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5月1日開始,銀行業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已經3年,作為小規模納稅人的商業銀行基本實現稅負全面下降,但對一般納稅人而言,盡管隨著增值稅抵扣鏈條的不斷打通,可抵扣進項范圍不斷擴大,但稅負仍高于營業稅稅率。為深入了解銀行業“營改增”的運行效果,我們對貴州省17家銀行機構2018年1季度增值稅情況進行調研。17家樣本機構包括6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省分行、7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分行、2家法人城市商業銀行、1家法人農村商業銀行,以及農信社省聯社。
(一)商業銀行采取系列措施擴大可抵扣進項稅后,稅負率呈下降趨勢,但仍高于營業稅制下的稅負率。16家銀行機構(不含貴州省農村信用社)加權平均稅負率為5.4%,同比回落0.14個百分點,但實際繳納稅額較營業稅制下仍增加4257.67萬元,增加4.5%。其中,增值稅稅負率同比下降的有9家,占56.3%。除招商、華夏銀行外,其余14家銀行1季度稅負率仍高于以營業稅口徑測算數,占82.4%(見表1)。招商銀行實際稅負率下降,主要是1季度集中購進稅率為17%的營銷產品,華夏銀行則是前期購置新辦公大樓等固定資產,產生留抵稅款,二者稅負率下降均不可持續。

表1 2018年1季度銀行業金融機構增值稅變化情況表 單位:萬元、%
注:1、營業收入為應稅收入,不含免稅收入;2.營業稅稅負率=納稅額/營業收入,增值稅稅負率=納稅額/不含稅營業收入。
(二)進項抵扣鏈條的日漸規范、完善,帶動增值稅稅負率逐步走低。營改增后,商業銀行索要增值稅專用發票更加主動,日漸規范、完善的進項抵扣鏈條,帶動增值稅稅負率逐步走低。1季度,16家銀行機構進項稅額抵扣合計8722.60萬元,同比增加1987.14萬元,增長29.5%,遠高于銷項稅額8.7%的增幅,使得增值稅稅負率同比回落0.14個百分點。從進項抵扣結構看:稅率為6%的進項抵扣最多,達3483.26萬元,占全部進項抵扣的39.9%,主要為網絡租賃支出、電子銀行設備維修維護、安保費用支出等;稅率為17%的進項抵扣3386.16萬元,占38.8%,主要為貴金屬、電費等支出;涉及不動產項目(含購進、租賃、裝修等)的進項抵扣為1460.21萬元,占16.7%。
(一)部分專用發票獲取難,抵扣效果不好。由于金融業屬輕資產行業,存款利息、人員經費等主要支出不產生進項稅額抵扣。據貴陽銀行估算,若要用進項稅抵扣抵消營改增后稅率上升帶來的影響,進項取得率需達14.29%。本次調查顯示,銀行進項取得率均在2%以下,主要是部分理論上可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實際操作中獲取較難或取得率較低。一是營業網點租賃、水、電費獲取專票難。據光大銀行反映,該行全部網點都是租賃的房產,出租方大多為個人,根據相關規定,個人出租不動產月租金收入不超過3萬元的,可享受免征增值稅的政策優惠,不得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加之大部分租賃房屋沒有獨立電表,費用繳交實行由物業分割、開具收據繳納模式,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獲取也存在困難,1季度該行僅水電費一項,因未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而多繳納的增值稅就達14.76萬元;二是部分日常耗材及基層網點營業支出供應商多為小規模納稅人,較難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無法實現充分抵扣。若更換為一般納稅人,則大部分產品價格上漲,將大幅增加日常耗材支出;三是安保人員、派遣員工等勞務外包支出僅管理費部分可抵扣,進項稅額較小。據交通銀行反映,該行安保等人員費用支出452.50萬元,其增值稅專用發票是按差額納稅,項目扣除后按5%的征收率計繳增值稅,可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金額較小。
(二)因銀行內部業務系統功能改造未完成,影響相關稅收減免政策落地。根據《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支持小微企業融資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7〕77號)規定,金融機構對農戶、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小額貸款免稅標準提升至100萬。截止1季度末,16家受調查銀行半數享受了政策優惠,對農戶及小微企業貸款免稅利息收入達4.38億元,免征增值稅2499.97萬元,是上年同期的51.4倍。根據要求,金融機構需對免稅利息收入單獨核算才能享受優惠政策。目前,建行、交行、興業等8家機構正處系統調試階段,尚未實現免稅利息收入單獨核算,導致未能享受政策紅利。如,建設銀行因系統改造未完成,1季度農戶及小微企業貸款利息收入835.29萬元本該免稅,仍繳納增值稅50.12萬元。
(三)資管產品運營業務納入增值稅征收范圍,銀行收益下降。根據《關于資管產品增值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7]56號)規定,2018年1月1日起,資管產品運營業務納入增值稅征收范圍,增值稅稅基進一步擴大。主要做法是,以資管產品管理人為增值稅納稅人,按資管產品的運營收入計繳增值稅,暫適用3%的征收率,采用簡易計稅法計繳,完稅后的收益按合同約定進行分配。調查中,多數銀行反映資管產品運營業務納入增值稅征收范圍后,銀行收益下降。如,工商銀行1季度繳納資管產品增值稅及附加稅共計134.30萬元。貴陽銀行按現持有數據估算,資管產品納入計稅范圍后,2018年預計將減少收益3076萬元。
(四)金融商品轉讓負差不允許跨年結轉,加重了商業銀行的納稅負擔。根據《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規定:轉讓金融商品出現的正負差,以盈虧相抵后的余額為銷售額,若相抵后出現負差,可結轉下一納稅期,與下期轉讓金融商品銷售額相抵,但年末仍為負差時,則不得轉入下一會計年度。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商業銀行的實際稅負。據貴州銀行反映,2017年該行金融商品轉讓形成的負差余額1,556.94萬元,由于不能跨年結轉,該部分負差未能得到抵減,2018年將增加應繳增值稅88.13萬元。
(五)增值稅、企業所得稅針對農戶小額貸款的相關認定標準不一,給商業銀行核算帶來困難。現行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相關政策中,針對農戶小額貸款的認定標準不一,導致商業銀行在申報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時,需按不同標準核算。一是農戶小額貸款標準不一。增值稅認定標準為單戶授信小于100萬元(含)的貸款;企業所得稅的認定標準為單筆且該農戶貸款余額總額在10萬元(含)以下的貸款;二是對中小企業的認定標準不一。企業所得稅政策的認定標準是,對年銷售額和資產總額均不超過2億元的企業的貸款;增值稅政策的認定依據是,《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中行業的相關規定。相關認定標準的不統一,致銀行在申報企業所得稅和增值稅時,需按不同標準分別核算,給商業銀行會計核算工作帶來困擾。
(六)省農信社與社員社之間的抵扣鏈條斷裂,留抵稅款快速增加。截止1季度末,省農村信用聯社增值稅留抵稅款6161.98萬元,是上年同期的4.02倍。省聯社的主要應稅業務是為其社員(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等)提供資金融通、清算與結算業務,應稅業務范圍較窄。今年1季度,聯社銷項稅額僅49.35萬元,而當期可抵扣進項稅額達1010.09萬元,主要包括不動產購建、購置設備及系統軟件等。目前,省聯社采取向成員社分攤的方式,籌集履職費用,這部分收取的費用不能確認為省聯社的應稅收入,成員社繳納費用后省聯社僅開出收據,無法進行進項抵扣,造成進項稅款以留抵的形式大量沉淀在省聯社。
一是針對餐飲服務、業務招待費等,明確不能抵扣的進項稅額項目,具體可參照企業所得稅按比例進行稅前扣除的原則,出臺相關增值稅進項抵扣辦法。同時,針對差額征稅開具發票能夠全額抵扣進項稅額,以便商業銀行可按發票金額5%的稅率計入應抵扣進項稅。二是金融機構應加快內部業務系統功能改造,確保及時享受政策紅利,充分發揮支農支小作用。三是研究制訂金融資管商品轉讓負差跨年結轉的可行辦法。同時,按財稅[2017]77號標準,統一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對農戶小額貸款的認定標準,提高銀行業金融機構核算對農戶、中小微企業的貸款扶持力度。四是合理界定省聯社向社員社收取費用的性質,積極打通省聯社與社員社之間的增值稅抵扣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