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戶外游戲活動可以增強幼兒的體質,激發幼兒的潛能。通過開展混齡游戲活動,可以彌補獨生子女缺乏群體交往能力的缺陷,培養他們互幫互助、樂于助人的優良品質。在戶外活動中,活動材料的投放直接關系到活動過程和教育效果。教師需要根據活動的目標,有目的的投放活動材料,使得幼兒從混齡活動中獲得身心的愉悅和良好的教育。
關鍵詞:戶外;混齡游戲;材料投放
《指南》中指出:“幼兒園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可見體育活動是幼兒實施全面發展教育活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戶外活動作為幼兒一日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幼兒自主性的培養與鍛煉存在很多優勢。在戶外,有藍天白云為伴,幼兒的積極性能夠更容易被調動起來;戶外活動多種多樣,幼兒能夠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他們喜歡的戶外活動,滿足不同幼兒的發展需求。同時,幼兒之間必然存在著性格、能力發展的差異,在戶外活動中,我們選擇大、中、小班幼兒一起進行活動,這樣能夠根據幼兒的年齡差異發展特點進行不同角色分工合作的戶外活動。
一、 幼兒園現階段戶外活動中的實際情況
當前幼兒園開展的戶外活動大多數都是在同齡幼兒之間,這就會存在很多問題。其一,年齡小的幼兒由于游戲經驗不足,在游戲中往往需要老師過多的指導,老師在游戲當中起主導作用,而不是以幼兒作為游戲的主體。年齡大的大班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扮演各類角色時,大部分幼兒無法充當領導者和游戲的組織者,使得謙讓,關心,責任心等一些良好的品質難以培養。其二,在戶外混齡活動中材料投放是至關重要的,傳統的戶外活動材料投放往往存在以下問題:首先是戶外活動中材料投入不合理。對于幼兒來說,玩什么、怎么玩是非常關鍵的,戶外活動中往往出現材料投入多、雜、難等特點,有些時候幼兒看著活動材料卻不知道該怎么玩。這很不利于幼兒自主性戶外活動的開展。其次是戶外活動玩法單一,在幼兒進行戶外活動時,“怎么玩”往往是困擾幼兒教師的一大難題,在很多情況下教師都是按部就班的,按照傳統的玩法來引導幼兒進行戶外活動,并且針對一種器材始終都是一種玩法,幼兒遲早也會感到厭倦。
二、 戶外混齡游戲中材料的有效投放
如果戶外活動過程當中長時間使用相同的材料,多次開展相同的活動,那么必然會使幼兒喪失活動的興趣。因此,幼兒教師需要從幼兒的興趣特點出發,摒棄雜亂的材料,根據戶外混齡游戲的內容投放貼合主題的材料、根據戶外混齡活動的需要,用材料創設有效的場景,使得活動的主題與活動的目的得以突顯,這樣才能夠吸引幼兒參與積極性,保證活動順利進行。
(一) “醫吧醫吧”——選擇的材料貼合主題
當孩子進行戶外游戲時難免會有人或物出現受傷的情況,我們根據戶外活動的需要,創建了“醫吧”。主要用來治療活動中受傷的人或者動物。在“醫吧”里面放一些日常醫療用品,以備不時之需。為了充分模擬“醫吧”場景,我們盡可能地投放了一些日常醫療用品,包括藥瓶、注射器、擔架等。大班幼兒的組織與領導能力強于小班、中班,因此在“醫吧”里由幾名大班幼兒帶領著中班幼兒充當醫生,并給他們準備了醫生的服裝。其余的幼兒則扮演等待治病的病人,穿著小小的病號服。根據活動主題,有一天這些病人食物中毒全部來到醫院,讓醫生們看病。可是中毒病人太多,大醫生開始分工安排,幾名小醫生都跟著大醫生忙碌起來照看自己的病人,“喂水、喂藥、打針”各項流程井然有序。通過投放契合主題的活動材料,扮演醫生的幼兒有充足的道具來完成相應的動作,整個活動場景也更為逼真,成功吸引到中班幼兒的參與積極性。通過混齡游戲當中的“大帶小”,讓大幼兒和小幼兒充分互動,由大幼兒分工給小幼兒,在此過程中大班幼兒領導才能得到鍛煉,關心和謙讓等優良品質得到培養。小幼兒通過和大幼兒學習,豐富了游戲經驗。
(二) “巡吧巡吧”——材料使活動有序開展
戶外活動是幼兒所喜愛的,然而由于在活動過程當中幼兒沒有遵守游戲規則,往往使得游戲難以順利進行。在戶外角色游戲“巡吧巡吧”的開展過程當中,我們投放的材料主要是自行車,以及專門定制的童款巡警服裝,以及用一些廢舊紙板制作的“工作流程卡”以及“工作證”。看到自行車和巡警的衣服小朋友們的積極性都很高,都爭著要當巡警。因此,我們規定小朋友們可以輪流充當巡警騎著自行車,穿上巡警的服裝,戴上“工作流程卡”以及“工作證”來扮演小小巡邏員的角色,維護戶外活動現場的活動秩序和活動規則,對于違反活動秩序的行為進行制止,保證戶外活動的順利開展。分配好巡警角色后,其他幼兒開始了踢皮球活動,一開始一群幼兒都玩得很開心,可是有一位小朋友接到球后,抱著球就往操場外跑,不再回傳給其他小朋友。看到皮球被抱走,其他幼兒滿場地追著他,導致游戲被打亂。教師出面阻止顯然是不合適的,此時,在現場騎自行車巡視的巡警就發揮了作用,出面對抱走皮球的小朋友的行為給予制止,恢復了現場的活動秩序。
同樣在戶外活動“建設野生動物園”中,幼兒們首先根據興趣和愛好分成了幾個小組,每一組的幼兒均佩戴該組主題動物圖案的工作流程表或者卡片。然后用泥工和廢舊材料制作動物,完成了環境布置以及小動物制作,搭建了不同主題的野生動物場館。但是以往的活動中由于小班幼兒在活動中規則意識不夠,又沒有人帶著,一些小班兒幼兒都跑到了別的游戲場地,忘記了自己的場地,這一次“巡警”再次介入,根據幼兒所佩戴的工作卡片圖案,正確引導幼兒到自己所屬的小組,保證現場活動秩序,使得幼兒的規則意識增強,推動了游戲的順利進行。
(三) “思吧思吧”——材料激活幼兒的思維
幼兒的思維是在不斷操作、碰撞的過程中獲得發展的。與材料的碰撞、與他人的碰撞都能夠有效促進一個活動的發展。在混齡游戲中,孩子的能力差異更是懸殊的。那么教師在進行材料投放的過程中,需要考慮材料投放的種類要少而精。何為少而精?投放的材料雖然少,但是卻能一物多玩;投放的材料雖然少,卻能使得活動精致開展。在材料的引導下,幼兒與幼兒之間相互合作探索、交流分享,讓一種材料變幻出多種玩法,促進了思維的碰撞與開拓。
打包盒也是我們幼兒園混齡游戲活動中常見的材料之一。收集來的廢棄打包盒有什么用呢?幼兒首先想到的是外賣游戲,把各種食材精致的擺放,餐館外賣游戲開始了,大班的幼兒設計食材的擺盤,小些的幼兒配合著運送。過了一段時間,幼兒發現被裝飾的美觀的打包盒更受歡迎,個性打包盒的設計活動由此展開。最后打包盒不再是打包盒,它是禮物盒、它是手提包、它更是一個藝術品,展示在班級環境中。最后我園將打包盒運用到創意美工活動《彩色冰窗》中,盡管有一點濕嗒嗒的,但是它確實很好玩,每一個小班幼兒跟著大班幼兒選擇喜歡的顏色進行搭配、賣力撕開彩紙,都能創作出獨特的藝術作品來展示自己的才藝。不需要任何太多的技能,就能夠取得自己的成就。在一個個透明打包盒里冰凍彩色薄紙條,每個孩子都用冰制作一個“彩色冰窗”。只要將一樣材料提供給幼兒,幼兒經過自己的探索,就能夠玩兒出不同的花樣,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能夠在這一過程當中不斷地提高。
(四) “秀吧秀吧”——讓材料培養幼兒才藝
《指南》中強調,游戲材料的選擇與幼兒的個體發展之間存在著一定的關系,幼兒的行為方式受到材料的種類和特點的影響。那么,在我園的混齡游戲活動中,材料的選擇的種類更貼近自然、貼近幼兒的生活。幼兒對于這些來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總是感興趣的。樹林中一片彩色的樹葉、一根樹枝、生活中一個可愛的瓶子,在幼兒的手中總是充滿了想象和創造。同時考慮到活動材料的成本和方便幼兒自由改造。家長和老師可以搜集一些日常生活當中的廢棄材料或半成品材料,經過改造將其投放到幼兒的戶外游戲活動當中。相較于原材料,半成品給幼兒一定的提示,幫助幼兒克服了剛開始的困難。而相較于成本,半成品又給幼兒留下了想象和創作的空間,激發樂幼兒的創造性。
在戶外混齡游戲活動《小動物的小木屋》中,為了營造出逼真的森林環境,大班幼兒事先準備許多廢棄的樹枝和紙盒等,然后問小班幼兒都喜歡什么動物,每個人根據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特點,在大班幼兒的帶領下,嘗試用樹枝和紙盒等材料搭建小鳥的家、大花狗的家、小松鼠的家等等。除此之外,大自然中還有很多適合幼兒的材料。用枯枝和彩色的塑料紙制作成樹花,小樹葉經過改造可以變成很多惹人喜愛的小動物、婀娜多姿的舞者,撿來的小石頭經過彩色顏料的粉刷可以變成好看的工藝作品。這些大自然中的材料不僅能夠引起幼兒強烈的好奇心,不斷地激發幼兒的興趣,培養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更能讓幼兒在其中展示自己的才藝。
三、 總結
混齡游戲常常需要幾個幼兒共同配合協作才能完成,因此幼兒可以在游戲過程中結識很多哥哥姐姐或者是弟弟妹妹,在滿足幼兒群體交往需求的前提下,形成自然的伙伴關系。這為現代社會的獨生子女幼兒培養社會性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在混齡游戲中投放適當的活動材料,可以幫助幼兒養成合作友愛,助人為樂,遵守游戲規則等優良品質。綜上所述,材料的投放對幼兒戶外混齡活動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為幼兒教師應該為幼兒搭建一個適合幼兒學習發展的平臺,激發幼兒參與戶外活動的興趣和欲望。
參考文獻:
[1]徐剛,鐘娜曼.混齡教育的新探索:“一家人”的組織[J].上海教育科研,2016.
[2]錢琳.開展“大帶小”混齡角色游戲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J].知識文庫,2016.
作者簡介:
袁曉丹,江蘇省常熟市,常熟市福山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