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30年西方經濟大蕭條開始,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洗禮之后,其影響仍然延續至今。2008年9月15日的金融危機警示我們:這個社會仍然沒有擺脫其陰影。隨著通貨膨脹,人們的收入也逐漸提高,但貨幣購買力卻持續降低。本文旨在為人們財產保值,提供一條可行的道路。
本文旨在研究金融危機中最為穩定、受影響最小的方面,并且深入剖析其保值原因,探尋財產保值的最切實有效的途徑。
為人們管理自己的資產提供建議,并且為后來者的研究起到啟示作用。
一般認為,通貨膨脹是一個純粹的貨幣現象,是在紙幣本位下,由于紙幣發行過多,商品的供應相對減少,過多的紙幣追逐過少的商品,紙幣不值錢了,反映到商品上來,就是他們的價格上漲了。即物價總水平的上漲,而個別物價的上漲或物價的季節性上漲不應看作是通貨膨脹[1]。
通貨膨脹與金融危機是息息相關的。首先,金融危機是貨幣危機、信用危機、銀行危機、債務危機、股市危機的總稱。而一旦遭遇金融危機,金融機構的呆壞賬便會隨之急劇上升。造成國庫的空虛,因此實行固定匯率制的國家在如此被動的情況下(如在經濟基本面惡化的情況下),對本國的匯率制度進行調整,轉而實行浮動匯率制,而由市場決定的匯率水平遠遠高于原先所可以維護的水平(即官方匯率),通貨膨脹由此誕生。
金融危機的歷史悠久,早在十七世紀的荷蘭,就已經爆發了名為“郁金香狂熱”的金融危機。但第一次為人們所熟知的金融危機,則是1929-1933年的美國經濟大蕭條,美國的薄弱銀行業是促成這一危機的重要原因,美國的一部分銀行沒有足夠的資金面對金融危機,造成銀行倒閉,進一步引發了恐慌,人們紛紛取出存款,由此引發了連鎖效應,銀行紛紛倒閉。后來的十年,危機蔓延到英、法、德、日等資本主義國家,由此孕育了后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來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則是一次人為的災難,它的起因是國際炒家大量借入泰銖,然后大量拋售泰銖,導致擔心其變質的人們紛紛兌換美金,導致泰國經濟崩盤,最終導致泰銖大幅變質,國際炒家從中獲利。同樣的做法,同樣給新加坡、香港、臺灣帶來了沖擊。之后的科索沃戰爭,便是美元為了抑制歐元的舉措。2008年的金融危機,則是多年累積的泡沫經濟對人們最大的報復。直到今天,各個國家貨幣購買力仍在持續走低——世界各國仍然籠罩在金融危機的陰影中。
縱觀金融危機的發展歷程,無外乎圍繞理財產品進行,其中比較具有典型特征的是房價、外匯、金價與保險產品,以下從這幾個方面分別進行闡釋。
3.2.1 金融危機中的房價
從金融危機的歷史來看,形成金融危機的泡沫經濟中總是包括房屋的買賣。房屋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它兼有實用價值和商品價值兩種價值,并且不易受外界環境影響。金融危機前,房價持續平穩,而金融危機時,房價則持續上漲。由此可以看出,房價往往是在不斷地升升降降當中,但是其實用價值卻一直存在,在房價走低時,人們可以自住并且觀望,在房價高時人們可以出手、獲利,因此,房屋不失為金融危機中的一個穩定因素。
3.2.2 金融危機中的外匯與黃金
硬通貨——黃金,黃金是世界流通的硬通貨,雖然其價值會受到略微的影響,但是比起單純的貨幣,甚至是最為堅挺的美元,其穩定性也遠不如黃金。
由圖1可知,黃金的價格趨于平穩,比起貨幣,其穩定性仍然更勝一籌。值得注意的是,曾經前蘇聯盧布也是極其堅挺,一夜之間也會變成廢紙。

圖1 十年黃金價格走勢(引自上海黃金交易所)
3.2.3 金融危機中的保險
1997年發生的亞洲金融風暴驗證了金融產品所具有的強大威力,除股票、證券外,理財產品以及新興的保險等行業仍然具有相當的抵御通貨膨脹的作用,根據我國《保險法》第87條的規定,保險公司破產,首先要經過保監會的同意,方可由法院宣告。保險公司被宣告破產后,由法院組織保監會等有關部門和有關人員成立清算組,進行清算。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保險法》第88條的規定,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被依法撤銷的或者被依法宣告破產的,其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及準備金,必須轉移給其他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不能同其他保險公司達成轉讓協議的,由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接受。并且在此過程中,應當維護被保險人、受益人的合法權益。與其他一般企業法人破產相比,保險公司的破產清償順序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依據我國《保險法》第89條的規定,保險公司依法破產的,破產財產優先支付其破產費用后,按照下列順序清償:①所欠職工工資和勞動保險費用;②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③所欠稅款;④清償公司債務。破產財產不足清償同一順序清償要求的,按照比例分配。由此也增加了保險等理財產品的穩定性,得到了國家的保障,其穩定性便大大增加。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商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

圖2 十年來的CPI指數折線圖(引自中國國家統計局)
而由圖2可知,2008年的CPI指數達到最大值,而在2009年降到最低,經過了中央政府多年的調控,目前我國CPI指數曲線已經達到了一個平緩的狀態。

排名行政區平均單價(元/m2)▼環比上月▼1荔灣區35,959+8.73%2花都區15,091+1.71%3白云區29,161+5.06%4南沙區18,057-1.85%5越秀區53,191+2.34%6海珠區42,254+2.89%7番禺區25,679-0.11%8從化區12,857+2.36%9增城區18,254+1.79%10蘿崗區27,025-0.64%
圖3廣州市各區縣市在當月出售的存量住宅均價的算術平均值(元/m2)。(引自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以廣州市各區房價為例,由圖3可知,廣州十一區中(圖中未顯示天河區)超七成區域房價呈遞增趨勢,結合之前CPI指數的趨勢,表明我國經濟呈現出穩定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房價的突然暴跌,經濟崩盤概率較低,所以可以認為,房地產能夠有效遏制通貨膨脹。
養老保險一般要交滿15年,到退休的時候才能終生享受養老金,所以想拿養老金的人請務必在自己退休前15年就開始交。
如果到退休年齡交養老保險不滿15年,那等到你退休的時候國家會把你個人帳戶上存的8%的養老金全部退給你。
以(商業)養老保險的運行機制為例,往往是具有高收益,長時效的特點,相當于將消費者們投入的時間成本轉化為實際財富,仍然具有抵御通貨膨脹的效果,但其流通性以及靈活性太低,不能快速享用收益實現財產保值甚至增值。
另外,將財富轉化為外匯以及黃金的形式,則穩定性更差,首先,外匯與黃金穩定性較差,可能最終熬不過時間的洗禮,再者,其財富往往是由其附加價值人為決定,一旦這種價值被去除,那么它將一文不值。
本文通過對于圖表以及現狀的分析,對于房產、保險、黃金、外匯等等工具進行了分析,得出了抵御通貨膨脹和實現財產保值切實可行這一結論,并且得出其穩定性與收益性為房產>保險>外匯、黃金等這一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