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珍
【摘要】目的 探究預見性護理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雙盲隨機法,將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預見性護理,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隨訪6個月,觀察組心絞痛發作次數及持續時間均小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護理中實施預見性護理,可促進其病情改善,值得采納應用。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護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29..02
心絞痛(angina pectoris)是一種冠心病急性發作的癥狀,當心肌短暫性急劇缺血缺氧是,疼痛由心前區或者胸骨后部向上放射,隨著冠心病病程的進展,疼痛感加劇,發作愈加頻繁,持續時間變長[1]。在冠心病治療過程中,為保障其臨床治療效果,降低心絞痛發作頻率,需加強護理干預,采取合理的預見性護理措施,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提升其治療依從性,確保治療措施的順利實施。此次試驗旨在探究預見性護理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雙盲隨機法,將之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患者基本資料為:①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43~75歲,平均(59.82±4.13)歲;②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45~76歲,平均(60.05±4.28)歲。從性別及年齡分布上看,對照組和觀察組無顯著性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經影像學檢查(如經冠狀動脈造影、血管內成像技術)確診,符合第六版《內科學》中冠心病心絞痛的診斷標準;②將試驗內容告知患者,自愿參加者入選,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合并有肝、肺、腎等嚴重器質病變患者;②其他原因所致的心絞痛患者。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告知患者遵照醫囑用藥,并指導患者加強自我管理,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有異常及時告知醫生。
觀察組給予預見性護理,具體方案如下:①誘發因素預見性護理。告知患者及家屬冠心病心絞痛的誘發因素,比如說憤怒等情緒刺激、體位突然改變、排泄方式改變、天氣變化、飲食、睡眠、運動等,告知這些因素對于心絞痛發作的影響,制定科學合理的自我管理方案;②心理預見性護理。冠心病患者應保持心緒寧靜,情緒平穩,在護理過程中,應多與患者溝通,關心關愛患者,為其答疑解惑,及時疏導其負性情緒,引導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接受治療;預見性健康宣教。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介紹冠心病的病因病機、臨床癥狀、治療方式等,告知患者及家屬心絞痛發作的高危因素,指導患者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采取靜坐、平躺的方式放松身心,低脂限鹽飲食,用植物油烹飪,多食用瘦肉、雞肉、魚蝦、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多吃菠菜、木耳、芹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忌食蛋黃、肥肉、動物內臟等富含膽固醇及脂肪的食物,忌煙酒,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作息,早睡早起,堅持適量有度的鍛煉。
1.4 判定標準
護理后隨訪6個月,記錄兩組心絞痛發作次數及持續時間,評價預見性護理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處理此次試驗獲取的基礎數據,以(x±s)表示計量資料,兩組采用t檢驗進行對比,若P<0.05,表示兩組數據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隨訪6個月,觀察組心絞痛發作次數及持續時間均小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差異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冠心病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治療過程中,為了降低心絞痛發作頻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應實施預見性護理,告知患者心絞痛的誘發因素,以及對癥的自我管理措施,比如說合理飲食、規律作息、適量運動。保持心緒平穩等。此次試驗中,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預見性護理,心絞痛發作情況優于對照組。此外,國內有臨床研究者表示,預見性護理方法的應用,能夠冠心病心絞痛的心絞痛發作次數及持續時間有效改善,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這與此次研究結果相一致[3]。
綜上所述: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護理中實施預見性護理,可促進其病情改;所以,具備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推廣及使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侯 霞,呂 萍.預見性護理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護理過程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16):28.
[2] 李月隱.預見性護理在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蛇志,2017,29(03):363-364.
本文編輯:趙小龍