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作為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的緊密結合是實現人類社會變革生產方式的重要引擎。尤其在我國從以傳統資源的粗放經濟增長向以創新驅動經濟增長的轉型時期,科技金融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創新效率的重要支撐。科技與金融的有機結合,能更好地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研究科技金融對于科技創新的影響程度,以及科技金融與科技創新、經濟進步的聯合作用機制,對于響應國家號召,構建有效的科技金融發展政策體系,具有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常州將加快發展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創新資源投入力度和創新要素集聚密度,奮力搶占高科技發展及新經濟增長的制高點,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科技創新投融資體系,力爭形成地方科技與經濟發展的新優勢。近年來,常州專門設立了銀行貸款增長獎勵資金和科技成果轉化風險補償資金,開發了“科貸通”“科技之星”“創業一站通”等新型金融組合,在推動科技金融發展中一直走在前列。
現實經濟運行中,融資障礙是阻礙科技創新的關鍵因素。科技是決定經濟發展質量與水平的基本要素。但這一要素的作用的發揮,還取決于可吸收科技創新的科技金融資本的量。也就是說,只有科技創新與科技金融資本有機結合,科技才能最終轉化為更高層次的生產力。在市場經濟中,科技金融體制內生于經濟體制,科技金融運行與經濟發展已為一體。如果沒有良好的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就不可能獲得持續的發展。科技創新的始末,都需要有各種科技金融機構,以不同的科技金融工具為其提供資金支持。
科技金融與地方經濟增長之間存在互動關系,一種結果是:當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后,與科技金融處于良性循環中,即一方面經濟發展產生對科技金融服務的有效需求,促進金融發展;另一方面科技金融發展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促進經濟發展。另一種結果是:當經濟發展較為落后時,不能產生對金融的“有效”需求,不能促進科技金融的發展;反過來,落后的科技金融服務也不能為經濟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持,阻礙經濟的發展。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政府干預,支持科技金融發展,為經濟發展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
2008年至2016年,常州市科技金融在自身發展,及其在促進科技創新、經濟增長方面都有了較大幅度提高。
1.常州市科技金融
(1)財政科技撥款連年提高

圖1 常州市2008-2016年的財政科技撥款額
2008年常州市財政科技撥款數是62381萬元,至2015年這一數據已經提高到了295479萬元,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翻了兩番多。這表明政府在這一時期非常重視科技創新,除政策激勵外給予了大力的資金支持。
(2)金融機構科技貸款額

圖2 常州市2008-2016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額
為統計來源于金融機構的科技經費籌集額,由于相關數據難以確切查找,以金融機構貸款額代替。從上圖2可以看出,2008年至2016年,全市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額平穩提升,相比于2008年,2015年的金融機構貸款額增長了200%之多。
說明源于金融市場的資金支持也大步提升。
(3)創業風險資本投資額
由于目前關于創業風險資本投資額的統計,只要是各省層面的數據,本研究對于常州市的創業風險資本以常州市歷年的證券交易總額統計數據代替。從上圖3可以看出,證券交易總額不像以上兩個指標,由于受資本市場供求的影響更明顯,其數據在2008年至2015年并不是一路提升,而是有升有跌,且整體走向完全擬合中國近幾年證券市場的波動趨勢。可以看出,2013至2015年三年間常州市證券交易總額有著突飛猛進的發展,為地方科技與經濟發展提供了大力的金融支持。2016年常州市證券交易總額相比2015年有所回落。

圖3 常州市2008-2016證券交易總額
2.科技創新產出
考量科技產出,本研究選取了專利授予量,科技論文發表量,新技術產品產值、高新技術企業出口創匯額,網上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能耗產出率增加值,高技術企業利稅總額等七方面指標。
從數據統計的結果來看,基本指標均逐年上漲,其中專利授予量和網上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提升的最快,分別達到了2008年基準期的8倍和16倍,具體見下圖4、圖5。說明在政府大力支持和金融市場努力協助下,常州市科技創新產出成果提升迅速。

圖4 常州市2008-2016年專利授予量

圖5 常州市2008-2016年網上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
3.地方經濟增長情況
能耗產出率增加值指標由于通過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GDP與能耗相比來計算,考慮了投入與產出的關系,較能客觀地反應這一時期的經濟增長效率情況。常州市近年來的能耗產出率增加值如下圖6所示。
可以看出,常州市能耗產出率增加值在2008年后一路上升,在2010年達到該時期內的最高值,2011年有所下降,2012年后又逐步提升,說明這一時期常州市的能源利用效率在不斷提高,延伸說明該時期內常州市地方經濟在逐年穩步發展。

圖6 常州市2008-2016年能耗產出率增加值
經過多年的發展,常州市科技金融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在促進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力量。但是依舊存在一定問題,總體看來,2008年后,在國家及常州地方政府一系列的政策激勵及扶持下,常州市科技金融、科技創新與地方經濟增長之間基本實現良性循環,且協同度在逐年提升。但是,就單個的子系統而言,科技金融子系統沒有科技產出與地方經濟增長協同度高,一定程度上科技金融發展速度不夠影響了企業的科技創新。
本文對常州市2008—2016年的科技金融、科技創新及地方經濟增長的歷史期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發現科技金融的發展對于常州地方經濟健康穩定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尚存在一些不協調的問題,需要在實際經濟生活中得到重視。為了合理發展常州地方科技金融,政府和企業需要從以下著手:
1.金融合作創新。在原有銀行、擔保公司、企業構成的擔保融資鐵三角的基礎上,引入風險投資機構提供聯保與再擔保的“橋隧模式”;科技部門與銀行合作篩選企業;風投創投與銀行合作;擔保公司與保險公司合作等,不斷創新金融合作模式,為解決創新型企業融資提供新思路。
2.建立多元化的風險投資融資體系。首先,融資主體不僅應包括政府、傳統金融機構、而且還應包括個人投資者、保險公司、信托投資公司、基金等在內的機構投資者,企業、外國投資者等。其次,融資形式多樣化包括企業直接融資和通過各種金融機構間接向企業注資。再次,雖然目前由于法制環境、市場經濟不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尚未建立,但從長遠看,最終還是應該建立以有限合伙制的風險投資機構為主體的風險投資體系。
總之,要提高科技金融在科技創新、地方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效果,需要更進一步加強金融與科技、金融與經濟的深度融合,更重要的是創新科技金融與科技創新、地方經濟增長的結合方式和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