用國外新媒體平臺,通過新媒體渠道傳播我國文化類節目,展現我國文化的軟實力。如通過Instagram社交應用和Facebook自媒體賬號實現文化類節目的品牌輕傳播,擴大我國傳統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樹立我國文化自信力。新媒體的傳播特點是自由開放、去權威化、去中心化,而文化類節目需要吸取青年亞文化的核心精髓,以此獲得創作源泉,因此,在文化類節目制作和傳播中,要充分挖掘青年亞文化特質,并在傳播中主動迎合青年人的心理,引導青年人受眾群體的積極參與和推動,樹立并維護文化類節目良好品牌形象。
2.2 充分發揮制作優勢,提升制作水平
在新媒體環境下,由于媒體融合和競爭的并存,電視節目要想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廣大電視工作者就必須充分認識到電視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所在,充分發揮電視的優勢。在數量方面,電視與新媒體很難分出勝負,但是在質量方面,電視所擁有的潛力是非常大的。除了充分發揮制作優勢之外,電視節目內容要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現實意義,將自身的專業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這就要求廣大的電視工作者運用電視自身優勢,促成一條既有商業價值,又能保證收視率的相關產業鏈的形成。
2.3 創造營銷模式新格局
借助新媒體做好電視節目的營銷工作,還要注重創造電視節目營銷工作的新格局,彈幕、網絡直播以及網絡節目等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不僅可以更好地滿足觀眾觀看節目的互動需求,同時還為電視節目營銷的創新格局發展提供了便利。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可以設置創新型的節目,時期更好地適應受眾社交變化與移動化信息傳播需求。第一,強化對新媒體傳播力量的高效利用。要綜合利用各種新媒體平臺,包括各種網絡平臺以及微信的移動設備平臺,對電視節目進行營銷傳播,提高營銷受眾面和實效性。在當今時代發展背景下,移動通訊技術和設備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逐漸推展,利用各種移動通訊營銷方式,可以隨時隨地對受眾進行營銷推廣,推展電視節目營銷工作的時間和空間。第二,要選擇合適的節目營銷話題。成功的節目營銷話題可以抓住受眾的眼球,對受眾產生一定的吸引力。如《奔跑吧兄弟》的營銷理念之一就是節目質量的提升,通過與觀眾的積極微博互動,聽取網友的意見,吸納網友的智慧,不斷提升節目的質量。同時還將一些熱心網友為官方微博活動創作的圖片呈現在了節目之中,通過強大的營銷攻勢,其收視率不斷攀升。而且通過這種營銷推廣方式,可以是觀眾的營銷反饋體現在節目之中,從而激起觀眾的營銷參與熱情,擴大節目的營銷推廣面。
2.4 增強人員信息服務意識
要想傳統電視節目得到進一步發展,就需要增強相關人員的信息服務意識。第一,增強用戶中心意識。在新媒體時代下,為用戶提供優質化服務,也能打開新局面。分析當前的發展情況,掌握用戶的接收習慣,能確保服務工作的快捷化和方便化。第二,信息技術的升級與革新。隨著新媒體時代的發展,新技術的應用更為普遍,實現了整體的升級與發展。第三,構建數據分析體系和構建傳播效果評估工作。在具體的條件下,傳統電視節目的影響力較大,對其進行有效評估,可以通過具體的研究方法分析其各個指標,尤其是收視率、滿意度等指標。傳統電視節目要與新媒體結合,通過不同終端分析受眾的滿意度,結合受眾的實際反饋信息,研究觀眾的心理。在這種情況下,不僅能保證傳統電視節目編排質量的提升,也能確保傳統電視節目編排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結束語
隨著我國互聯網時代的進一步發展,信息碎片化將會表現得更加突出。而報紙等傳統媒體要想在這種環境下實現較好的發展,就必須明確自身在碎片化信息時代背景下的劣勢與不足,并在下一步的發展中進行彌補和改善。這也需要報紙媒體編輯團隊通過多個途徑對網絡信息進行整合與分析,并且根據當今社會民眾的碎片化閱讀習慣來排版與規劃信息內容文本。在信息發布之前,報紙媒體還應該對這些信息進行充分的監督與控制,明確自身作為信息把關人的義務與責任,給社會民眾提供準確、全面的新聞信息內容。這樣,報紙媒體就能夠在信息碎片化時代得到更好的發展,實現自身發展的轉型。
參考文獻:
[1]馮莉.新媒體語境下廣播電視媒介生態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3):178-183.
[2]周笑.新媒體電視的內容形態與傳播特性[J].電視研究,2009(8):15-17.
[3]李學云.信息碎片化時代報紙編輯素養的提升[J].記者搖籃,2018(03):68-69.
[4]陳治國.信息碎片化時代傳媒設計的吸引度要求[J].大眾文藝,2014(17):168-169.
[5]宋玉芹.信息碎片化時代的紙媒應對策略[J].視聽縱橫,2012(04):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