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琪
【摘 要】中小制造企業的生產成本往往占企業總收入的70%~80%,控制成本可以增加企業的利潤空間,因此有效地控制成本是中小制造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核心,對中小制造企業持續經營、生死存亡至關重要。本文在分析中小制造企業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基礎上,深入探討了當前中小制造企業成本核算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運用全面預算管理思維,提出了加強中小制造企業成本核算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全面預算;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中小制造企業
一、引言
使用全面預算管理工具管理企業是現代企業管理的發展趨勢。但中小制造企業因自身管理水平、管理制度、人員素質、資金等各方面因素,全面預算管理以及績效考核管理制度均不成熟。中小制造企業生產成本往往占企業總收入的70%~80%,控制成本,保證企業的利潤空間,對企業持續經營、生死存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成本核算是企業內部的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各種消耗按照規定進行歸集與分配。成本的核算正確與否,直接關系著企業生產計劃,報價和分析等多方面,通過成本核算,可以將企業的各項支出與耗費真實反映,詳細地展現各項成本信息。在真實、完整的成本核算的情況下,運用全面預算管理思維,以成本核算的結論與報價相比較分析的結果,對企業成本有針對性的調控、考核,以達到成本控制管理,提高企業成本效率,幫助企業實現發展。
二、中小制造企業成本核算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中小制造企業雖然沒有構建起成熟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但企業可以運用全面預算思維,利用已有的管理、資源進行有效的控制成本。企業無論大小,在對外出售產品時都會有定價,而定價就包含有我們的目標成本與目標利潤。當前中小制造企業定價往往是業務部僅僅根據市場行情,拍腦門定下來的。公司拿下訂單,生產完畢到出售,因各方面管理的不完善,成本核算粗略,訂單是否有利潤,企業領導不過問。給人的印象就是企業很紅火,財務數據報表很難看,久而久之,企業資金跟不上,企業很難繼續生存。目前,中小制造企業成本核算存在問題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管理者素質不夠
(1)管理者不重視成本核算
中小制造企業管理者往往是企業領導層。因其沒有自己過硬的研發團隊,產品市場競爭能力有限,利潤空間不大,加上融資困難,就很難聘請專業的管理團隊對企業進行管控。非專業的管理團隊,往往只重視經濟效益,而忽視了在提高經濟效益過程中的成本核算的方法,使得企業管理者對企業內部經營情況不了解,從而使企業經濟效益受到非常嚴重的影響。
(2)成本管理會計人員專業素質有限
中小制造企業因為領導層的不重視,企業各方面的管理跟不上成本核算要求。聘用的財務會計人員專業素質有限,在企業處于尷尬地位,在外,財務人員在企業中作用甚大,它既可以保障企業的正確管理,又可以確保企業的成功運營,是企業的核心所在。但實質是中小制造企業財務會計人員很難發揮其管理職能,多數都是記賬、銀行、稅務處理一些日常事務。企業成本會計對企業業務流程不熟悉,成本核算是管理者要求如何核算,便怎么核算,完全沒有從專業的角度科學設置成本核算。管理者因為不是財務會計方面的專業人員,對財務會計知識一知半解,企業的成本核算也就很難形成規范的成本核算辦法。
2.無規范的成本核算辦法
(1)管理不重視定價
中小制造企業無法適行全面預算管理,但定價實質就包含了目標成本與目標利潤。但中小制造企業一般無規范的定價機制,無規范統一的報價流程,僅相信某一個人,對報價細則,事前不過問,事中不控制,事后不追責。定價是企業的核心,甚至財務會計部門也僅僅是根據銷售合同核算應收帳款及收入。沒有將定價規范用于企業管理。
(2)產品物料清單(BOM)不夠詳細
成本核算就是料、工、費的歸集、分配。對材料成本的核算,成本會計重要依據是物料清單(BOM)。
中小制造企業物料清單(BOM)主要原材料配件有準確的數量,但損耗率卻是統一的一個損耗率,沒有經過認證、考核,完全拍腦袋。采購按物料清單預算采購回來原材料,損耗沒這么大,變成了庫存材料;損耗大的,造成生產的停工待料。而這類材料往往是某類產品特有需要,因損耗率高多采購生產沒有領用,成本核算無這部份價值,而余下這部份材料因為用不上,完全是廢料,而虛增存貨的價值。
同時中小制造企業物料清單(BOM)對比如焊材、油漆等類物料,物料清單(BOM)用量均是“適量”,倉庫當常用物料配備,車間不按生產訂單量領取,月末生產車間盤點走過場,這部份材料往往成為無控制狀態,成本核算到產品不準確。
(3)制造費用的分攤
中小制造企業因為財務的業務水平限制,往往采用傳統的分配方法分配制造費用,傳統分配方法是按生產工時分配,這樣工序復雜、低產量工時耗用時間少的產品將少分配制造費用,而工序簡單高產量的產品工時耗用時間多將多分配制造費用,從而使成本信息不真實、不相關,在選取最優產品決策時不正確,資源分配不合理,產品定價不切實際,使企業失去竟爭優勢。
3.無成本分析、考核環節
中小制造企業因不重視成本核算,更談不上成本分析,考核了。
三、加強中小制造企業成本核算的對策建議
1.提高成本會計管理人員素質,實施全員成本管理
(1)聘用或選拔素質較高的成本會計管理人員
成本管理,是指企業在營運過程中實施的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一系列管理活動的總稱。成本管理是一項技術含量較高的管理工作,對于降低中小制造企業的成本有直接關系,應該選用專業素質及職業道德比較優秀的人才來擔任。應該在公司整體薪酬體系框架下,提高成本會計管理人員待遇,聘請素質高、有經驗、作風正派、穩定性較好的人來負責成本會計管理工作。優秀的成本會計管理人員一般能跟公司領導進行良好的溝通,向其灌輸成本管理知識與理念,獲得其支持,從而使成本管理工作事半功倍。
(2)加強成本會計管理人員的培訓
成本會計管理人員不僅需要專業的成本管理知識,更重要的需要了解本企業的生產、全業務狀況,因此最好建立定期考核機制,使成本會計管理人員能準確根據企業狀況,正確地使用成本管理方法制定適合本企業的成本管理方法。
2.根據企業自身產品特征,建立適合本企業成本核算辦法
(1)充分利用定價機制
中小制造企業利用全面預算管理管理企業難以實施。但可以完善定價機制,對企業成本控制在目標成本范圍內。對外,建立銷售客戶、采購供應商信息系統;對內,建全企業價值鍵分析。完善報價流程、完善報價預算清單,劃分責任到企業相應責任人。
(2)規范物料清單(BOM)的制定
建立規范的生產信息系統,組織生產、研發等各部門專業人員,不斷完善物料清單(BOM),對物料的損耗率進行科學認證、分析,將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對確實發生實際與預算不一致多余的物料進入此批次訂單成本。
對難以量化物料耗用,按訂單批次類別領用,月底沒有耗用完的物料辦理假出入庫手續,系統登記此類物料耗用情況,利用不同階段物料耗用情況,找出規律,完善物料清單(BOM)。
(3)制造費用的分配
采用作業成本法分配制造費用。作業成本法克服了傳統成本法間接費用分配的不相關,使間接費用找到相關責任人,并進行有效的控制。中小制造企業應根據本企業實際情況,應用作業成本法,區分增值作業與非增值作業,控制非增值作業的發生。例如,采購原材料時間,在途物資的運輸時間,入庫前的檢驗等供應、生產、銷售中任一環節的等待、延誤等,只要不是企業生產銷售前所必須的,都是企業需要控制的。企業應該根據企業庫存規劃好采購、在途、入庫前的檢驗,甚至供應商的生產時間,及時為企業提供生產所需物資。劃分供應商的等級,與供應商建立長期友好合作關系,以減少來料入庫前的檢驗工作。對于用量大,價值比較低的物料,可以批量采購以降低成本。
在生產過程中,細化各成本費用,同時系統化各費用記錄,如設備維護費記錄維護次數,A產品多少次,B產品多少次,C產品多少次,費用分配時按次數分配至各產品,而不是傳統方法統一按生產工時分配,使成本費用不相關,錯誤核算各產品的成本。
3.分析考核定價成本執行情況
通過成本核算結果與定價目標成本核對,檢查、考核各項成本執行情況,為企業實施獎勵與激勵提供依據,同時改進定價管理,為企業合理定價贏得市場提供重要的保證。
四、結束語
中小制造企業生產成本高,利潤空間小,本文從成本核算管理現狀出發論述了成本核算管理方法與對策。中小制造企業要想提高經濟效率,應盡量改善其內部環境,盡量運用生命周期成本(上游——研發、設計;中游——產品制造;下游——產品銷售及售后服務等)將各環節發生的成本納入成本核算管理,對作業價值鍵進行有效分析消除和壓縮不必要的非增值作業,提高企業的利潤空間,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石麗華. 淺議企業成本核算中的存在問題與完善策略[J].財經界,2016,(19):106.
[2]張建剛.淺談中小民營制造企業的成本管理[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8,(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