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愛香
摘 要:課外隨筆是一種靈活自由的文體,最大限度地給學生發揮的空間。對學生課外隨筆進行針對性有效性的訓練,一是隨筆內容生活化,二是隨筆評論規范化,三是評改形式多樣化,將課外隨筆與命題作文巧銜接,使學生在命題作文方面得以突破,寫出“深刻”“豐富”“有文采”“有創意”的優秀文章。
關鍵詞:內容生活化、評論規范化、形式多樣化
課外隨筆是一種靈活自由的文體,它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因為甩掉了條條框框的附加條件,興之所至,想寫就寫,所以學生樂意寫,老師也喜歡布置,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讓學生自由表達、獨抒性靈。但是到了考試的時候,卻出現了問題,學生平時的隨筆寫得很精彩,見解獨到,但考卷上的命題作文寫作卻不容樂觀。
所以筆者認為如何對學生課外隨筆進行針對性的訓練,通過有效的方法指導,讓學生在寫好隨筆的同時又能夠靈活應對命題作文,才能夠在考試中得到突破,才能真正提高寫作能力。
一、隨筆內容生活化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魯迅先生說:“作者寫出創作來,對于其中的事情,雖然不必親歷過,最好是經歷過。”寫作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通過對生活的觀察、體驗和感悟,寫出屬于自己的生活隨筆,幫助學生明白一切文章從生活中來的道理。可以設計“校園生活”系列隨筆訓練,校園生活豐富,又可以開發學科組、風景組等多項內容,還可以繼續開發出“自然風景”“社會時事”等更多的系列訓練。另外,各個年級亦各有側重,各階段之間應相互銜接,只有不斷豐富、不斷構建隨筆寫作系列,才能保證隨筆訓練真正得到有效落實。
二、隨筆評論規范化
隨筆雖然是一種時間自由、環境寬松的作文訓練方式,但要切實落實寫作能力的提高,就一定要注意評論的規范化。
1.注重隨筆的立意取向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寫作的基本理念是:“寫作是運用書面語言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過程。”隨筆對文章立意的要求首先要做到真、善、美。文學大家季羨林正因為做到了真、善、美,才寫出來感人肺腑的名篇《幽靜悲劇》。真情實話是作文的靈魂,內心世界的獨白就是作文的本質。隨筆只有讓學生敢說真話,傾吐心聲,才能讓讀者感到真誠可信,文章才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內容可以是正面人物,也可以是反面人物,但最終的主題是對善的表達。就像電影《我不是藥神》里面塑造了作為反面人物的藥販子形象,但通過這些人物的故事卻讓觀眾看到了邊緣人群生活中沉默的吶喊,對安樂生活的追求。其次應該注重立意的深刻,表達出學生對事件或社會生活現象的更深更高的看法,體現學生在文章中顯示的思想性與價值觀,可以引導學生自我的思想提升。
2表達方式符合文體特點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寫作的總要求其中之一是:寫記敘性文章,表達意圖明確,內容具體充實;寫簡單的說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性文章,做到觀點明確,有理有據。課外隨筆對文體的要求亦是如此,文體不限不是說寫“四不像”的文章,而是要求自主選擇一種文體來寫。當我們選擇了某種文體進行寫作后,寫出來的文章就要符合該種文體基本的寫作要求。
3.語言表達精彩靈活
一篇文章的思想內容是通過一定的語言形式表現出來的,可見語言之重要性。學生習作的過程就是應用語言的過程,應該注重訓練學生用詞組合的能力,與生命對話、交流、溝通的能力,使之語言具有一種節奏、音樂、哲理的美。
孔子曾經說過:“言之無文,行之不遠。”是想告訴我們說話寫文章應該懂得些藝術,這樣可以讓文章更生動活潑,具有一定文采。懂得多用一些短句,懂得適當運用一些熟悉的、常用的修辭方法,可以使語言精彩紛呈。再如運用一種常見的表現手法,如借景抒情、對比襯托、欲揚先抑、景物渲染等,使文章更有內涵,更有高度。
三、評改形式多樣化
課外隨筆也是老師布置的作業,需要批改,需要評價,我們在批改隨筆時可以采用多種形式的評改,真正起到導向和激勵作用。一是采用激勵性的語言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如“這個成語用得妙極了”“這個比喻用得好,把原本呆滯的事物寫得十分具體、形象、生動”等等。二是有的放矢,實行面批。面批具備全批全改的所有優點,而且來得更直接。三是學生自改。首先從五個方面進行訓練:(1)格式是否正確;(2)卷面是否整潔;(3)錯別字幾個;(4)有幾處語病;(5)標點符號有幾處錯誤。學生稍加批改實踐后就能比較熟練地掌握,達到一定的效果。四是學生互評互改。找別人的問題總比找自己的毛病容易。教師可以先定出批改的要求,學生對照老師的要求然后同學之間再進行批改。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一篇好的文章是文與道、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課外隨筆如果能從以上三個方面加以訓練,就可以避免立意歪曲;無病呻吟,缺少真情實感;過程簡略,敘事平淡;缺乏個性體驗和新穎創意等等。在有效訓練的基礎上,寫出“深刻”“豐富”“有文采”“有創意”的優秀文章。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