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韻



一、研究內容
設立部門績效合約作為中間層以連接貫通基層單位合約和員工合約,以達到持續推動基層單位戰略管控體系建設、促進年度計劃工作的分解和落實、進一步規范組織績效評價工作、保證考核公正、公平、合理的目的。
二、課題現狀分析
基層單位層面組織績效與員工個人組織績效出現斷層,員工對自己的貢獻與責任不清晰,導致工作的積極性與針對性不高,員工工作難以支撐基層單位組織績效指標向上發展。突破口是需要明確組織績效與個人的鏈接,包括明確每個指標與個人鏈接的對應關系,以及對應關系中量的分配。目的在于工作量的層層分解,指標責任的層層傳達,才能更好地發揮組織績效的作為“指揮棒”的功效,成為業務提升的“抓手”。
三、課題研究計劃安排
四、課題研究步驟
(一)確立分解原則
1.根據上級單位反饋的基層單位組織績效考核結果為基礎,追蹤指標的得分,扣分責任部門,按責任部門指標占比兌換得分,扣分比率,其余不涉及的部門不受影響,牽頭部門連帶按比例得分,扣分。
2.所有指標類/任務類指標可簡單歸納為得分制與扣分制。
3.以指標完成率來計算各部門得分,得出各部門績效。依據部門績效為依據,聯動調整部門內員工的個人績效。
(二)確立分解的計算模型:
第一類具體指標計算模型
指標分解的目的在于將上級單位對基層單位的評分(得分,扣分)能夠有效分解至部門層級。分解關鍵在于對上級單位下達的基層單位指標的有效承接。所有指標類/任務類指標可簡單歸納為得分制與扣分制。
第二類部門績效計算模型
以綜合部為例,假設該年度該部門指標完成情況如下:以該部門的指標完成率為依據得出的部門績效為:
五、課題研究成果
(一)直接效益
根據上述分解,可以得出“三表”成果。
表一是基層單位組織績效業績考核合約表(分解表),體現出分解的過程。該表詳細說明了每個指標分解至哪個部門,每個部門占比多少,具體負責人是誰。用于直觀地找到指標指向部門與負責人,體現指標的抓手作用。
表二是部門層級分解結果表,體現出分解的結果。該表說明了每個部門在業績考核中指標類、任務類與黨建考核中的比重分別是多少,從而可以統計出每個部門對組織績效承擔的比重,體現出貢獻值。用于基層單位領導層對各部門貢獻作出評價。
表三是部門層級的績效合約,體現出每個部門所承擔的指標分解是什么,比重有多少。由部門主任與基層單位領導簽訂績效合約,用于部門主任統籌各項指標所對應的工作。
(二)間接效益
1.提高員工積極性
基層單位組織績經由中間層績效與員工個人績效相連,每個員工明確了自己的工作對于基層單位組織績效的貢獻度在哪里,貢獻量有多大。明確了責任與工作方向之后,員工工作更容易找到努力方向與著力點,不再是忙頭蒼蠅,工作有的放矢,積極性得到提高。
2.提高組織活力
基層單位組織績經由中間層績效與員工個人績效相連,另組織績效得分的高低與員工自身績效有了直接關系,不再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基層單位與員工之間關系更加密切,員工有了更多的集體榮譽感與歸屬感,基層單位組織有了更多的活力與團結一致的氛圍。
3.提供經驗
以基層單位組織績效作為抓手統領全基層單位的業務,是每個基層單位都共同面臨的一道題,如何用好組織績效,本課題在這里做了初步的探討與研究,也為這道共同的難題提供了一些寶貴的探索經驗,供各基層單位研究。以后交流匯集各家智慧,可以不斷完善出更好的方案用于實踐。
六、課題研究成果的運用
根據分解的結果算出各部門的得分,根據得分各部門的組織績效等級評定分為A、B+、B、B-、C五個等級。評定為A級的數量不超過2個,評定為B+級的數量不超過2個,評定為B-級的數量不少于1個。
(一)協同考核D檔的,不能評定為A級。
(二)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其績效等級評定為C級:
1.出現以下事故之一:
①發生重復性一般人身事故;②發生較大及以上人身事故;③發生較大及以上電力安全事故;④發生較大及以上設備事故。
3.凡有員工違反現行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律法規,發生超計劃生育的。
4.發生其他對基層單位造成嚴重不良影響或重大損失的,經審定后,評定為C級。
(三)“固定+浮動”的季度績效A級名額分配規則。
各部門的A級名額由固定和浮動組成,其中固定名額按基層單位原績效方案分配到部門。新增的浮動名額由基層單位統籌,從得分最低的部門當中出讓一名績效A的名額,用于獎勵績效排名第一名的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