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會計一詞由來已久,但目前學術界仍未形成一個統一的概念,由于管理會計是一個由管理會計工具、組織結構和企業成員的行為認知共同構成的三維系統,因此管理會計變革并不僅僅是技術方法和組織結構的變化調整,更重要的是企業成員的行為和認知是否發生了與預期目標一致的變化1。隨著大數據時代的迅速到來和發展,企業管理會計也應適應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對相關的管理會計工具、組織結構等進行相應的變革。本文援引管理會計變革定義為,企業為了適應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對管理會計工具以及有關的組織結構等進行調整,以實現這種調整被企業成員接受從而更好地實現組織目標的過程。
20世紀80年代以來,作業成本法、EVA、平衡計分卡等“價值創造型”管理會計工具逐漸被人們學習、使用。但大量經驗研究的證據卻表明,管理會計變革的效果不如預期。那么問題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究竟怎樣才能順利的推動管理會計的變革呢?應該如何實現管理會計的變革。本文結合實際,從管理會計變革的路徑、變革的方法等幾個方面來簡要分析。
一.管理會計的變革路徑
(一) 由服務型模式向管理型模式轉變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 使得管理會計的范圍得到了擴大。也對管理會計處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數據背景下,由于信息量巨大,企業必須借助前沿的信息處理技術對全部數據進行分析和提取, 并將企業的經營和發展方向作為主要的工作目標, 利用大數據處理技術對企業的經營環境、行業的發展趨勢、競爭者的競爭優勢以及上游供應商的經營情況的相關信息進行分析和預測。另一方面,大數據還能夠幫助企業分析未來發展的前景,對管理模式進行設計和優化以及實施轉變企業發展模式, 實現由被動向主動的轉變, 使管理會計工作的主動性以及為企業獲取經濟利益的作用被充分發揮出來。總的來說,隨著大數據的發展和與管理會計的結合, 企業管理會計已經可以滲透到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中, 體現了管理會計模式的轉變。
(二)由傳統管理模式向現代化管理模式轉變
在企業采用傳統管理模式下, 無法保證數據信息是真實有效的, 在這一模式下,管理會計往往只是進行數據的分類和整理,甚至不能使信息的使用者能及時使用數據信息, 這是傳統管理模式的一個弊端。這會大大影響領導者的決策效率、甚至是效果。但是,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在很大的程度上解決了這一弊端, 利用信息處理技術對大量的數據進行有效的處理、分析,使得管理者能迅速獲取有用的信息,提高決策效率, 由此實現管理模式的升級和變革。
(三) 由事后管理向過程管理轉變
目前,我國的很多企業管理會計并未真正實現管理的職能,大多只是在事后進行總結,對管理過程沒什么太大的幫助。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數據參與工作管理的即時性, 使對信息的管理在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作用,解決了傳統數據信息的時滯性問題, 使得管理會計能夠在管理中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偏差,是管理活動更有效率。
二.管理會計的變革方法或策略
(一)構建管理會計理論框架。
構建完善的管理會計理論框架不僅是會計實務工作者從事管理會計的需要, 也是進一步發展管理會計發展與創新的基礎。管理會計理論框架就是在會計理論諸多要素中相互形成的一個邏輯系統, 是指導管理會計工作的綱領。構建完善的管理會計理論框架:首先要尋求管理會計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 只有選擇好的邏輯起點, 才能將各種理論要素結合起來, 才能構建完善、系統的管理會計理論體系;其次要加強理論研究與管理會計實務的聯系性。針對目前管理會計在實務中的應用程度不高的問題, 分析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因素是管理會計的理論研究過于空洞, 缺乏具體的可操作性, 因此無論是會計實務操作者還是會計理論研究者一定要在研究方面側重實地研究, 及時將先進的、具有參考價值的成功案例進行歸類并且推廣。
(二) 提高會計人才隊伍的綜合素質
要想實現提高企業的經營利潤還是強化企業管理的質量, 都離不開人才隊伍建設, 因此, 提高會計人才隊伍的專業技能以及綜合素質已經成為企業管理的重要工作, 企業應該根據經營管理的需要對會計人才進行更加科學的培養。首先, 企業在對人才進行招聘的過程中, 應該重點考查其對于會計工作的實踐能力, 是否能熟練操作相關的會計軟件, 將其操作能力作為重點考查的內容。其次, 企業應該定期對會計員工開展培訓, 幫助其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 為其講授一些先進的管理會計理論知識, 使其能的專業知識體系能得到不斷的完善。第三, 企業也可以從高校聘請一些會計方面的專家和學者為企業的管理會計人員開展一些相關培訓, 從而提高管理會計的工作技能。
(三)創新管理會計方法, 增強管理會計有效供給。
基于企業治理與管理會計之間的內在聯系性, 為創新管理會計的發展, 就必須要構建完善的管理會計信息需求鏈條, 只有這樣才能增加管理會計的有效供給, 基于企業治理層面的管理會計創新是為了滿足企業治理中管理會計信息需求的必然邏輯, 因此從根本上而言就是要建立對經營者的約束與激勵:首先構建業績評價創新,以此實現對企業的科學評價。然后再站在企業戰略高度, 立足于企業的實際, 為實現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與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拓展、改進平衡計分卡制度, 以此實現戰略可持續業績評價指標。當然任何一項制度的建立必須要通過實地檢驗才能驗證正確與否;其次報酬契約創新。當前如果沒有激勵機制就會導致業績評價的設置如同虛設, 因此企業在完善業績評價的同時也要實現報酬激勵機制。為此企業可以實現報酬契約的形式, 構建年薪制、基薪加職務消費收入等形式。
(四) 建立信息共享系統
在大數據時代的背景下, 信息的共享程度也隨大數據應用的程度而提高。舊的模式遠遠不能滿足信息爆炸的時代的需求,因此,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信息共享系統就顯得十分必要, 通過共享系統的建立,使企業能從海量且多元化的信息當中得到所需要的信息, 并對其進行整理。另外, 企業也應該重視信息的安全問題,對涉密的信息加強保護和維護,從而實現管理會計的順利變革。
(五) 科學看待管理會計
從管理層的角度來講, 正確科學的看待管理會計是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內容。管理會計是企業在經營和管理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參與者, 在很大的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的發展方向以及經濟效益的規模。因此, 企業的管理人員應該對管理會計的工作內容以及工作模式以及高度的重視, 并通過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對其開展工作提供足夠的支持。同時,領導者應注重管理會計工作中的權力的集中度,適當放權,讓下屬參與到管理會計中來,真正實現管理會計的過程化和全員化,提高管理會計在工作運行中的效率。
三、結語
目前我國企業管理會計變革與創新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許多不足,需要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展開深入研究,運用實地研究方式,認真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以促進管理會計的變革與創新,為推動企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作者簡介:
韓薇(1993----),女,山西運城人,山西財經大學2016級 學術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審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