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正棟
摘 要:目前,中學地理教學的方式有了諸多發(fā)展,特別是地理實驗教學被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生所青睞。所以地理實驗教學的研究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但對于這種教學的效果和評價卻鮮有出現。研究了目前實驗教學評價的現狀,并進行了具體的實驗教學實踐,對學生實驗進行了探索性評價,對評價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思考。發(fā)現地理實驗學習評價要以學生的實驗技能、實驗參與、實驗思考能力的體現為主要評價目標,要改變相關評價理論不可靠、評價標準不統一細化、學生自評互評不客觀等問題。只有加強對地理實驗設計和評價方法的研究,進一步明確評價過程中的原則和標準,才能使地理實驗教學評價規(guī)范化、科學化。
關鍵詞:地理實驗;評價方法;問題;思考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中關于學生地理實踐操作的要求為中學地理實驗教學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論依據。有的學校以此標準通過努力建起了專業(yè)的地理教室、氣象園地、AR和VR虛擬實驗室等,這為鍛煉學生的地理學科學習能力和培養(yǎng)地理核心素養(yǎng)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搭建了有力的硬件平臺。
地理實驗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展示地理風采,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驗證地理理論,發(fā)現、思考、解決地理問題。這種不同于傳統地理教學模式的學習模式,需通過不同的方法進行專業(yè)評價,因此地理實驗學習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地理實驗學習評價體系。
地理實驗學習評價,是學習評價的一部分,是學習的“反饋調節(jié)機制”,是對學生地理實驗學習有效結果和作用的價值判斷。區(qū)別于一般的地理教學評價,它更具有直觀性、實踐性和應用性的特點。
一、地理實驗學習評價方法研究所取得的進展
1.地理實驗學習評價方法體系的指導思想和根本目的由區(qū)別學生成績轉變?yōu)榇龠M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地理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習結果,也要關注學習過程,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并舉、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這種評價機制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是學習評價的進步體現。
2.地理實驗教學研究和地理實驗學習評價研究處于發(fā)展階段。通過相關文獻的查閱和統計,地理實驗學習的研究更多出現在2000年以后,起步較晚,但數量呈逐步增長趨勢,是未來地理教學的發(fā)展方向,由理論轉變?yōu)閷嶋H操作的突破。而關于地理實驗學習評價方法的研究文獻相對較少,而且很多研究缺乏地理學科的特色。
3.地理實驗教學評價從書本來到戶外,從理論來到實踐。近些年來很多學校開展研學之旅,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學生的視野得到了拓展,知識得到了增長,這也為野外地理科學考察提供了有利的機會,師生有了更多增進了解的時間和空間,位野外考察類實驗評價有了基本前提。
二、地理實驗學習評價方法研究存在的問題
1.相關理論基礎不完善。在一定指導思想下的評價方法都有其理論基礎和淵源,目前除了《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和地理教材對學生地理實驗和評價做出了相關的指導,在相關領域還沒有直接參考的地理實驗學習評價的理論基礎和依據的標準。地理實驗教學除了與普通地理教學的依據有共同的地方,它還應該有自己獨特的理論依據,特別是動手能力、思考問題,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評價和培養(yǎng)。從目前狀況來看,在參考其他實驗類學科的基礎上地理實驗學習評價的基礎和理論依據還需進一步研究完善。
2.評價的功能性待突破。在評價的功能研究上,地理實驗教學參考了其他實驗學科的評價功能,如診斷作用、反饋功能、導向作用、調控作用、激勵作用、管理作用等。但目前還沒有關于地理實驗學習評價功能方面被廣泛認同并且突出地理實驗特色的評價功能。
3.評價的原則有待于標準性和量化。從課程標準強調地理實驗教學后,各地都有相對于的評價原則出現,但各地的評價原則各有千秋,評價的一般原則是正面評價、重視過程、重視應用、重視體驗。在評價的過程中很多評價注重定性評價,而缺少定量的精細化評價。在地理實驗中,還需注重考查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德育方面的內容。再者地理實驗的類型不同,它們在評價標準上也應該有所體現。
4.自評互評不客觀公正。每個學習者之間都存在著各種差異,評價時尺度難以把握,尤其是自評互評,由于學生本身的認識有限,發(fā)現在評價過程中很多學生不善于看待他人的優(yōu)點,對他人的評價不夠客觀公正,與此相反的是在評價自己時卻容易以自我為中心。評價時要注重幫助學生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認識別人,共同發(fā)展。
三、地理實驗評價方法的思考
1.加強地理實驗評價理論研究。地理教學評價方法較多,而地理實驗評價研究較少。在發(fā)展實驗地理教學的基礎上,可以參照其他相關實驗學科評價標準制定較為統一細化地理實驗評價標準和操作規(guī)范。
2.加強對學習者個性評價的研究。評價方法所遵循的原則為針對性原則、差異性原則、全面性原則、過程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在注重原則的基礎上,體現出對學習者多維度和多層次的評價,這樣有利于面向全體學生,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3.明確相關定量評價標準。在評價中既要有定性評價也要有定量的評價,這樣有助于實驗者的不斷進步。同時還需要注意的是評價實驗類別不同,評價標準也有區(qū)別,不可千篇一律。
4.轉變學習者的評價觀念。如轉變學生的評價觀念,評價是為了了解自己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和技能,還存在哪些困難,不是為了對比彼此學習能力的高低。個人評價和互評的評價過程中學生是評價的主體,讓每位學生覺得自己是評價者,評價是為了自我和同伴的成長,這樣自評和互評才會更加客觀公正,更有利于彼此的發(fā)展和成長。當然自評的相對主觀性和互評的相對客觀性決定了互評的權重大于自評。
綜上所述,關于地理實驗教學及其學習評價方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發(fā)展,但也出現了很多問題。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地理實驗學習評價方法體系會不斷地發(fā)展和完善。
參考文獻:
[1]蘇麗芳.初中地理實驗教學策略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1(6).
[2]洪麗蕓.初中地理學生評價體系初探[J].中教研究,2006(11).
[3]汪星洋,王海力.中學地理實驗初探[J].小作家選刊, 2015(14).
[4]盧俊莉,劉玉振.專業(yè)實驗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初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27).
[5]張恒月.初中地理課堂實驗教學初探[J].地理教育,2015(s1).
[6]孫俊梅.我國中學地理實驗學習評價方法研究綜述[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7(4).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