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成玉
法國作家蒙田有段文字,我很有感觸。他說:“我們生活的責任,不是去打仗、去擴張地盤。我們最豪邁、最光榮的事業,應該是生活得寫意。一切其他的事情,執政、致富、建造產業,充其量只不過是這一事業的點綴和從屬品。”
的確,我們需要生活得寫意。我們的時代也應該有更多的浪漫,而不只是工作。倘若我們只是日復一日地奔走,而不能有生活、有閑暇、有逗留、有感受不經意“瞬間”的意識,那該多么無趣?
人要活在一種意境里,而不僅僅是現實中。
多少人,像一幅工筆畫,每天按部就班地活著,陀螺一樣機械地旋轉。這就像一間沒有窗戶的屋子,你不能透過這扇窗子去享受微風,去欣賞白云、綠樹和紅花,這樣的人生注定有遺憾。
人要活在一種意境里,就像孤舟和蓑笠翁,嵌在柳宗元的江雪里;就像綠肥紅瘦,掩映于李清照的夢境中。淡然之于陶潛,愴然之于陳子昂,怡然之于王維,戚然之于杜甫,豈不快哉!
意境是一個人心中的那片海,頭頂的那片天。寫意的人生,是凌駕于苦樂之上的淡然。
吃糠咽菜、衣不蔽體,苦嗎?苦,不過比之山珍海味、穿金戴銀,苦只是人的一種主觀評價。
活在憨笑的風里和微泣的雨里是不一樣的。不管是欲醉似仙的快樂,還是不堪忍受的痛苦,每一瞬息你都無法超越,只能老老實實地去享受或忍受。這才是活著的苦。
一位羅馬尼亞女人,有著與中世紀巫婆相似的外表,也有著溫柔質樸的內心,站在布加勒斯特街頭噴泉邊,緩緩地對我說:“生活給予了你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只能承受。”借著蕩漾的風,她說出了預言般的真諦。
這是看透了苦,把苦當成咖啡來喝的一種超然。它就像一股清新的風,吹開了我心頭的褶皺。
在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中,需要我們出其不意地以靜制動,試著靜下心來思考,以心平氣和面對諸多煩惱。這不啻為一劑清涼的藥。被現實困擾時,仍能聽到潺潺的溪水聲,感受到鳥語花香,這是一種境界。
誠如蒙田那充滿哲理的抒情:“跳舞的時候我便跳舞,睡覺的時候我就睡覺。即便我一人在幽美的花園中散步,倘若我的思緒一時轉到與散步無關的事物上去,我也會很快將思緒收回,令其想想花園,尋味獨處的愉悅。”
一顆寫意的心,能解這世上所有煩惱的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