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瀟

摘 要:當前輸變電工程項目管理理論主要源于建筑施工管理經驗的提煉,較缺乏電力專業項目全流程的指導意義,要改變現狀,就要以項目管理技術為核心進行創新,可從三種方式入手:1、采用"層級工程管理鏈流"的管理理念整合生產流程;2、建立基礎性工程管理樣本數據庫,形成信息流管理;3、采用項目管理技術實施管理整合各種資源,調配生產要素,形成生產力。
關鍵詞:項目管理技術、輸變電工程、層級工程管理鏈流、數據管理系統
項目管理技術的運用已經有不短的歷史,但由于電力系統本身的技術特點,輸變電工程項目管理的技術研究相對其他行業工程還比較滯后,又進一步妨礙了輸變電工程項目管理水平提高。要重新對現有輸變電項目管理技術的進行更有深度和廣度的理論改造,首先采用“層級工程管理鏈流”的管理理念整合生產流程;其次,進行有針對性的建立基礎性工程管理樣本數據庫,采集工程流程動態參數,形成工程信息監控點,以“信息流”方式打破“信息孤島”,全程監控項目管理;再有就是采用項目管理技術實施管理整合各種資源,調配各種生產要素,使之形成強大的生產力。以上的三項內容就是創立新型輸變電工程項目管理技術的核心基礎。
一、運用層級工程管理鏈流整合生產流程
我們原有的輸變電工程項目管理模式一般為單鏈式:
投標簽約——施工準備——施工——驗收交工結算——質保期用后服務
這種模式簡單直接,執行方便。但它僅是工程執行模式,不能全面反映工程的流程要素,處理工程流程問題責權不清,效率低下;當出現超越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設計圖的問題和不可預見的干擾因素(如線路青賠和設備錯誤故障不清)時,缺乏即時應對策略,往往延誤工期。
層級工程管理鏈流是一種復合型的項目工程管理結構,它將工程項目管理的流程要素進行分解,按職能領域組合成不同層級的工程鏈管理模式。它以執行模式為基礎,兼考慮人力資源、作業、成本等要素和問題預見處理、數據采集。
層級工程管理鏈流反映工程管理的主要要素和相互聯系,可以讓項目相關人員很快進入實施狀態,使項目實施有可遵循的統一規范并利于有針對性的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這是一種創新的管理模式,首先它對工程項目管理的責權利較傳統模式更深一步,如它提出了乙方項目監督者這一概念,應該認識到工程項目管理歸根結底還是企業行為,項目效益直接影響到施工企業本身,而項目經理因承包就享有很大的利益分配權利,為防止個人利益傾向導致不當行為,必須從企業角度予以一定的約束,因此乙方項目監督者角色將代表企業(國家集體利益或資本方)進行合法約束;其次,它是一種開放式結構,以上層級次序可以根據需要調整次序,還可以根據工程性質需要加入新的工程要素層級;再次,它提出了結合點管理概念,這主要是針對當工程量因不可預測干擾因素出現而增加時及發生突發工程風險時,為避免成本增加導致項目效益受損而采取的公關策略和技術行為,這在當前市場競爭條件下為保證工程項目效益是非常重要的。
二、通過采集數據,建立基礎性工程管理樣本數據庫
每個工程項目本身就是一個大的數據信息集,但現在的輸變電工程項目管理數據普遍是靜態的竣工驗收數據,沒有項目管理過程的完整數據檔案記錄信息,使后續項目管理無從借鑒與參考,極大妨礙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形不成有效決策支持。在新的輸變電工程項目管理技術中,我們強調信息的數據屬性,主要是強化管理的定量描述,和分析基礎的可操作性,避免工作流程描述的模糊和不確定性,稱數據采集較信息采集為妥,但不排除定性描述。本人認為要在實際工作中操作必須通過以下步驟:
1、明確數據分類
將數據按工程的流程劃分屬性歸類,分建設程序數據、組織計劃數據、工程作業數據、標準控制數據。
建設程序數據包括有投資概算造價,簽約工程造價,定額直接造價,設備材料支出明細、施工階段支付帳單、機械設備臺班費、運雜費、工程量變動、結算造價等。
組織計劃數據包括:項目與施工總進度計劃、分部工程與分項工程以及單體進度計劃、人力資源組織配備、實際進度統計(日志)、計劃與實際進度比較等。
工程作業數據包括:工序安排、工序造價、工序時間、工序人數、工序附材耗費量、工序機械器具耗費量、工序銜接時間、工序實際成本、造價與成本差異等。
標準控制數據包括:竣工驗收規范為標準的驗收記錄、測試數據、隱蔽驗收記錄、質量問題數據、解決問題成本數據、工程成本計劃與分部分項工程計劃成本數據、結合點成本數據、實際發生成本(按類)數據及對比數據等。
2、制定完善的數據采集制度
a.由于數據采集將直接快速暴露項目管理中的現場問題,所以當事人可能不配合數據采集,這必須從制度上予以禁止。
b.確定數據采集負責人的崗位職責、技能要求、工作規范、考核標準。
c.建立輸變電工程項目采集數據中心,直接對乙方項目監督人負責。由其歸集數據生成統計分析報告,并建庫歸檔。
d.形成信息數據流,將數據處理成有效信息后,促使項目數據在項目組織內部和與外部環境之間不斷的流動,形成信息共享和監控,促進決策與實施效率;通過設組織機構,規定數據信息傳遞的級別、流程、時限和責任,建立一套合理的信息傳遞制度。
3、建立科學的數據管理系統(DMS)
數據管理系統是以數據庫為基礎,綜合人員、程序和系統(計算機化與手工的),服務于計劃安排、預算、組織、指導和控制工程項目的成本、時間和性能。它主要通過以下程序:首先進行系統的總體規劃,即確定系統的總目標和功能框架;其次進行數據庫設計,建立樣本底層數據結構,進行現場作業樣本數據、項目流程數據收集,并建立數據邏輯聯系結構;再次進行系統設計;最后在系統處理的報表上,進行數據分析。
三、運用項目管理技術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在以上二項的基礎上,還需解決項目管理技術的運用形態問題,即在施工中如何使用現代項目管理技術的工具,這是我們目前輸變電工程業界項目經理最欠缺的素質。
項目管理技術工具作用主要體現在:首先,它是通過分解、組合系統的技術來分析工程項目,有針對性的實現專業化分工、協作、施工,從整體上把握全局,實現資源的科學配置,完成項目目標;其次,在大系統的框架下,把各分、子系統間的關系協調放在重要位置,用有效的技術協調機制優化各個工程項目的內外部環境;再次,要建立量化分析模型,避免主觀決策所帶來的片面性、隨意性,運用數學工具對管理理論進行表述和分析,并能使運用者能用之于表示工程項目各分部之間在時空上的關系,進而優化時序,用量化模型給出工序排列和工藝參數;最后,它運用系統論的預測功能,用之以預測各種內外環境的變化和因之相應措施,爭取在變化面前占據主動地位。具體方法是:在基礎樣本數據庫的要在不斷豐富數據量的情況下,對之提煉出各種功能的數學模型為基礎的項目管理技術,目前通用類型如下:
1、項目工程作業管理技術:AOA網絡時間管理技術、CPM關鍵路線法、GERT圖形評審技術、PERT計劃評審技術。
2、項目工程成本管理技術:資源規劃矩陣數據表及GERT圖組合、經驗因素估算模型、費用基線模型、CS掙得值法。
3、項目結合點管理技術:AHP風險因子矩陣法、FTA故障樹分析法、蒙托卡羅模擬法。
通過把以上技術結合具體輸變電工程實際經驗就形成了我們項目管理技術的實質性載體。
四、總結
項目管理技術是一門數學和系統論、管理學綜合的理論,它也隨著工程項目管理的發展而發展。對輸變電工程項目管理而言,更需要有針對性的側重發展,首先,發展監控理論,隨時對施工中的偏差、失誤、意外進行量化和微觀分析,反饋至中心控制系統,進行防范和控制。其次,要發展微觀管理方法論,任何科學理論,光講宏觀大道理,缺乏切實可行的針對性研究,終將失去生命力,所以我們要注意發展那些實踐中已經證明可行的管理、方法操作經驗,將其提升、提煉成理論和方法;尤其是對在一個子系統內的生產理論控制、質量控制、協作關系、進度與成本控制和工藝協作等進行跟蹤調查和量化分析,及時發展成新的方法論,才能不斷豐富和發展輸變電工程項目管理技術的內容。
參 考 文 獻:
[1]哈羅德·科茲納著 項目管理——計劃、進度和控制的系統方法,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2
[2]電氣裝置安裝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合編 ,中國計劃出版社,2014
[3]解可新 . 最優化方法 . 天津大學出版社,2009
[4]胡運權.運籌學 . 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