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濤
學校以微創新教學理念,探索微課題引領下微合作的課堂教學,提升課堂教學水平。
微創新,植理念。教學“微創新”,是指對教學實踐中發現微問題、微變化等過程中生成的“微”而“新”的教育思想的成功應用。其特點是小處著眼,緊貼教育教學實踐微需求;核心點是對過程中生成的微思想,不斷積累積淀,凝成教育新理念;生長點是應用,融入了創新智慧的實踐,其創造新事物、新途徑、新思想、新環境的可能往往不可限量。
微課題,凝智慧。微課題研究,是指研究者將常規教學中發現的一個個客觀而具體、細小而精深的現實問題或教育教學現象,進行梳理篩選、聚焦提煉、調研診斷、追蹤分析、反思實踐、探究策略、融通理念的研究實踐活動。
微合作,探策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以課堂活動、課堂生成等鮮活多變的學習元素為教學契機,依據課堂成員角色、教學內容、方法、情境等基本要素的不同要求,多元組建微型自主、靈活可變、行動性強的合作組,分解任務、科學協作、探究實踐,共同完成任務,從而形成一種微而活、活而變的課堂教與學的策略。
微合作策略與其它合作教學最大的不同是立足真實發生在課堂上的微問題,探索課堂合作教學的微需求、微變化、微創意等,究根問底,將鮮活共性的微問題做成微課題,探索富有更大生長空間的合作策略。
微研究,促生成。在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反思,提高自我發展意識,調整、優化教學行為,分析、評估自身教學過程,才能使課堂效率更高。以教師寫教學反思為例:一線教師從寫課堂故事微案例起步,堅持寫敘述課堂的微故事,為形成研究成果積累資料;第二步,寫學期追蹤反思,針對某一教學內容、教改嘗試等,要求反思“有題目、有過程、有追蹤、有思想”;第三步,征集并逐步修改完善課題研究報告——回顧學年課堂故事,立足學生的微需求、微問題等,按照案例背景分析、案例過程再現、案例微點評析、追蹤跟進、得失結論五個部分集結整理;第四步,教研組、教師層面自主形成微課題的相關研究,開展課題組深度反思與評價研究;最后,形成研究報告、論文、案例等形式多元的研究成果,并通過教研展示、報告會等多種形式進行交流展示。
編輯 李瑞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