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鐵玲
主題閱讀是指根據教材中的主題,選出與學生的語言水平相適應的多篇相同主題的文本,將提取、對比、聯想、歸納和評價等閱讀策略運用在閱讀課堂教學中的一種教學方法。這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自主閱讀為主、課堂討論為輔的教學方法。它不僅能夠豐富閱讀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還能讓學生掌握同一主題的大量詞匯,對相同主題的文本的結構和內涵有更好的把握,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
在開展主題閱讀教學過程中,如何使學生產生閱讀興趣、激發和維持其探究的欲望和熱情,是學生閱讀素養提升的關鍵。在對學生學習動機的研究中,美國學者Keller提出了激發與維持學生學習興趣的ARCS動機模型。該模型關注如何通過教學設計來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Keller認為,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主要因素有四個:注意(Attention)、貼切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和滿足(Satisfaction)。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首先要引起學生對一項學習任務的注意和興趣(即Attention);其次,教師要使學生理解完成這項學習任務與自身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密切相關(即Relevance);第三,教師要使學生在完成這項學習任務后產生自信(即Confidence);第四,教師要讓學生獲得完成學習任務后的滿足感(即Satisfaction)。因此,選擇內容豐富、題材貼近學生認知需要和實際生活的閱讀文本是進行主題教學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在選擇適當的閱讀文本之后,如何設計課堂活動幫助學生完成閱讀過程中的各項任務,則是提升學生閱讀素養的又一關鍵環節。Harmer認為,成功的課堂語言學習過程有三個要素:投入(Engage)、學習(Study)、激活(Activate)。投入就是教師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情感參與的階段;學習就是學生聚焦信息獲取或語言學習的階段,此階段的焦點是獲取信息或建構語言;激活就是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自由地、交際性地使用語言,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將新的知識與原有的知識建立聯系。無論什么教學內容,教學過程都應該具備這三個要素,但是三個要素的順序可以靈活掌握。
主題閱讀的構建要基于單元整體。構建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需要的主題體系是核心;圍繞主題體系篩選、整合語篇是基礎;精讀、泛讀、寫作課中引導學生深度閱讀,建構主題意義,讀寫聯動、以讀促寫既是原則又是方法。
1.主題閱讀的單元建構:建構主題體系,篩選豐富的語篇
基于教材內容進行單元主題體系的構建要從單元教學內容分析入手。教師先將教材內容進行結構化梳理,初步形成一些次主題,再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需要對梳理內容加以論證,刪減或補充更多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次主題,再將這些次主題概括成單元主題,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主題體系。下圖是我們在引導初一年級學生學習動物單元話題時建構的主題體系。
動物話題的單元主題體系
2.主題閱讀的精讀課:激發閱讀興趣,理解深層內涵
精讀課的設計要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與文本深度對話。在“生命在于運動”主題的故事精讀課中,我們利用故事中的懸念,讓學生只閱讀故事的開頭,激發其提出自己想要進一步了解的內容,然后再去閱讀故事的主要內容,學生的閱讀興趣倍增。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跨越文本表層理解,深入思考文本深層內涵。之后,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等活動內化語言,并進行應用啟迪。
3.主題閱讀的泛讀課:建立文本間的橫向聯系,感悟主題意義
主題閱讀的泛讀課要改變學生泛泛而讀、淺嘗輒止的現象,引導學生基于獨立閱讀,建立文本間的橫向聯系,感悟文本所指向的次主題或主題內涵。在“動物的多樣性”次主題理解的泛讀課上,學生獨立閱讀后,教師引導學生在地圖上標劃四種動物的棲息地,理解動物在海洋、陸地、天空的廣泛分布。學生從文本中獲取到幾種動物的棲息地、外貌、食物、睡眠方式的不同后,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原因,理解結構決定性能等生物學概念。學生基于多語篇歸納自己對動物世界的認識時,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動物世界的豐富多彩。
4.主題閱讀的讀寫結合課:輸出驅動,以讀促寫
建構好單元主題體系后,教師按照精讀、泛讀以及寫作課的整體設計搜集和篩選素材。在讀寫結合課的素材選擇上,教師需要先設計好寫作任務,再逆推完成寫作任務所需要的閱讀素材,從而保證輸入充分、輸出水到渠成。在初二年級“科技便捷生活”的主題中,我們首先設計出貼近學生的寫作任務“我2036年______的一天”,然后基于學生完成寫作任務的需求逆向思考,選定三篇閱讀文章。其中一篇文章介紹2036年的早晨,一篇文章介紹2036年智能服裝的多樣化,另外一篇文章介紹未來的交通、生活住所、食物等。這些閱讀素材會為學生想象自己2036年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支持,同時也為學生的語言表達做好鋪墊。
主題閱讀的設計和實施以主題為統領,多語篇支撐,學生在主題意義探究中建構新概念,在讀、寫等語言實踐活動中,撬動思維,發展語言技能,習得學習策略,自然積累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