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當前地下水環境評價的發展背景,其次對我國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若干關鍵問題進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完善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的具體對策,以期為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問題;對策
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就是水資源,我國很多較為落后的地區都將地下水作為飲水來源,因此,地下水環境質量直接影響到人類的生命安全。地下水是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證地下水資源不受污染,保障用水安全已經成為當前重要的研究課題。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存在著諸多污染地下水的行為,嚴重影響到地下水資源環境質量,而進行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可以對地下水環境的破壞程度進行有效分析,通過對地下水是否安全進行準確判斷,從而保證水資源的質量。
1 地下水環境評價的發展
當前我國地下水環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受到了較為嚴重的污染,出現地下水資源的急劇短缺。首先是水資源污染的現象較為嚴重,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類生產生活造成的污水排放嚴重對地下水環境造成影響。尤其是在排放污水前沒有做到嚴格處理,會直接污染到地下水環境,從而對人類的生命財產健康造成威脅。其次是人類開采的無節制以及降水漏斗的擴大,都會造成水資源難以進行有效的補給。最后是尚未建立健全預警應急監控體系,當前盡管我國有諸多監測地點,但只有部分監測點能夠起到監控地下水環境的作用。在進行監測的過程中,政府部門監管不到位,其監測能力和監控項目存在不協調的現象,導致地下水資源的開采不符合現實實際。除此之外,國家尚未建立健全完善的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的法律法規,其法律效力較弱,難以進行地下水環境影響的科學評價。
2 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若干關鍵問題
與一般的環境影響評價相比,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具有其特殊性,在進行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做到對地下水的的基本狀況進行詳細把握,綜合考慮實際狀況科學選擇評價方法。根據地下水環境所處的地質條件,來選擇不同的評價方式,從而確保評估的準確性,更好的保障地下水資源的安全。
2.1 地下水水質評價
對地下水水質的評價工作是地下水評價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主要有兩項評價工作:首先是調查員調查分析地下水水質情況,通過對各個區域的水文地質特點進行詳細把握,然后根據每個區域所具有的不同特點來進行評價方法的選擇,然后再進行評價分析。其次是對地下水水質的污染情況進行科學分析。近年來,我國逐漸加強并規范對地下水水質污染的調查,并出臺一系列文件,其中調查的基礎性文件為《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地下水環境》(HJ610-2016),調查人員根據規范性文件對小比例尺區域范圍進行準確調查,從宏觀視角來對區域的水文地質情況進行把握,根據《地下水質量標準》(GB18418-2017)采用科學的評價方法來對地下水水質情況進行準確的反應。
2.2 地下水水量評價
對地下水水量進行評價,經常采用的方法有分析法、數據統計法、數值法以及水文環境調查法等等。在評價地下水環境的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科學評價,綜合考慮當前的基本現狀并滿足現有的資源,從而保證地下水水量的準確性和真實性。存儲量與補給量是評價地下水水量的兩項重要指標,在評價過程中要對這兩項指標進行相同時段的評價,并綜合考慮降水補給量、側向補給量以及入滲補給量等等。要充分利用水力聯系來進行地下水水位動態數據的獲取。在評價地下水環境影工作中,過去地下水位的數據是做到對地下水環境狀況詳細把握的基礎,由于地下水位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外界自然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因此,這對地下水環境的監測人員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要求他們要對地下水位數據進行實時動態獲取。工作人員在數據獲取的過程中也要認真分析表層水和含水層二者之間的聯系。由于評價地下水環境項目具有時間短的特點,并且有限的監測孔數量難以進行連續性監測,不利于評價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在采集和分析數據時可以利用區域內歷史累積資料的方法,實現更直觀的監測水位動態。
3 完善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的對策
3.1 提高地下水環境評價工作水平
國家有關部門要加強地下水環境評價工作體系的建設,不斷提升地下水環境評價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有關部門要加大對地下水環境評價結果的抽查與審核力度,并建立健全相應的懲罰機制,加大懲罰力度。同時還要對社會公眾的監督方向進行積極引導,公示后開展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機構的評價,接受全社會的監督,不斷完善服務水平,從根本上提高下水環境評價工作水平。
3.2 加強部門監管提高評價能力
當前有關機構在開展地下水環境評價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必須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如加強對監測單位的監管,避免發生監測部門改動監測數據的情況。相關部門應加強對環境評價機構的管理,從而確保評價工作的順利進行。除此之外,有關部門要加強對環境評價人員的培訓力度,要不斷提升其的業務能力和專業水平,認真學習國家頒布的有關地下水環境的法律法規,從而推動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順利進行。
3.3 科學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當前,國家頒布了對地下水環境評價的相關政策制度和條文規定,旨在對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進行規范,及時應對評價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通過頒布具有指導性的文件,讓實際工作的評價人員有明確的工作指南,從而確保所開展的水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所采用的評價方法符合實際國情。
4 結語
我國地下水資源具有分布不均勻的特點,其移動和水位變化規律也具有特殊性,而地下水環境也起到保證社會穩定的作用。做好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可以更加準確的對地下水污染的范圍進行預測,保障水環境的安全。當前由于人類活動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地下水質受到了較為嚴重的污染,造成環境問題日益嚴峻。因此,這就需要有關部門加大對地下水環境的調研與監管力度,科學進行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從而做到從根本上改善我國地下水環境。
參考文獻:
[1]張曉茜,王訓.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若干關鍵問題初探[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8(07)
[2]淳晶,詹愛軍.有效分析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若干關鍵問題[J].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6(15)
[3何德進.]關于水環境影響評價中幾個問題的探討[J].治淮. 2003(02)
作者簡介:
李明麗(1985.11),女,漢族,黨員,工程師,畢業于哈爾濱理工大學,環境工程專業,主要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