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赟
摘 要:針對中學生玩手機成癮,學校視之為洪水猛獸的情況,通過系列措施,建設以智能手機為終端的班級個性化學習資源平臺加以有效運用,能將手機成功地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工具。
關鍵詞:智能手機;學習終端;個性化學習;資源平臺
一、中學生在校使用手機的現狀
調查發現,在我們學校擁有手機的學生達90%以上,由于手機的智能化程度較高,一機在手的學生已不滿足于通訊需要,手機主要用來玩游戲、看視頻、聽音樂、讀小說等,不少學生甚至不分時間,連上課都偷偷玩著手機。手機儼然成了學生的精神鴉片,被學生視為生命,一旦被老師發現收繳,很多學生表現異常狂怒。我們在思考,如何引導學生將智能手機作為自己手中的學習工
具呢?
傳統的課堂教育和互聯網絡教育模式,由于其地點、時間、設備等方面存在諸多限制與不足,已不能完全滿足當代中學生日益增長的個性學習需求。未來的學習應該擺脫時間和空間的束縛,使學生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隨時隨地進行學習?;谥悄苁謾C在無線網絡支持下的移動學習,具有移動性、交互性、共享性和個性化學習等特點,可以滿足學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獲取任何內容的學習愿望,滿足其對移動學習、個性化學習和終身化學習的需求。然而,當前中學生在智能手機的使用上與家校存在著諸多矛盾沖突。一方面學生與學校、與老師、與家長通過手機的有效溝通橋梁沒能成功架設;另一方面通過手機能訪問瀏覽的學習資源太少,而充斥手機的不良信息又太多。基于此,我們結合學校管理實際以及班級個性化移動學習的需求,提出了基于智能手機為終端的班級個性化學習資源平臺建設與應用研究,目的是探索構建基于智能手機為移動終端的班級個性化學習資源平臺建設方法與應用途徑,從而使智能手機真正成為學生班級個性化學習的好
幫手。
二、主要研究內容和解決措施
1.開展調查訪問
調查實驗班級學生個性化特征及個性化學習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影響以及學校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狀況。根據調查結果分析中學生個性特點和個性特點存在的差異因素。調查分析中學基于智能手機終端的班級個性化資源建設和應用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2.提出解決方案
探索中學生基于智能手機終端的班級個性化學習環境實現策略。學習環境是學生個性化學習產生決定作用的影響,通過學習資料個性化、學習模式個性化、評價標準個性化、認知工具個性化的需求等方面的研究,全面實現學生學習環境的人性化。
3.整合學習資源
發掘、整合適合中學生基于智能手機終端的班級個性化學習的各種學習資源。根據班級學生的興趣、能力水平、學習風格和學習內容等,與學科教學緊密結合,因地制宜地開發、整理并形成系統的、靈活生動的各類移動學習資源。探索基于智能手機終端的移動學習與學科教學資源整合新模式,從而形成課外班級移動個性化學習資源,滿足學生課外個性化學習需求。
4.平臺專業建設
聯系并向相關數碼科技公司提供建設方案,開展合作,建設基于智能手機終端的班級個性化學習平臺App。根據中學生班級個性化學習需求,將平臺設計為學科教學資源平臺、專題學習資源平臺、合作資源網站登錄平臺、綜合實踐活動管理平臺、交流互動平臺、評價管理系統等主要功能模塊。通過這些模塊為學生個性化學習創造豐富的資源環境。
5.拓展應用途徑
探尋基于智能手機終端的班級個性化資源平臺功能應用的途徑,實現學習、交流、評價、反饋、互動等多種應用功能,保證學生在課外隨時能夠實現個性化學習。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1.建設學科資源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1)校本資源建設。目前主要建設有“為什么”“闖過關”“解疑難”等欄目。“為什么”主要是上傳通過各學科教師在日常輔導學生中收集的各種問題,附上解答,隨著內容的日益豐富,學生遇到的各種學科問題基本都能通過搜索得到答案;“闖過關”是以游戲的形式,對各學科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自我檢測,以增強學習的趣味性;“解疑難”是通過上傳各學科老師針對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而錄制的微課,幫助學生理解。
(2)合作學校資源鏈接。通過與成都七中網校建立學科資源庫鏈接,讓學生共享優質學習資源,開闊學習視野。
(3)合作網站資源鏈接。學校投入資金從第二教育網等多家教育資源網站購買或交換了教育資源,以此鏈接供學生查閱相關學習資料。
2.建立教學反饋評價機制,掌握學生學習動態
(1)作業推送與評判。借助有關作業評改軟件,各學科老師在節假日向學生推送布置的作業,只要學生完成并通過手機App成功提交,老師在學生返校前就能對學生作業完成情況、正確率等作出分析評判,以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效果。
(2)問題交流與探討。通過手機App的交流模塊,班級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都能實現實時交流。學生遇到疑難問題,可以向老師請教,也可以請同學幫助解答;老師也可以隨時將學科學習中的問題發布到討論區,鼓動學生積極展開討論,也可以搞有獎競答。
(3)資源應用與激勵。為了激勵學生健康使用手機,使學生真正將手機作為學習的終端,在各功能模塊入口設置了積分小程序,瀏覽達到3分鐘后開始每次計1分,學期結束時統計每100個積分折算綜合實踐1個學分。
3.搭建實踐活動平臺,指導學生開展探究活動
(1)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學校發布的有關綜合實踐活動的諸如《研究性學習選題指南》《社會實踐活動參考項目》《社區服務指南》,以及能擔任指導老師的教師名單等,均通過手機向班級學生公布,并通過專題欄目向學生適時發送活動指導意見。
(2)開展社團活動。學校成立的學生社團包括名稱、活動主題、活動場所、指導教師、招收條件等相關信息,通過班級平臺發布到學生手機,由學生遴選,并通過報名入口提交報名信息參加社團。
參考文獻:
[1]付星.基于智能手機的大學英語移動學習[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2(8).
[2]宋少婷,王朋嬌.基于智能手機的移動學習在高校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09(23).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