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在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階段,對資源的需求量較大,所以將一些廢棄物品進行利用,能夠對社會產業結構調整以及環境保護帶來積極的條件。尤其是像電力資源這種基礎性資源,利用垃圾發電不僅僅能夠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也能為廢棄物利用探索全新的路徑,對燃煤發電等的環境污染也能起到積極作用,需要相關企業調動開發研究、科學利用的力度,為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助力。
關鍵詞:垃圾發電;環保工作;潔凈能源;策略探究
引言:我國在垃圾處理工作中,常見的就是進行垃圾填埋,這種垃圾處理形式不能將廢物利用的理念體現。而垃圾發電技術相對來講有著巨大優勢,又能避免垃圾填埋對國土資源的過度浪費,很大程度的降低二次污染情況的產生。由于我國的人口與社會產業不斷增多,隨之而來的就是環境問題以及垃圾數量增長現象,通過國務院下發文件學習,我國在垃圾發電規模的年復合增長量提升,垃圾焚燒并發電成為環保的典型產業,在國家的政策引導以及規劃目標推出之后,垃圾發電出現良好的社會發展態勢。
一、垃圾發電的實際情況
(一)國內企業轉型
我國現階段對垃圾處理的方式已經逐漸由填埋,轉變為現階段的焚燒發電,相關企業單位都面臨著轉型與發展的機遇。部分投資企業看好該產業的發展前景,對垃圾發電的投資力度與關注度不斷增加,為該產業的融資與規劃建設提供了保障基礎。
(二)垃圾發電實質
垃圾發電一般會被歸類為大型的市政工作項目,所以其對投資方、管理方的要求較多。由于不同的企業或地方的所有制不盡相同,就會導致目前對市場競爭的詳細分類。首先是國企,常見的有中節能、中冶集團公司、中航新能源、上海城投環境、光大國際等等。另外就是民營企業如盛運股份、杭州新世紀、桑德環境等地方性的代表企業。再者就是具備一定社會背景的外資企業,像中德環保、香港創冠、威立雅、金州環境等集團或股份有限公司。
二、垃圾發電產業鏈研究
(一)技術條件
垃圾發電產業想要貢獻自己力量的企業鱗次櫛比,在產業鏈方面的短板問題克服,才是企業發展的保障條件。垃圾發電站是一個技術要求眾多的產業,就其技術密集型來講,該產業領域將焚燒、機械運作、氣體處理、電力資源形成等幾個環節都有著專業性的要求,其中最為核心的部分就是在鍋爐選擇以及焚燒技術應用方面,該階段不僅僅對整個發電過程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并且占據垃圾發電廠很大的造價比例,實際產業運作要求較高。
我國在爐排爐、循環流化床等主流應用的焚燒鍋爐要求較高,前爐、排爐技術對一些垃圾數量巨大,而且當地財政實力雄厚的區域來講較為實用,目前主要集中在我國的一線城市。流床化技術則是對一些垃圾數量居中,更為看重投資收益的三線以下的城市。目前在鍋爐焚燒技術應用,我國尚且存在一些不足。所以依據國外較為穩定、先進的技術條件為基礎,就需要不斷進口國外焚燒爐。相應的國內在焚燒技術研究方面,主要是中科院、浙大、清華三個流派的劃分,國內的焚燒技術更傾向于轉讓或寫作的生產方式。這三個代表性的流派會與當地的企業進行合作,共謀發展。
(二)資金要求
垃圾發電項目的資金密集型的環節,就是將垃圾發電項目前期的資產需求量早呢更加,一般的發電廠建設投資都會在上億元左右,所以在對垃圾發電進行投資階段,以國企、外企或融資優勢較為顯著的民營企業。因此垃圾焚燒發電代表性的企業,都會將自身發展的缺失部分進行補充,無論是資金或是技術等,都需要將產業優勢力量進行集中利用,這樣才能后期穩定的參與投資建設之中。
以我國的綠色動力民營企業為實際案例,經過研究分析發現其開展垃圾處理工作的年份較為久遠,也是在國內具備較為領先的垃圾發電技術的翹楚。該企業經過對國外技術的國產化應用,再到后期的開發與升級改造,后期被北京國資公司收購,成為其子公司。后期經過數年的調整與重組建設,直到14年在香港上市。
三、垃圾發電運營模式分析
(一)垃圾運營許可要求
垃圾發電產業鏈的工程主要是通過供應商、發電廠、運營商幾個部門。設備供應商在提供機械設備的同時,還需要將自身的技術水平進行界定,這樣就能理清該改行業的毛利潤實際情概況。但從整體上來看,與一般產業相似的是毛利率在30%左右較為常見。垃圾運營需要經過特許方可,潴留的經營方式就是BOT、BOO,也就是建設經營與轉讓、運行的兩種基本模式。這種特許經營依據我國現有的法律法規,一般只具備30年左右的有效期。垃圾發電運營具備一定的區域壟斷以及現金流穩定的調整,內部的收益較為客觀,投資回收的氣象一般就是在5~10年之內。一些運營企業的收入來源,被分為電網收費、垃圾處理費用。
(二)電價收入分析
垃圾發電相關企業在上網電價與電網之間的交涉較為頻繁,占據企業整體收入的80%左右,電價一般都是在0.25元/度,后期經過國家發改委的統一調整,上網綜合電價在0.65元/度/。
(三)垃圾處理補貼
垃圾處理補貼收入占據發電企業收入整體的20%左右,由于我國不同的地方政府對垃圾焚燒處理的補貼情況高低不同,而且當地的垃圾焚燒設備與技術條件與之緊密聯系。對于前爐、排爐的補貼與流化床成本補貼成倍數關系。
四、垃圾發電的環保作用
(一)發達國家應用實際
根據國家政策規定,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作為技術應用的重要構成,該技術的預期推廣比例在我國呈現出一種逐漸增多的態勢。未來幾年內其預期的比例上升的幅度巨大,日常處理垃圾的數量在10萬噸左右。垃圾的焚燒發電處理,在一些發達國家應用已經有了多年的發展歷史,但在我國只是近年來才出現的科技產業,尤其是垃圾焚燒存在的爭議問題較大,所以其推廣利用需要結合我國的實際國情進行,通過技術手段進行后期處理,才能避免有害氣體以及物質的排放。國家對垃圾焚燒企業的管控力度也在逐漸規范化進行。
(二)爐排爐技術
該技術對垃圾的分類要求較高,目前在我國的應用主要是一些沿海一線城市,該技術應用階段鍋爐內的溫度在1000℃左右,這樣垃圾中的病菌都會進行無害化的處理完畢,由此一些對溫度要求較高的污染物,比方說二噁英,經過850℃的高溫處理之后,就會自動消失避免直接排放對環境造成污染。
(三)流化床技術
流化床技術的要點就是集中處理我國的原聲垃圾,不要投入分類成本,對于一些成分構成較為復雜的城市綜合垃圾的處理效果較好。在進行焚燒杰頓,通過加入生物質的燃料,能夠將垃圾的成分結構進行調整,降低其復雜性,而且在進行該技術應用階段,可以使用燃煤、燃油都能附加燃燒的物質,提升技術應用的效率。這種低溫的燃燒技術,可以在燃燒階段進行較為簡單的脫硫處理,由于單位內的垃圾處理量較大,所以對環境有害物質的排放量會大大降低。目前我國垃圾焚燒廠的數量增加,由于我國年產垃圾數量在億噸左右,所以全部免去填埋處理,而換做垃圾焚燒發電,能夠將煤的使用量大大減少。其作為一種有效的能源應用形式,還需要對國際上的先進技術進行借鑒與利用,提升產業工作效率。
結束語
目前我國對環保事業的重視程度增加,而垃圾處理也是關系到民生的重點工作內容,因此垃圾發電作為一種綠色潔凈能源,能夠將資源的環保性利用率加強,符合我國社會發展的基本需求。
參考文獻:
[1]雷英杰.《2017年中國綠色債券市場發展與未來展望》發布兩年發行綠債逾4700億元近2/3資金投向清潔能源和環保等領域[J].環境經濟,2018(2).
[3]張寅.分析我國生活垃圾焚燒行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6(7):152-152.
[2]丁德饒.基于清潔能源發電系統微網技術的研究[J].綠色環保建材,2017(9):160-160.
作者簡介:
王寶鶴(1987.06-),女,漢族,江蘇徐州人,本科,工程師,中共黨員,主要從事環保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