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老師不僅是教育者,更應該是學生的聆聽伙伴、欣賞導師,教師只有及時調整角色的轉換,與學生做出正確的情感應答,才有可能縮短和他們之間的距離,成為亦師亦友的關系。
關鍵詞:美術課程;主體地位;評價方式
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突飛猛進,學生的思想已經和需求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想。二十一世紀的美術教師如果仍舊沿用已有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不進行大踏步的改進和創新,將無法再滿足現在學生的需求。因此,美術課程新標準的實施也是學生學習的期盼和渴望。結合近二十年的教育教學經驗,我也對現今的美術課堂做了以下幾點思考。
一、 教師自身素質的不斷完善
首先,我認為師生之間要建立良好的、新型師生關系,也就是朋友關系。長期以來,老師為了保持所謂的“師尊”與威嚴,經常在課堂中對學生板出一副冷面孔,潛移默化中抹殺了孩子對老師親切、美好形象的向往,美術課堂中應有的熱烈、舒展逐漸被淹沒,課堂紀律雖好,但影響了整個課堂氣氛,這恰恰是美術課堂中致命的弱點。所以,作為一名美術教師,要全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把老師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善于交流、樂于創作,從內心里愿意學、喜歡學,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老師不僅是教育者,更應該是學生的聆聽伙伴、欣賞導師,教師只有及時調整角色的轉換,與學生做出正確的情感應答,才有可能縮短和他們之間的距離,成為亦師亦友的關系。
另外,如今的美術教師要有更淵博的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來滿足學生的需求。現代化與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學生知識水平不斷更新,各方面的需求也不斷增加,需要在課堂上獲取更多的知識與能力培養,所以教師對美術歷史方面的知識、多角度的審美評價以及相關的美術故事都要深入了解,讓更多的學生喜歡你、欣賞你、崇拜你,這也是學生上好美術課重要的前提條件。也有很多老師認為現代化技術的發展,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代替美術教師自身的業務技能,但是很多孩子表示,更愿意在課堂上看到老師的親自繪畫或手工演示,這更能在視覺上沖擊到他們,由此激發出他們強烈的創作欲望,遠比一張張電腦圖片更加真實、有分量。
二、 學生主體地位的充分發揮
現在的課堂教學,提倡教師退一步、讓一步,使得學生有更廣闊的發揮空間。去年有機會在美國作為旁觀者參與了幾節美術課,發現學生都是帶著問題出現在課堂中。老師和其他同學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就潛移默化地把知識點掌握了。而中國的美術課堂大部分都是既定模式:教師提出問題并帶著問題教學。這一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學生的思維被定勢了,課堂上的所思所想都是被動、由教師牽引著走的。而國外學生在美術課堂中,解決自我問題的同時會發現更多的問題,學生的主動性得到了提高。他們的課堂模式是隨性的,非常有利于學生從無知到感知,從經驗到創新這一學習的過程。雖然作業的效果不是很明顯,但帶給學生的事強烈的求知欲和愉悅的情緒,是以學生為本,而不是以教會畫畫或制作為本。我想教師要善于啟發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大多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下,或根據以往的經驗設計教學目標、重難點以及教學方法,但這可能與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水平有一定的距離。如果教師能放手讓學生分組討論,根據自己的能力制定目標,找出重難點及需要解決的問題,師生共同商討解決,這樣學生就會有更多的發揮余地,在輕松的狀態下最大限度地張揚自己的個性。而教師的作用是給以引導和指導,當學生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對問題提出多種建議,讓學生自主選擇解決方案。如四年級一課《有創意的書》,教師盡可能地讓學生充分利用各種媒材進行效果圖的制作。水彩、水粉、蠟筆、炫彩棒、粘土、布貼等造型都可以,不給學生做任何限定,只做適當的輔導即可。
三、 課堂情境的趣味創設
趣味情景的創設可以調動學生的求知樂趣,競爭情境的開發能夠促進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一) 教學環境的改變會增加學生學習的樂趣
學講模式下的教學方式提倡小組合作,教師因地制宜,可以根據每節課的制作方式和工具進行分組合作。美術教室的布置也盡量符合學生的欣賞水平,給予學生作業展示的區域。
(二) 教學地點的改變激發學生創作欲望
現代校園中,學生被“應試教育”壓抑了太久,他們需要在美術教學中得到大自然的熏陶。很多孩子有過這樣的愿望,喜歡大自然,希望老師多帶他們走出教室,把課堂放到大自然中,融入大自然,在欣賞美景的過程中激發出更多的創作靈感。
(三) 教學方式的設計可以多元化
現在的學生競爭意識強烈,無論是個人還是集體,通過不同的競賽方式都可以體現出他們的個人價值和集體合作精神,課堂氣氛、作業效果,以及個性培養都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四) 學生的評價多角度
學生的作業是學生對教師教學成果最直接的反饋,教師的評價也同樣是教師教學過程中重要環節之一。常用的評價方式包括:教師點評、學生自評、小組互評等,但在現實教學中我們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自身差異性有針對性地進行評價。如分層評價、積分評價、評語評價法等等。其中我常用的是評語評價法,美術作業沒有對錯之分,簡單的優良等第沒有針對性,長此以往無法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表達欲望。評語評價法的使用便于學生更明確地了解自己作業的優缺點,并且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交流。四十分鐘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可能讓教師無法關注到每一位學生,作業評語的交流往往打動了他們的內心,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注,激活了學生的情,也使得他們的心靈在老師的賞識中得到了舒展,由此變得自信,更加愿意用美術作業的形式進行表達。我認為好的美術作業評語,是鼓勵學生不斷前進的號角與激情。
(五) 先進教學手段的實施
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不斷引入課堂,對教學觀念的更新和教學手段的豐富產生了極大影響。美術教師更要合理恰當的利用這些先進的科學技術為美術課堂服務,開闊學生視野、激發興趣、擴大知識范圍,讓每一節課都成為高質量的美術課。
美術課程不僅僅是一門課,更是進行美育培養的主要途徑,讓我們每一位美術老師不斷地總結、反思、探索,把美術課程新標準更好地實施。
作者簡介:
羅璇,江蘇省徐州市,徐州市青年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