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摘 要:市場經濟為計算機專業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天地,然而技校計算機專業學生不得不面對就業的競爭環境,在就業過程中出現操作能力太差,經驗不足,達不到就業公司要求的現象。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使技校生學好計算機專業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技校生計算機專業操作技能和實際動手能力,適應市場需求,為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操作能力;學習環境;學習互動
一、創設學習環境培養學生操作能力
教育部為推動高等學校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加快實驗教學改革和實驗室建設,促進優質資源整合和共享 ,提升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提出了建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舉措。
目前在校生學習的計算機相關知識有編程的、有圖形圖像處理的、有多媒體制作類的、多媒體基礎知識。有網絡基礎知識、網頁制作,有課件制作的幾何畫板、Flash等。有硬件組裝與維修等。從課程的安排看學生要學的很多,也會學不少知識。但由于大多學校沒有足夠的教學條件以及硬件配套設施,造成了很多學生不能能把計算機的相關知識學習透徹以及實踐動手操作出現障礙。在將來步入就業的過程中出現專業知識豐富卻實際操作過程容易出現混亂的現象,對學生對社會發展來說都是一種隱患。
計算機主要是實踐,上機課時應占總課時的70%以上,這樣學生才有足夠的時間去實踐所學的理論知識,并探索課本中沒有的知識,擴大知識面,更好地培養學生應用計算機的能力。因此在計算機教學工作中,各校應為學校積極創造有利學習條件和良好的學習氛圍,充分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大膽的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與實際操作演練,要絕大多數時間讓學生到“機房”去上課,而不是在教室里面上理論課,并保證是每人一臺機。教師對知識進行講解、演示后,讓學生動手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把握專業識與熟練操作方法以鍛煉學生的上機操作能力和軟件使用能力。
二、多元化教學培養學生操作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應營造學習氣氛,創造學習激情,因材施教,而且還應用多元化教學方式,來調動學生對計算機專業知識學習積極性,及對操作演練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以最佳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學生是求學的主體,他們有思想、有個人的意志和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如果完全信賴教師的課本講授,而不積極主動參加動手實踐,那么所學的也只是“紙上談兵”,經不起市場對人才要求的挑戰。因此教師在學生的學習和動手實踐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開展一些課題和教學游戲讓學生去動手實踐,并在實施中給予學生一定的肯定與鼓勵,錯的地方及時更正,好的地方及時給予贊許,讓學生們都能在學習和動手實踐中感受成功的喜悅及對自我能力的肯定,以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三、把握活動尺度與學生學習互動
現在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在更高層次上,更高領域出發,市場的需求和社會的進步,那種只有通過教師“教”才能“學”,并在短短數年的時間內把全部專業知識灌輸完畢的教育觀念,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了。因此教師也應適應市場變化,轉化思想,教師的工作是“導”,而不是“限”, “教”雖然起著重要作用,但終究是外在的東西,只有“學”才是內在的,學校和教師的重要作用在于最大限度地激勵和促進這種內因的發展。
學校和教師的作用就在于對學生積極引導,寬嚴適當,即給學生以充分的選擇余地,調動和發揮學生主動性,積極參與課堂,開動腦筋,動手實踐,拓寬思維,嚴格要求學生,建立優勝劣汰的機制,給學生以充分的選擇自由和鍛煉機會,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信任學生,做到不歧視、不諷刺、不挖苦學生,同時對學生嚴格要求,我認為是需要的,因此要實行“有教無類”的教育,才能挖掘學生的自身潛力,把學生培養成合格的社會有用的人才 教師與學生既是師生關系,也是朋友關系,做好言傳身教的同時,也要放下嚴肅的一面,將自己定位于與學生平等的互動學習者,和學生間建立一座和諧、平等、互助的橋梁,課堂上一起探討,一起學習,真正做到知識共享,彼此之間互相幫助、以誠相待。老師在課題上講解自己的心得與經驗,學生也可以對教師闡述自己的認識,當意見分歧時,老師與學生共同研究,尊重學生的觀點,接受學生不同見解,并加以分析以及共同動手去實踐。學習中讓學生感受到了教師細心與溫暖,對學生人格的尊重,也營造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關系,增進師生間的感情,避免學生產生對立情緒,不愿學、不愿動手。重視學生個性、特長的和諧發展與潛能的開發。
四、培養操作能力貫穿教學始終
計算機是一個高科技、智能化的工具,其硬件和軟件的更新是飛快的,因此計算機學科與其他學科不一樣,它沒有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因此計算機是一門要動手實踐的學科,不動手學是學不會的,經常不動手操作,學了也沒用。因此要把對學生自學動手能力的培養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去通過計算機教學,學生不僅要掌握所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使用計算機的能力,無論是計算機基礎應用課程還是程序設計這樣的專業課程等等,上機操作都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不經過大量的上機操作,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計算機知識。
教學中應注意精講多練,創設操作學習情境,讓學生多動手多操作演練,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直接向學生展示操作效果,學生即可模仿教師進行操作,使學生很快掌握計算機的操作步驟,直接學到教師的操作技巧,提高學生獨立操作的能力。只有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才能完全理解每一個界面、每一個命令所包含的意義,才能夠真正學到并熟練相關知識。
計算機學習并不是讓學生完成了技術考核,拿到了畢業證書, 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能不能讓學生在將來的崗位上一展所長、有所成就,對學生對社會達到雙贏。才算完成了教學者的教學任務,因此教學者應努力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手實際操作的欲望,努力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在教學中應既重視傳授書本上的專業理論知識,也要多給學生自由操作的時間,讓學生多動手實踐也要在教學中與學生形成互動,將計算機知識用生動、活潑互動、友好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扎實地去學有所學、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3年第28期
[2]《學術期刊》2009年18期
[3]《科技信息》2009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