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利利 況杏
【摘要】目的 研究新生兒實施撫觸護理的效果。方法 隨機選取2015年8月~2018年3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兒62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綜合序貫法將其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各31例。參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采用撫摸護理。觀察新生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采用護理滿意評分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觀察,后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1)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2.90%),參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54.8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實驗組護理滿意評分(92.16±1.44)分,參照組護理滿意評分(73.66±1.2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新生兒實施撫觸護理的效果顯著,能夠改善新生兒不良反應發生,提高護理滿意度,具有較高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新生兒;撫觸護理;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8..01
新生兒在臨床中是指未滿月的嬰兒或出生時間未超過28天的孩子,離開母體后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外界變化。但由于其自身抵抗能力較弱,極易受內外在因素影響,故而對其實施護理時應格外細心和認真,確保其正常發育[1]。本院就62例新生兒采用撫摸護理干預開展研究,旨在為明確新生兒實施撫觸護理的效果及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5年8月~2018年3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兒62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綜合序貫法將其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各31例。其中,實驗組男16例,女15例,日齡2~25 d,平均(13.2±1.4)d;參照組男17例,女14例,日齡3~24 d,平均(13.3±1.5)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參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采用撫摸護理,具體內容如下:實施護理前護理人員需做好消毒工作,確保操作內容在無菌調價下實施,根據新生兒皮膚狀態,可釋放采用潤膚油處理,以輕柔手法撫摸新生兒周身皮膚,每次以15~20 min為宜,2次/d,連續撫摸7 d。撫摸過程中密切觀察新生兒自身情況,按照背部、胸部、頭部、腹部及四肢等順序依次進行撫摸,手法盡可能輕柔,撫摸后使用無菌毛巾對新生兒皮膚進行擦拭,避免菌落誘發感染或不適。
1.3 觀察指標
觀察新生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采用護理滿意評分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觀察,后進行對比分析。
護理滿意評分以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為判定標準,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護理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2.90%(4/31),參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54.84%(17/3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
實驗組護理滿意度評分(92.16±1.44)分,參照組護理滿意度評分(73.66±1.25)分,實驗組與參照組相比明顯要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4.018,P=0.000)。
3 討 論
以往臨床針對新生兒多采用常規護理干預,通過觀察其生命體征及身體對其健康進行評定,并通過對其實施常規護理確保其健康生長。但在實際應用中,部分新生兒仍舊存在哭鬧、黃疸、發熱等不良反應,影響其健康及生長狀態。因此,有必要采用更為有效的措施干預,減少不良反應發生。撫摸護理是臨床針對新生兒常用的保健技術之一,極具科學性,采用正確撫摸可對新生兒自身抵抗能力進行增強,有效促進新生兒成長[2]。本研究結果,實驗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2.90%),明顯低于參照組的(54.8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護理滿意評分較高,表明采用撫摸護理可充分滿足新生兒及其家屬對護理效果的滿意需求。證實在新生兒護理中采用撫摸護理能夠刺激其皮膚觸覺壓力感受器,增強其自身抵抗能力,降低黃疸對新
生兒健康狀態造成的影響,使新生兒能夠以良好狀態生長。
綜上所述,將撫摸護理應用于新生兒護理中具有顯著效果,可促進新生兒健康生長發育,有效防止黃疸及哭鬧、黃疸、發熱等不良反應發生,值得被臨床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清偉,宋佳玉,王 鋒,等.Tei指數評估妊娠期糖尿病胎兒及出生后新生兒、嬰兒整體心功能研究[J].現代婦產科進展,2017,26(1):26-28.
[2] 周 慧,郭淑冰,陳情娣.床旁護理對產科初產婦保健能力及新生兒護理能力中的影響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9):1260-1260.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