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麗軍, 牛宇嵐, 陳立杰, 吳鵬澤
(太原工業學院化學與化工系,山西 太原 030008)
目前,環境問題已成為研究的熱點,現行污水處理的方法可分為物理法、化學法等[1-2],但這幾種方法無法對水中含量較小的有機物進行有效降解,而半導體在光的催化下能氧化降解有機物,且反應在室溫下進行,能耗低,可反復使用,利用率高,成本較低,這些優點是傳統污水處理方法所無法比擬的[3-4]。
納米二氧化鈦半導體材料本身無毒無害、性能穩定,且能將有機物降解成二氧化碳、水等無機物,無二次污染[5-6]。而為了改善其性能,常對其結構進行修飾,如,摻雜其他離子,改變催化劑的晶型,從而提高催化劑的活性[7-9]。由于氧化鐵和二氧化鈦具有不同的價帶和導帶,利用兩種納米粒子進行復合,形成復合粒子,不同能級之間進行相互耦合,分離反應中產生的空穴和電子,阻礙它們之間再次復合,進而提高反應效率[10-11]。
亞甲基藍作為比較典型的有機物染料,經常被選用做降解測試。
鈦酸丁酯、冰醋酸、鐵紅、無水乙醇、鹽酸等,均為分析純,天津市光復精細化工研究所。
量取10 mL鈦酸丁酯,滴入到40 mL無水乙醇中,加入一定量冰醋酸,混合形成溶液A。另外,將一定量去離子水加到20 mL無水乙醇中,調節pH,攪拌,得到溶液B。將溶液B緩慢滴入溶液A中,在暗處陳化形成凝膠后微波干燥,放入高溫爐中煅燒得二氧化鈦晶體。考察冰醋酸用量、去離子水用量、pH值、溫度等因素對二氧化鈦晶體的影響。
按不同鐵鈦摩爾比分別稱取一定量的鐵紅和鐵黃,按最合適方法制備催化劑,得到不同比例二氧化鈦/氧化鐵復合半導體晶體。
稱取煅燒好并研磨的二氧化鈦復合半導體光催化劑納米粉體適量,加入一定量的亞甲基藍溶液中,取其上層清液測吸光度。并在黑暗條件下進行對比實驗,計算降解率。
2.1.1 冰醋酸用量的確定
冰醋酸在反應中作為抑制劑、螯合劑,對反應體系有較大的影響[12]。分別改變冰醋酸的用量,用單一變量法制備氧化鈦催化劑,凝膠全為淡黃色膠狀物,未出現水解。用同一濃度的亞甲基藍在汞燈照射條件下進行光降解測試,降解率隨時間的變化如第12頁圖1。
由圖1可知,亞甲基藍的降解率均隨著時間的增加而增加。當冰醋酸的用量增加到10 mL時降解率增長速度最快,此時,反應的水解和縮聚相對速度達到最適,3 h后,降解率達到32.83%。所以,當冰醋酸用量為10 mL時制得的粒子光催化活性能最好。

圖1 降解率隨冰醋酸用量變化
2.1.2 去離子水用量的確定
分別改變去離子水的用量,用單一變量法制備催化劑,去離子水用量為12 mL時出現水解,凝膠為白色膠狀物。這可能是隨著去離子水用量的增加,水解加快,帶動縮聚反應加快[12-13],形成的聚合物鏈長變短,凝膠的速度加快。對各組進行光降解測試,變化如圖2。由圖2可知,水量較少時,水解速率下降,而反應傾向于縮聚反應,易形成三維網絡結構,去離子水用量為8 mL與水10 mL的降解率變化相差不大,而去離子水的使用量為12 mL時,因發生水解,降解率明顯偏低。所以,去離子水的用量為8 mL為宜。

圖2 降解率隨去離子水用量變化
2.1.3 pH的確定
pH對催化劑顆粒有較大的影響,同時也是調節水解和縮聚反應相對速度、凝膠時間等的重要因素[6]。分別調節pH,用單一變量法制備催化劑,對各組進行光降解測試。結果如圖3。

圖3 降解率隨pH變化
由測得的數據可知,當pH為2~3時,水解和縮聚反應的速度最適宜,降解率增長最快,3 h后,pH為2~3的降解率最大為34.98%。所以,當pH為2~3時制得的粒子光催化活性能最好。
2.1.4 溫度的確定
凝膠時溫度會影響溶液的密度、介電常數等,是決定晶體成核、生長、結構的主要原因[14],凝膠時提高溫度,縮聚產物碰撞更加頻繁,可以加快反應速度,縮短凝膠時間,但較高的溫度會使凝膠不穩定,使催化劑的催化性能受到影響[15]。
改變反應水浴溫度,固定其他條件不變,用單一變量法制備氧化鈦催化劑,凝膠全為淡黃色膠狀物,未出現水解。各組進行光降解測試,結果如圖4。 由測得的數據可知,各溫度降解率相差不明顯,整體上35 ℃較好。根據上述實驗對氧化鈦制備基本工藝參數的測試,最后確定基礎組的制備工藝參數為:冰醋酸6 mL、水10 mL、pH為2~3、溫度55 ℃。對該條件下氧化鈦進行降解測試,變化如圖5,基礎組的降解率隨著時間的增加而增加,3 h后,降解率達到33.94%。

圖4 降解率隨溫度變化

圖5 基礎組降解率隨時間變化
為了找到最適合的鐵紅加入量,按不同鐵鈦摩爾比進行實驗。所凝出的膠體為鐵紅色固狀或半固狀膠體,干燥后為鐵紅色晶體,煅燒后產品變為鐵紅色粉末。其降解率變化如第13頁圖6。
3 h后,各組最大降解率與基礎方案的對比如圖7,由于寬帶隙的氧化鈦和窄帶隙的氧化鐵催化劑的復合時,只有當兩者達到一定的比例,生成的電子、空穴才能最大比例的分離,遷移到催化劑表面發生反應,催化劑的性能的改變也隨著兩者的比例變化而變化。鐵鈦摩爾比3∶9和3∶11明顯比基礎方案的降解效果好,而摩爾比3∶11的降解效果最好,即兩種復合半導體的復合比例達到最佳,所制得的復合半導體最好,3 h后的降解率為44.01%,較基礎方案高10.07%。

圖6 鐵紅組降解率隨時間變化

圖7 鐵紅組最大降解率與基礎組對比
為了找到最適合的鐵黃加入量,進行了對比實驗,鐵黃組較鐵紅組形成的凝膠更稀,凝膠物質更有流狀感。干燥后為鐵黃色晶體,煅燒后因產品在高溫時受到氧化,產品變為鐵綜色粉末。其降解率變化如圖8。

圖8 鐵黃組降解率隨時間變化
3 h后,各組最大降解率與基礎方案的對比如圖9。鐵黃同鐵紅一樣,只有當鐵鈦摩爾比達到一定的比值時,才能使催化性能達到最佳。鐵鈦摩爾比為3∶9、3∶11、3∶13時明顯比基礎方案的降解效果好,而當鐵鈦摩爾比為3∶9時所制得的復合半導體最好,此時,鐵鈦摩爾比達到最佳,3 h后的降解率為42.73%,比基礎方案高出8.79%。

圖9 鐵黃組最大降解率與基礎組對比
為比較同一鐵鈦摩爾比,不同添加劑加入時所制備的復合半導體降解率的變化,把鐵紅和鐵黃組中各組3 h后最大降解率放入同一圖中對比,如圖10。

圖10 鐵紅組和鐵黃組對比
由圖10可知,鐵紅組復合半導體光催化劑整體上要較鐵黃組好。鐵紅組的最適合配比出現在鐵鈦摩爾比為3∶11,鐵黃組的最適合配比出現在鐵鈦摩爾比為3∶9時;出現最適合配比后,隨著鐵鈦摩爾比值的增大,鐵紅組較鐵黃組降解率下降較快;而在最適鐵鈦摩爾比出現之前,鐵紅組的降解率整體上要高于鐵黃組的降解率,隨著鐵鈦摩爾比的減小,鐵紅組的降解率下降要比鐵黃組的降解率下降稍慢。
運用凝膠-溶膠法制備二氧化鈦光催化劑,在凝膠之前加入鐵紅或鐵黃,進行半導體復合,制備二氧化鈦半導體復合催化劑,通過催化降解亞甲基藍研究鐵紅和鐵黃的加入對催化劑活性的影響,成功地制備出了性能較好的二氧化鈦光催化劑,提高了催化劑的降解性能。實驗表明,鐵紅組復合半導體光催化劑在光降解率方面整體上要較鐵黃組好。鐵紅組鐵鈦摩爾比為3∶11時所制得的復合半導體最好,3 h后的降解率為44.01%,較基礎方案高出10.07%。鐵黃組鐵鈦摩爾比為3∶9時所制得的復合半導體最好,3 h后的降解率為42.73%,比基礎方案高出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