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云南省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少數民族多彩絢麗的民族文化是中華文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本文以云南省少數民族中有關青蛙的神話傳說故事為中心,對青蛙的崇拜現象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云南省;少數民族;神話故事;蛙崇拜
自遠古時代開始,人類除了對各種自然現象的崇拜以外,對動物的崇拜也是一種普遍的現象。人類對動物崇拜的原因很多,古人在兇猛、強壯、有某些特殊能力的動物面前常感到不及和無力感,對動物有敬畏感,從而產生動物崇拜。如:虎、豹、熊、獅、象、飛鳥(鷹)、蛇、蝎子、蜈蚣等,都受到世界各民族的崇拜。
但是,在眾多的動物崇拜中,有一種動物卻顯得非常特別。它沒有兇猛的體格,沒有鋒利的爪牙,顯得非常脆弱。但是在中國古代,卻對它非常崇拜并且流傳著很多有關它的神話。它就是青蛙。為何古人如此崇拜青蛙,本人將以云南少數民族有關青蛙的神話傳說為例,對青蛙崇拜的現象及原因進行探討。
一. 蛙崇拜的歷史成因
查閱中國各民族神話故事的相關書籍,不難發現以青蛙為題材的神話和蛙崇拜集中在南方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如廣西、云南等地最多。這些蛙神話和蛙崇拜較為集中的地區正是我國青蛙的主要分布和生活的區域。
在古代,由于人類對自然的認知和改造能力還極其有限,所以古人對水災和旱災極為恐懼。在這些災害中,許多兇猛的動物都死了,而蛙能夠適應各種惡劣的環境,活得好好的,這讓古人十分羨慕。另外,青蛙不但生命力強,繁殖能力也很旺盛,在古代生育存活率很低的時代,這是古人們所渴求的。更讓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蛙鳴會下雨,這在古代農業生產靠天吃飯的年代,能夠鳴請天神下雨,定是神靈賦予、人必崇拜之物。
因此,在古代青蛙成了先民們崇拜的對象,進而被形象化和神化。
二.云南少數民族有關蛙的神話傳說
在云南各少數民族當中,流傳著許多關于蛙與本民族息息相關的神話傳說,如與蛙有關的萬物起源的創世神話、蛙為祖先恩人、蛙與人類成親的諸多內容。
(一) 與蛙有關的創世神話
在云南一些少數民族神話傳說中蛙與開天辟地、世界形成有密切的聯系,蛙甚至成為萬物創造者的英雄。例如云南墨江縣居住的哈尼族有《青蛙造天造地》的傳說,其內容為遠古時代,沒有天地和人,只有漫無邊際的大海。海里的生物也被動物吃光了,于是海龍王益卯舍卯派青蛙大臣去造天造地。后來青蛙懷孕了,懷了九百九十九天,生下了一對雙胞胎。男的叫納得,女的叫阿依。青蛙生下 這兄妹倆就癱瘓了,由兄妹倆來繼承造天造地的事業。他們把青蛙吐的沫子摻在石土里,捏成團團,像個大氣球一樣,從海底浮出水面,占去了大海的一小半,變成了陸地。兄妹倆把青蛙的手鋸斷作為擎天柱,把青蛙屙出的屎鋪開就變成了藍天。兄妹倆把青蛙的黑眼珠鑲嵌在天空做太陽,白眼珠做月亮和星星。把青蛙的血肉拋向天空,霎時烏云翻滾、天昏地暗,大海里的海樹,海花被刮到大地上來。狂風過后,地上草木鮮花遍地。海龍王又派出海里的海獅、海豹、海虎、海雄、海馬、海牛、海狗等各種動物到陸地上繁衍生息。從此,地上就有了各種動物。佤族也有癩蛤蟆在創世時讓大地形狀按照自己的脊背變平整的創世神話。[1]
創世神話企圖回答世界的產生、人類的起源等多個問題,是神話中最普遍的主題。從上述神話中可以看出,這些民族的祖先在探索和改造自然時,將青蛙想象成萬物的始創者,認為是他們創造了天地宇宙,因此用敬畏的心態對待青蛙。
(二) 與蛙有關的始祖誕生神話
在云南的一些少數民族當中流傳著青蛙與其始祖誕生有密切關系的神話傳說。有始祖由青蛙所生(變)之說;有始祖由青蛙與某男子(或女子)所結合而生的人蛙婚戀故事。在西雙版納的布朗族廣泛流傳著一個優美的《巖洛卜我》神話,就認為他們的祖先是一種半人半蛙的動物。神話說:“他們的祖先(又稱人王)名叫‘巖洛卜我,原是一只蛙(云南少數民族又叫癩蛤蟆),天神‘叭亞天曾與它作對,使大地干旱了七年。‘巖洛卜我上天討伐‘叭亞天,但打了敗仗。回來后,又派白螞蟻去,蛀空了‘叭亞天的武器。‘巖洛卜我第二次上天作戰,才取得了勝利。他把天上的禽獸抱回來,分給了人類。男人得到大野獸,可不善管理,全都跑了,所以現在只有拿著弩弓去山林中捕捉;女人分到小家禽,由于精心照料,大多數都留存下來了。‘巖洛卜我上天時,把癩蛤蟆的皮脫在家里,被他的妻子燒掉了,因此,永遠成了人。布朗人的祖先就是由他倆繁衍下來的。”
另外,在云南少數民族神話故事里還廣泛流傳著蛙人成親的故事。此類故事通常寫一對夫婦老年得子,不料是一青蛙。青蛙孩子長大成人后到富人家求婚,遭到拒絕。他施展魔力,大笑聲將房屋震得要倒,大哭聲立刻洪水滔滔,跳幾下大地不斷抖動,富人家終于無奈同意,討得一個美麗漂亮的媳婦。青蛙小伙子在當地的賽馬大會中大顯身手。此時,他的妻子發現了他的秘密。為了不再讓丈夫變為青蛙,便偷偷地將其蛙皮燒掉,最后他們夫妻過上了幸福生活。此類故事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哈尼族的《青蛙娶媳婦》,納西族的《青蛙伙子》,怒族的《綠青蛙娶公主》,白族的《青蛙討媳婦》,傈僳族的《青蛙和達瑪姑娘》,獨龍族的《姑娘和青蛙》,阿昌族的《青蛙兒子》,德昂族的《青蛙和繡花姑娘》,彝族的《青蛙伙子和三姑娘》,普米族的《青蛙娶媳婦》,苗族的《癩蛤蟆兒子》等。從這些占很大比列的人蛙結婚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各民族之間有相似的文化,他們都對青蛙賦予了美好品質,我們可以理解為一種神話后的“完人”形象。
(三) 與蛙有關的智慧、勇力的傳說
在一些少數民族的神話傳說中,把蛙描寫成本民族祖先的恩人,或是給人們傳遞信息免于災難,或是幫助人們獲得了十分珍貴的東西,造福于人類。如普米族的《青蛙指引人喝到智慧水》講述的是相傳遠古時候,人很笨,不會說話和思考,渾身長者毛。魚蟲鳥獸都可以欺負人,特別是烏鴉,一見到人就用爪子抓人身上的毛。有一天,人走在路上看到一只青蛙奄奄一息,便好心地把他放到水溝里。青蛙對人充滿了感激,便要報答。它指引人到對面山上的松樹下把一碗清澈的水喝了,于是人就變聰明會說話了。普米人牢記青蛙的恩情,時代不準捕捉青蛙。
另外,如納西族特有的“精威五行”神話,即人類曾派遣白蝙蝠作為使者,到天上向神靈求取占卜的經書,后來經書被一只金黃大蛙所食,蝙蝠就請來了善射之人,從東方射出一只神箭,射死了大蛙。青蛙死的時候蛙頭向南,蛙尾向北,身體的各部分就形成了木、火、鐵、水、土五行。于是納西族先民認識了陰陽五行,將青蛙視為智慧之神,世代不準傷害蛙類,也不準吃蛙肉。
三. 蛙崇拜的文化內涵研究
(一) 蛙崇拜與祈雨和農業生產有關
在傳統的農業生產特別是稻作生產中,水是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古代社會中,農業生產所需要的水的多寡,基本上是受制于自然降雨。也就是說,每年雨水的多寡,直接影響到農作物的收成。
而崇拜青蛙,原因之一在于青蛙與雨水有密切的關系。按照青蛙的習性,它總是在結束冬眠、春天來臨時發出嘹亮的叫聲,此時人們就知道播種、插秧的季節到來了,而此時春雨也隨之到來。因此,在古代先民的感覺中,嘹亮的蛙聲總是和細細的春雨聲交織在一起。另外,在風雨來臨之前,田邊的青蛙總會呱呱地鳴叫。先民們注意到了蛙鳴與雨水的密切關系,但由于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低下,先民對青蛙的生理習性及其與雨水的關系無法認識,便誤認為青蛙有某種神秘的力量,能夠呼風喚雨,支配雨水降臨。所以很自然地把青蛙的反應神化,對它產生了崇拜,以為只要向它祈禱并敬奉,就會感動雨神降雨,于是產生了以蛙為對象的稻作崇拜和祈雨活動。
(二) 蛙崇拜與繁衍生殖崇拜有關
在遠古時代,除了日常生產和生活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繁衍后代。在古代社會存在很強的生殖崇拜意識。
首先,在遠古時代,自然災害頻繁,生存環境惡劣,許多猛獸都在這些災害中死去,但由于蛙類是兩棲類動物,具有極強的生存能力,能夠適應各種極端的環境。這是為古人所渴求的。其次,青蛙的繁殖能力很強,產卵數量也令人驚訝。一只雌蛙每年產卵達數千顆,如此強大的生殖和產子能力是人類望塵莫及的。另外,從外形上看,蛙的肚腹部和孕婦的腹部形狀相似,渾圓而膨大,蛙口與女性的陰戶亦相似,于是古代先民以蛙象征女性生殖器,實行生殖崇拜,以蛙為題材的神話故事被大量創作。另外,“蛙”諧音“娃”,從中國古時候開始就有女媧是青蛙變成的傳說,先民們用諧音以祈求多子多孫,不斷繁衍生息。因此,繁衍能力極強的青蛙成了人們崇拜的動物。
(三) 蛙崇拜與圖騰崇拜有關
圖騰崇拜是將某種動物或植物等特定物體視作與本氏族有親屬或其他特殊關系的崇拜行為。[2]圖騰崇拜的特點就是原始人相信每個氏族都與某種動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有親屬或其他特殊關系,一般以動物居多。如:蛙是普米族的圖騰之一,他們稱蛙為“波底阿扣”,意為“青蛙舅舅”。傳說是青蛙賜給他們智慧,把普米人從動物中解脫出來,至今仍有青蛙崇拜的遺俗。如他們嚴禁捕捉蛙類,遇青蛙進房,則認為是舅祖登門,吉祥如意,即焚香和灑滴牛奶祭祀。如在田野中見到青蛙,須說“波底阿扣,請居上方”,以表尊重。
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女媧似為從蛙圖騰神演變而來的。《說文》:“蛙,古之神圣女,化萬物者也。”我國著名民族學家楊望先生非常贊同張自修先生提出的“媧=蛙=娃”的公式,認為“媧”與“蛙”圖騰有關。[3]何星亮先生也認為,“媧即蛙當無疑義,而女與雌義同,所謂女媧,其實就是‘雌蛙。大概雌蛙原是某氏族部落的圖騰,后來圖騰演化為神,雌蛙也演變成女媧”。因此,蛙崇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民族的圖騰崇拜習俗。
(四) 蛙崇拜與智慧崇拜有關
在前述的神話故事中,青蛙也被視為智慧的象征,被賦予了非凡的智慧,在很多故事里都成為人們崇敬對象,甚至還被視為神靈,能保護人們的生命安全,還能消災驅疫。探其原因,人們在稻作生產過程中視青蛙為吉祥的化身并加以崇拜,并把這種崇拜不斷擴展到各個方面,使青蛙成為“完人”的化身。
通過研究發現,神話故事的發展以及人類對動物的崇拜大多與先人的日常生產、生活有密切的關系。青蛙作為雨水、豐收、多產、智慧等多種象征,由先人創造了眾多的蛙神話故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受到人們的崇拜。至今在一些少數民族心中仍被視為吉祥和崇拜的對象,這些信仰體現著獨特的民族文化內涵。
【注釋】
[1] 鄂崇榮. 試論中國少數民族中的蛙崇拜[J]. 青海社會科學.2004,(5).
[2] 《圖騰崇拜》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B%BE%E8%85%BE%E5%B4%87%E6%8B%
9C/85455?fr=aladdin
[3] 普學旺. 中國黑白崇拜文化 生殖崇拜文化的深層結構探索[M].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1.
【參考文獻】
[1] 普學旺. 云南民族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總目提要 神話傳說卷 (上、下卷)[M]. 云南教育出版社. 2008.
[2] 盤媛 黃佳雪. 淺議蛙崇拜及其文化內涵--從壯族蛙崇拜出發[J]. 大學教育. 2016,(11).
[3] 李子賢編.云南少數民族神話選[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
[4] 姚寶瑄主編.中國各民族神話 哈尼族 傣族[M].書海出版社.2014.
[5] 張曉瓊.變遷與發展 云南布朗山布朗族社會研究[M].民族出版社.2005.
[6] 左玉堂編.云南民族民間文學史[M].云南民族出版社.2013.
[7] 羅楊.中國民間故事叢書 云南麗江 寧蒗卷[M].知識產權出版社.2016.
[8] 潘曦著.納西族鄉土建筑建造范式[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
姓名 高明 男1980年6 月 、民族 漢 、籍貫云南玉溪講師 、 碩士研究生 、工作單位和郵編 云南大學滇池學院650228、研究方向日本社會,日本教育,少數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