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新
又是一年金秋到,又是一個教師節。
有人感言:教師節是幸福者的節日。談到幸福,我想起到韓國進行教育考察時的情景。我們分別訪問了那里的高中、初中和小學。在校園里,我不但看到學生心態陽光,舉止文明,更看到老師流露出一種職業的幸福感。反觀我們當下的一些教師,明顯存在著職業倦怠,似乎教師職業成了一個無可奈何、掙錢吃飯的工作,并不再像幾十年前的老教師發自內心地感到自己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更談不到職業的幸福體驗。我問過許多學校的校長、中層干部和老師的工作感受,他們經常用的詞語是“緊張”“繁瑣”“壓力”“煩惱”,甚至“恐懼”。他們更多說的是“壓抑感”而不是“幸福感”。有一位教育專家也曾指出:今天,我們的中小學是一群不幸福的校長帶領著一群不幸福的教師,教著一群不幸福的學生,面對著一群不幸福的家長。“幸福”對于教師竟然成了奢侈品。
習總書記說:“要讓教師成為全社會羨慕的職業。”這句話高瞻遠矚,意味深長。可以說,沒有幸福的教師就沒有幸福的教育,沒有幸福的教育就沒有幸福的學生,沒有幸福的學生就沒有幸福的社會,更沒有民族的復興。民族的復興,國家的昌盛,社會的繁榮,必須由幸福的人組成,而學生就是我們國家和民族“未來的人”。由此看來,提高教師的幸福指數往深層次講,關系到國家的強大自信,社會的幸福發展。要辦高質量的教育,要讓學生幸福地生活在校園,要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教師隊伍,要讓全社會羨慕教師職業,提高教師職業的幸福指數是非常重要與必要的。那么,怎樣才能提高教師的幸福感呢?
其一,全社會應重塑尊師敬師的風尚。
講重塑,就說明我們近年來尊師的風尚不但不夠,甚至出現了破壞教師形象的現象。我們常說尊師重教,目前“重教”已是全社會的共識,但“尊師”還需要全社會的努力。
在韓國考察過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韓國教師地位之高,受尊重程度之高。他們不但是國家的公務員,而且有專門的教師保護法規。聽韓國的翻譯講,在韓國有一句話叫“連教師的影子都不能踩”。可見,教師受社會尊重達到了怎樣的程度。而我們今天呢?社會、媒體大張旗鼓表彰教師的不多,而抓住個別教師的問題不斷放大、炒作、聲討的不少。中小學教師的責任從“有限”趨于“無限”,教師的思想與精神壓力越來越大。一些教師連正常的教育學生、批評學生都不敢了。如有些學校要求,學生不得在休息時到操場自由活動,因為小孩子難免磕磕碰碰出意外,學校和老師又無法面對個別家長的無度、無理、無情的要求,所以只能讓學生都在教室坐著,教師看著,弄個“平安無事”。更有許多教師對學生的缺點、問題不敢教育與管理,生怕學生出點“情況”,家長不依不饒。因此,誰來保護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在保證學生安全的情況下,誰又來保護教師不受人身攻擊?怎樣有效保障教師對學生教育的權利?這些最基本的問題沒有解決,很難讓教師具有發自內心的職業幸福感。更有甚者,我們還看到有些地區的教師竟然還不能按時拿到工資,有的教師竟然因管教學生被打、被殺。這又如何體現對教師的真正尊重呢?職業幸福感的前提是職業安全感。所以,用法律的方式保護教師的合法權益,用有效的運行機制保障教師權益的落實,才真正體現社會對教師的重視與尊敬,才有利于全社會形成尊師、敬師、愛師的風尚。
其二,家長應帶著真誠走向教師。
今天教師、家長的交往中,什么最寶貴?真誠與信任。家校關系的緊張實際是社會誠信問題的折射。現在,工具主義、功利主義、世俗主義嚴重影響了教師和家長的關系。必須承認,教師不是完人,他可能會在工作中有不足,他同樣需要家長朋友的包容與理解。
在這個世界上,有三種職業是非常值得人們尊重的:一是軍人,他們不為自己,而為國家和自己的人民無畏地獻出生命;二是醫生,他們用自己的醫術挽救了千千萬萬沒有血緣關系的人的生命;三是教師,他們投入自己的智慧、精力、感情,無私地給一家又一家、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塑造人格與靈魂。我們會發現,他們的偉大都在于無私。
走遍城市、鄉村,廣大教師對職業的盡心盡力、盡職盡責,與金錢沒有關系。因此,教師才被稱為“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他們的身上所閃爍的精神,是春蠶和蠟燭品格的光芒。即便是一個教育方法不夠成熟、不夠藝術的老師,至少他內心的出發點是為了教育好學生。今天,我們的家長是否還能真正理解教師工作的價值與意義,是否還能理解教師工作的辛勞與苦衷?
教師需要家長的理解,需要家長的信任,需要家長的支持,需要家長的友善。無論過什么節,其實家長不用為教師送什么禮物,只需真誠地、發自肺腑地感謝老師的付出就足以使教師幸福無比。我記得,由于學校規定家長不得向老師送任何禮物,因此在教師節,北京小學家長委員會組織了一個有意義的活動,讓所有的家長在同一時刻以微信或短信的方式向老師發去節日的祝福。這一形式雖然簡單,但體現了家長對教師真誠的尊重,使我們的教師深受感動。今天人與人之間缺什么?缺“真誠”。真誠無價!真情無限!因此,把真誠送給老師,會使幸福的溫暖傳遞到教師心間。縱然老師廢寢忘食,縱然老師披星戴月,縱然老師嘔心瀝血,也無怨無悔。我想,只要師、長真誠,師、長和諧,師、長同心,學生的教育一定會更加成功。
其三,學校管理應為教師松綁。
中小學教師的工作雖屬專業,但是實際工作不但繁雜,有時還令人煩惱。因為教育是關于“人”的工作,而學生又是未成年人,家長的情況也各不相同,所以工作更加復雜。有人說“只要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而學生的教育問題恰恰不是用錢就能解決的。它需要教師付出智慧、精力與時間。單說解決一個學生交往有障礙的問題,就不是輕而易舉的;而一節課的設計,從教學方法的改進上講是永無止境的。所以,教師需要專業研究的時間和精力。
因此,學校管理應盡可能為教師創設研究時空,減輕心理壓力。一是凸顯學術管理,減少行政色彩。少一些競爭,多一些合作;少一些指責,多一些鼓勵;少一些命令,多一些研究。讓教師在“自由學術”的氛圍中思考、研究、實踐、反思和改進。二是增強人文管理,關心教師成長。讓管理更加人性化,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要求。我曾寫過一篇文章來闡釋如何在管理中處理好“作為教師的人”與“作為人的教師”的關系,也就是說,當我們的管理更加關心、體諒、包容、幫助教師的時候,教師就會更加自覺地把這些理念傳遞給學生,才能實施幸福的教育,培養幸福的學生。
總之,不要讓幸福遠離教師,不要讓教師只在教師節幸福。幸福是教育的價值所在,讓人追求幸福,讓人享受幸福是教育的目的。我暢想:如果學生幸福地走進校園,教師也幸福地走向教室,那么,幸福的教育必然生成;如果每個教師都有職業的幸福感,就會有更多優秀的人加入教師隊伍,就會創造更加幸福的教育。
編輯 王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