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占坤
【摘要】隨著世界人口老齡化的加速,慢性心力衰竭的發病率和病死率逐漸升高,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有氧運動具有改善心臟功能、抑制心室不良重構、減輕心肌損傷等作用,本文對有氧運動的適應癥、禁忌癥、有氧運動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療中的護理干預效果進行綜述。
【關鍵詞】有氧運動;慢性心力衰竭;護理干預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8..01
近年來,有氧運動康復治療已成為慢性心力衰竭治療的一個重要進展。研究顯示有氧運動能有效的改善心臟功能、抑制心室不良重構、減輕心肌損傷。醫護人員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簡單適宜的運動方案,并考慮患者的心功能狀況與運動強度的匹配性,判斷運動可能帶來的危險,鑒別不適宜的運動人群和運動高危人群。
1 有氧運動治療的適應癥和禁忌癥
1.1 有氧運動康復治療的適應癥
美國紐約心臟病協會(NYHA)推薦心功能Ⅰ~Ⅲ級穩定性心力衰竭患者,射血分數小于40%的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參加運動康復。我國專家共識將慢性心力衰竭癥狀、體征穩定1個月以上定義為慢性穩定性心力衰竭。
1.2 有氧運動康復治療的禁忌癥
運動訓練禁忌證:(1)近3~5 d靜息狀態進行性呼吸困難加重或運動耐力減低;(2)低功率運動負荷出現嚴重的心肌缺血(<2代謝當量,或<50 w);(3)未控制的糖尿病;(4)近期栓塞;(5)血栓性靜脈炎;(6)新發心房顫動或心房撲動;(7)中重度主動脈狹窄;(8)3周內急性心肌梗死;(9)NYHA心功能Ⅳ級。
2 有氧運動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機制
有氧運動康復治療通過以下機制改善心功能及心臟結構:(1)提高骨骼肌毛細血管密度和骨骼肌線粒體氧化酶活性,增加Ⅰ型肌纖維,改善骨骼肌氧化酶活性,提高骨骼肌力度和耐力;(2)改善內皮功能,抑制細胞凋亡;(3)擴大動脈管徑,改善血供;(4)降低交感神經過度激活,提高迷走神經的張力,保持自主神經的平衡和其對心臟調節功能的穩定,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數,進一步提高患者心率變異性,改善患者心臟功能,緩解呼吸困難等心力衰竭癥狀[1]。
3 有氧運動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干預效果
3.1 有氧運動護理干預可減少再住院率和病死率
宋偉等[2]選取70例年齡大于70歲以上的老年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5例和觀察組35例,對照組未進行有氧運動,治療組在藥物治療平穩后開展有氧運動,有氧運動護理方案分三個階段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床邊扶持步行練習-正常節奏行走-室外散步的家庭運動),結果顯示治療組治療1年后6 min步行試驗、死亡率顯著下降,再住院率也顯著低于對照組。
3.2 有氧運動護理干預提高生活質量
有氧運動護理干預為臨床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護理提出了新方向。研究結果顯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經過有氧運動康復訓練不僅能夠改善患者心臟功能,對患者的關節靈活性、骨骼肌的改善都有一定的作用,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中等強度以上的有氧運動包含:步行、慢跑、太極拳、腳踏車、健身操等[3]。
3.3 有氧運動護理干預可改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
有研究對32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常規藥物治療的基礎上結合有氧康復運動護理,半年為一個療程,于運動前后對32例患者進行焦慮和抑郁自評量表進行測評,結果顯示有氧康復運動護理可有效改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通過康復運動,患者將注意力轉移到運動中去,在運動中增加與他人交流,減輕心理壓力,并提高生存信心[4]。
4 結 論
綜上所述,對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規范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增加適度的有氧運動,可以改善心臟功能,提高運動能力及生活質量,減少再住院率與死亡率,改善預后。但有研究結果顯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數可能會影響患者的認知功能,老年患者的認知功能受到損傷后會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二次發病率顯著升高[5]。所以將有氧運動護理與心理護理相結合可提高患者有氧運動依從性及治療效果,使更多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受益。
參考文獻
[1] Lima A H,Forjaz C L,Silva G Q,et al.Acute effect of resistant exercise intensity in cardiac autonomic modulation after exercise[J].Arq Bras Cardiol,2011,96(6):498-503.
[2] 宋 偉,梁 晶.運動康復對高齡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5(4):15-16.
[3] 周 艷,楊 宇,鄧景貴,等.康復運動治療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激光生物學報,2013,22(1):74-78.
[4] 王 佳.康復運動護理對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焦慮和抑郁狀態的影響[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2):528-529.
[5] 戴 玫,付 珞,胡建英,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應用高強度間歇性有氧訓練研究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6,37(3):271-274.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