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敏
數學教材具有高度的濃縮性和概括性,看似枯燥,但數學實質上很美也很有趣。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挖掘數學豐富的內在美,讓數學從教材中走出來,走進生活,引導學生感受數學之美,賞析數學之美,創造數學之美。
1.追根溯源感悟數學內在美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例如,在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教學中,先借助點子圖的直觀模型,溝通圖、橫式、豎式的關系,引導學生明白豎式算理。因為豎式是把幾個大橫式壓縮成一個小豎式,不易理解,可以向學生介紹中國臺灣地區使用的“視窗”和古印度的豎式算法等其它形式的豎式,經過對比發現,雖然他們表現形式不同,但算理是不變的。通過追根溯源,讓學生感悟數學的內在美和簡潔美。
2.互動游戲體驗數學趣味美
為了讓數學課堂“活”起來,嘗試讓游戲走進數學,培養學生對數字的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樂,在游戲中體驗數學的魅力。學生對數學計算題尤其是口算,會感覺枯燥乏味,把計算融入競技游戲中,學生既鍛煉了計算能力,又激發了濃厚的興趣。例如,在完成混合運算教學后,帶領學生玩“24點游戲”,把題目轉換成游戲,讓學生體驗數學的趣味美,在玩游戲的同時,腦海中反復進行混合運算的練習。
3.個性設計展現數學創造美
對于數學之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欣賞、分析,并進行創造。在學習三年級下冊數學《小小設計師》一課時,通過欣賞、分析2008年北京奧運會會徽——中國印,讓學生意識到徽標是將色彩、簡練的圖形和文字組合在一起來表達主題。可以滲透運用平移和旋轉將徽標中的所有元素有機結合成一個整體,而軸對稱圖形表達的是平衡和諧之美,不對稱圖形展現的是動感活潑之美。培養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創新意識及審美意識,啟發學生思考如何表達主題、如何設計等,動手創造數學之美。
為了引導、幫助學生,教師在實施過程中應該讓學生充分賞析數學之美,教會方法,讓學生明白怎么做;教師對每個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有針對性地鼓勵指導;教師對優秀的作品進行點評展示,鼓勵學生學習他人的優點,取長補短,促進共同進步。
編輯 李瑞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