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夠結合實驗演示,說出地球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的周期是24小時;
2.能夠使用地球儀來演示地球的自轉和晝夜交替現象;
3.知道晝夜交替現象、時差產生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轉。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演示地球的自轉運動,初步建立地球自轉的空間概念,提高空間想象能力。
2.通過演示、觀察地球的自轉過程,復述晝夜更替、各地時間差異等現象與地球自轉的關系,提高用地理術語描述地理現象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學會用“地球自轉”的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日月星辰東升西落等現象的原因。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地球自轉的方向和周期、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
難點:地球自轉產生的地理現象。
三、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觀看動畫和視頻。
四、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及相關視頻。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清晨,我們迎著朝陽開始了一天的活動,夜晚,滿天星辰伴隨著我們進入夢鄉。日月星辰為何每日東升西落?白晝和黑夜為何交替出現?
學生觀看了圖片,并聯系生活實際思考。
【設計意圖】由生活實際導入新課,緊貼生活。
(二)講授新課
1.自轉的方向和周期
播放視頻:太陽東升西落。
師:太陽和星星東升西落,好像是圍繞著地球在運動,是不是這樣的?
生:不是的;是地球自轉產生的。
播放動畫:地球的自傳。
【設計意圖】通過視頻,提出問題,很直觀。為下面的學習做鋪墊。
(1)定義
師:什么是地球自轉?
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剛才的動畫及閱讀教材第1頁第二段,說說地球自轉的方向。
(2)方向
師:地球自轉的方向是什么樣的呢?
生:自西向東。
活動:從赤道、北極和南極上空看地球的自轉方向會是怎樣的?
動手畫一畫:根據剛才的動畫及手中的地球儀,完成下列問題。
a.自西向東轉動地球儀,在甲圖上用箭頭標注地球自轉的方向。
赤道上空:地球逆時針方向旋轉
b.把轉動著的地球儀的北極朝向自己,觀察其轉動的方向。在乙圖上用箭頭標注你所觀察到的地球自轉的方向。
北極上空:地球作逆時針方向旋轉
c.把轉動著的地球儀的南極朝向自己,觀察其轉動的方向。在丙圖上用箭頭標注你所觀察到的地球自轉的方向。
南極上空:地球作順時針方向旋轉
結論:地球自轉的方向
在赤道呈逆時針;在北極呈逆時針;在南極呈順時針。
(3)周期
師:地球自轉一周是多長時間呢?(一天)
師:人們習慣以一天為單位安排作息時間,這與地球自轉有著怎樣的關系?(與地球自轉一周時間等長)
【設計意圖】本環節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直觀形象地了解了地球自轉方向。再通過親自動手畫,對地球的自轉方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然后聯系學生實際生活,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2. 晝夜更替
師:自轉會產生什么地理現象?(晝夜更替)為什么?讓我們共同去探討吧!
(1)產生的原因
播放動畫:晝夜更替的產生
師:地球上為什么會有晝夜現象的產生?(地球是不透明的球體,地球表面向著太陽的一面是白晝,背著太陽的一面黑夜。)
師:為什么會有晝夜更替現象呢?(地球自轉)
思考:
a.假如地球不自轉,世界將會怎樣?
(無晝夜更替現象。面向太陽的一面永遠白天,背著太陽的一面永遠黑夜。這將影響地球上的萬物。)
b.地球自轉能產生晝夜更替,在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能說明地球自轉的方向?
(北半球漩渦逆時針旋轉,南半球漩渦順時針旋轉;太陽月亮東升西落,同一緯度東部地區比西部地區早看到日出。)
【設計意圖】本環節學生通過討論、合作探究了解了晝夜更替。對于后面的問題,通過觀看動畫及圖片予以解決。最后的思考題使地理只是與生活進行聯系,拓展了學生思維,也為下節課時差的學習做了鋪墊。
(三)課堂練習
1.地球上產生晝夜更替的原因是( )
A.地球是一個不透明的球體 B.地球表面海洋面積廣大
C.地球繞地軸不停的自轉 D.各地熱量的差異
2.我們每天看到太陽和星星東升西落,是因為( )
A.太陽和星星繞著地球轉 B.地球自西向東自轉
C.地球繞太陽自西向東運動 D.地球始終斜著身子公轉
3.下面關于地球自轉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東向西
B.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是一天
C.從北極上空看呈順時針方向
D.地球自轉產生了季節變化
4.下列哪種現象可以證明地球在自轉( )
A.四季的變化 B.冬去春來
C.日月星辰東升西落 D.一年有365
5.下面的四幅圖中,地球自轉方向正確的是( )
(四)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
(五)板書設計
地球的自轉(第1課時)
(一)自轉的方向和周期 (二)晝夜更替
定義 產生的原因
方向
周期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