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豐雪
摘 要:班集體是學生自己的集體,每個學生在所歸屬的班級中都能找到適合于自己的活動、工作和角色。欣賞每一個孩子,愿他們發揚自己的優點,學習別人的長處,用感恩來回報社會。
關鍵詞:愛就是教育;習慣重于能力;守時
一、用“心”育人,“愛就是教育”
學生每個月休息的時候,全校領導和全體老師會在校門口陪伴孩子們排隊坐車,直到最后一個孩子安全上車,我們才安心地下班,此時此刻的孩子是那么高興,他們的笑容是那么甜,他們的笑容是那么情不自禁。我給他們拍了很多照片,想留住他們的笑容,想讓時間定格,他們在老師們的教育下,努力學習了一個月,各方面都有了很大進步,他們滿載而歸,他們想快點回去跟家人分享在學校的一切,就是學習和成長的快樂。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那么快,轉眼到了返校的那天,校領導們依然在校門口關心著每個學生的乘車安全和到校情況,我和古海爾老師也在校門口期待著七(3)班每個孩子的面孔,第一個孩子來了,一個靦腆的男生,遠遠地看著我笑了,我趕緊走出去,詢問回家過得好么,生活用品帶齊了么,他笑著說:“有老師來迎接我,太開心了。”看,那個最調皮的學生提來了,看見我對他笑,丟下行李箱隔著柵欄,給了我一個擁抱,興奮地說:“老師你怎么在這里?”看似在詢問,但我卻看到了孩子幸福的眼神。周老師,兩個女生撒嬌地喊著,迫不及待地跑過來,把我緊緊抱住,異口同聲說:“有你們的地方就是家,有你們的地方就有溫暖,你們在這里,我們想回來。”
二、班主任應該與任課教師團結協作
針對我班學生情況,我找出漢語水平最差的四名學生,跟他們談心,了解情況,然后我主動找到語文老師米爾班姑,經過協商,米爾班姑老師給他們制定具體的學習計劃,上課多關注,作業分層布置,進過一個多月的努力,其中的三名同學從一句國語都不會說到可以和老師進行簡單交流與,其中一名學生努爾艾力的國語水平還遠遠超過了其他同學。我經常還要和副班主任古海爾老師交流,她對當地學生的家庭背景和學習環境有更詳細的了解,如果個別學生有出問題的跡象,我們兩個共同合作就會把即將犯錯的學生糾正過來。
三、培養學生守時觀念
做一名合格教師,尤其是做班主任就更不容易了。“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幾個字要落實到行動中去。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計劃好學生的作息時間,養成早起早睡,按時起床、用餐、學習、活動、就寢的好習慣,逐步形成守時觀念。在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宿舍和食堂的秩序可以安排宿舍長來維持,學習由學習委員紀律委員來監督記錄,活動由體育課代表來管理,每項活動都責任到人,每天利用大課間時間迅速點評,及時弘揚積極向上的集體和個人,隨時監督和糾正個別不良現象。
四、用寬容來打開學生的心結
我們班有一同學沾染了吸煙惡習之后,學習成績直線下降,而且還沾染了很多其他方面的惡習。他存在的問題很復雜也很難解決,但是我覺得他并沒有達到不可救藥的地步,畢竟,他也曾經想到過痛改前非,可是他的家庭也著實讓他痛苦。針對這種狀況我采取了如下對策:第一,改善他與母親的關系。我聯系到了他的姐姐,我把孩子的處境和情況向她做了匯報。起初她還想推脫,后來在我不厭其煩地勸說下,她終愿意配合。我只要求她能定期給孩子打一個電話,這樣孩子就能夠體會到親情,這一點對孩子來說很重要。第二,幫助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我給他講了很多像他一樣處境的孩子,給他講那些人成功的經驗,還有張海迪、霍金等人克服生命中的重重困難,最終成功的例子。一方面幫助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另一方面,我又把他的優點一一地列舉出來,他自己也很吃驚,以前從來沒發現自己還有優點。于是我就鼓勵他,只要你好好努力,你的優點會越來越多。他終于開始鼓起了信心。第四,用愛去感動他。我把他的情況跟各科的老師介紹了一下,大家都很同情他的遭遇。之后,在課堂上大家都開始關注他,主動叫他來回答問題,逐漸使他看清了自己,發現了自己的優點,感受到了老師在關心他、在愛他,他并不是一無是處。而作為班主任的我和古海爾老師,更是經常找他談心,幫助他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在此期間依力哈木老師經常找他談心,當知道他家境比較困難,交不起保險費,依力哈木老師要承擔他的保險費,一次次談心,一件件小事,都讓他的心慢慢的變暖。那次看他衣服太臟,我把他衣服清洗干凈,當時他感動極了。其實,對待孩子,我們就應當多一份耐心,多給他們一些來自我們身上的真正的愛,用我們的愛心去感動他們,我想他們一定都是最優秀的學生。
總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作為一名普通教師和班主任,我想只要我留心,每天工作,每天創新,每天反思,每天積累,就一定能夠取得理想成績。
參考文獻:
[1]王勇鑫,張鵬.頂崗實習教師職業道德教育方略:以河北師范大學為例[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1).
[2]高志敏,孫彤.教學指導:師范生成長的有效途徑:河北師范大學頂崗支教實習教學指導效果分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5(1).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